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温和降温元件:
根据引脚电平带来的电压(功耗)问题,考虑驱动升温和降温元件以实现一定环境(空间)内的温度变化,但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升温元件的选取,加热棒和加热丝,结合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加热丝属于优选,但加热棒的电压功率更大,加热速度更快(空间内介质分布不均匀),所以导致加热不均匀;其次是降温元件,负载(小电机驱动风扇)太大导致所需驱动电流过大,容易烧毁元件,需要考虑小负载或者更换降温元件。
2、结合板载和上位机的一些问题:
首先结合板载温控是可以实现,但在联系上位机时需要做调整,在数据打包上传时格式需要调整,通道数和帧头帧尾的设定(需学习 修改),准确度方面还有待实验调整,整体代码已有了一些认识,但只是限于框架,具体的某些包装好的函数还需要再了解,看看不同函数实现什么功能。
3、另外在此前的PID控制程序中,kp、ki、kd三个参数在整定过程中并不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较为规范的方法是根据特定方法对三个参数进行调试。
此时的运行结果精确度相比调整前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