目录
电子学入门笔记:常用实用器件 —— 继电器与传感器,电路里的 “桥梁” 与 “感知器”
94-100_传感器:把 “物理量” 变成 “电信号” 的 “感知器”
前面学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基础元件,它们是电路的 “基石”。但实际电路中,还需要能 “连接强弱电”“感知外界变化” 的器件 —— 继电器能让弱电控制强电,传感器能把温度、光线等物理量变成电信号。
这一章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类实用器件,看看它们如何让电路更 “智能”、更 “强大”。
87-93_继电器:弱电控制强电的 “安全开关”
继电器就像一个 “由电控制的开关”,但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能用低压弱电(比如 5V、12V)控制高压强电(比如 220V 市电),中间通过 “磁” 来传递信号,实现电气隔离,既安全又方便。
继电器的结构与原理
- 基本结构:由 “控制电路” 和 “被控电路” 两部分组成,中间靠电磁铁连接。
- 控制电路:包括电磁铁线圈(接低压电源,比如 5V)、限流电阻(保护线圈)。
- 被控电路:包括一组或多组金属触点(常开、常闭、公共端),接高压强电(比如 220V 电器)。
- 工作原理:
- 当控制电路通电,线圈产生磁场,吸合金属触点 —— 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相当于 “开关闭合”)。
- 当控制电路断电,磁场消失,触点在弹簧作用下复位 —— 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相当于 “开关断开”)。
打个比方:继电器就像一个 “电磁门闩”,弱电给电磁铁 “上锁”,强电电路就接通;弱电 “解锁”,强电电路就断开,两者互不接触,安全可靠。
继电器的分类:按 “触点” 和 “线圈” 分
- 按触点形式:
- 常开型(NO):不通电时触点断开,通电后闭合(最常用,比如控制灯亮)。
- 常闭型(NC):不通电时触点闭合,通电后断开(比如紧急停止电路)。
- 转换型(COM):一个公共端,同时有常开和常闭触点(可切换电路)。
- 按线圈电压:5V、12V、24V 等(选和控制电路匹配的,比如单片机用 5V 继电器)。
- 按体积:小型继电器(比如 HH52P,控制小功率电器)、大型继电器(控制电机、空调等大功率设备)。
继电器的实操:怎么用弱电控制强电?
以 “5V 继电器控制 220V 灯泡” 为例,步骤如下:
步骤 1:准备材料
- 5V 继电器模块(带线圈、触点和保护二极管)、三极管(9013,NPN 型)、1kΩ 电阻、5V 电源、220V 灯泡及灯座、导线。
步骤 2:接控制电路(弱电部分)
- 继电器线圈一端接 5V 电源正极,另一端接三极管集电极 C;
- 三极管发射极 E 接地;
- 基极 B 通过 1kΩ 电阻接控制信号(比如单片机的 IO 口,高电平导通);
- 注意:继电器线圈两端通常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续流二极管),防止断电时产生高压损坏其他元件。
步骤 3:接被控电路(强电部分)
- 220V 市电的火线接继电器常开触点(NO),触点另一端接灯泡,灯泡另一端接零线;
- 公共端(COM)接火线(或根据继电器引脚定义连接,务必断电操作!)。
步骤 4:测试
- 给控制信号加 5V 高电平,三极管导通,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吸合,灯泡点亮;
- 信号为 0V 时,线圈断电,触点断开,灯泡熄灭。
继电器的应用:安全控制强电
- 智能家居:用手机 APP 通过单片机控制继电器,实现灯光、窗帘的远程开关。
- 工业控制:生产线中用 PLC(可编程控制器)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机、传送带。
- 汽车电路:用钥匙开关(弱电)通过继电器控制启动电机(强电)。
94-100_传感器:把 “物理量” 变成 “电信号” 的 “感知器”
传感器能 “感知” 外界的物理量(温度、光照、声音、距离等),并把它们转换成电信号(电压或电流),让电路 “看懂” 世界。比如体温枪的传感器能把温度变成电信号,再显示成数字。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核心功能:将非电信号(如温度、光强)转换为电信号(如 0-5V 电压),遵循 “输入物理量→敏感元件→转换电路→电信号输出” 的流程。
- 敏感元件:传感器中直接感知物理量的部分,比如热敏电阻(感知温度)、光敏电阻(感知光照)。
- 转换电路:把敏感元件的变化变成标准电信号,比如放大电路(把微弱信号变强)、A/D 转换(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方便单片机处理)。
常见传感器及用法
1. 温度传感器(DS18B20)
- 功能:测量 - 55℃~125℃的温度,精度高(0.5℃)。
- 特点:数字输出(直接输出温度数值,不用 A/D 转换),单总线通信(只需要一根线接单片机)。
- 接线步骤:
- VCC 接 3.3V 或 5V 电源,GND 接地;
- 数据脚(DQ)接单片机 IO 口,串联一个 4.7kΩ 上拉电阻;
- 单片机通过程序读取数据,就能得到温度值(比如显示在液晶屏上)。
2. 光敏传感器(光敏电阻模块)
- 功能:感知光照强度(白天 / 黑夜、强光 / 弱光)。
- 特点: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输出电压越低(模拟信号)。
- 接线步骤:
- VCC 接 5V,GND 接地;
- 输出脚(OUT)接单片机的 A/D 引脚(或比较器输出的数字脚);
- 光照强时,OUT 输出低电平;光照弱时,输出高电平(可控制路灯自动开关)。
3. 超声波传感器(HC-SR04)
- 功能:测量 2cm~4m 的距离,精度 3mm。
- 原理:发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通过时间差计算距离(距离 = 时间 × 声速 ÷2)。
- 接线步骤:
- VCC 接 5V,GND 接地;
- 触发脚(Trig)接单片机 IO 口(输出触发信号);
- 回响脚(Echo)接单片机 IO 口(接收反射信号);
- 单片机给 Trig 发 10μs 高电平,Echo 会输出高电平,持续时间就是超声波往返时间,据此算出距离(比如避障小车)。
传感器的应用:让电路 “有感觉”
- 环境监测:温湿度传感器(DHT11)监测房间温湿度,自动控制空调。
- 安防系统:红外传感器(PIR)检测人体移动,触发报警器。
- 智能设备:手机里的加速度传感器感知屏幕旋转,光线传感器自动调节亮度。
本章小结:实用器件,让电路 “落地” 的关键
这一章我们认识了两类 “连接理论与实际” 的器件:
- 继电器:通过电磁原理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是安全控制大功率设备的 “桥梁”,接线时要注意强电安全。
- 传感器:能把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让电路具备 “感知能力”,是智能设备的 “眼睛和耳朵”,常见的有温度、光照、距离传感器等。
这些器件让电子电路从 “抽象的理论” 变成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从控制灯泡亮灭到智能避障,从环境监测到工业自动化,都离不开它们。
到这里,电子学入门的核心内容就基本覆盖了。从基础元件到实用器件,从原理到实操,希望这些知识能帮你打开电子世界的大门,接下来就可以动手做自己的小项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