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总会发光
大家好,我是沉默
做技术越久,焦虑越重。
很多程序员都曾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自己的技能越来越成熟,写代码、搞架构、带项目样样拿得出手,但一旦想“跳出公司”独立做点事情,却发现自己像个“无用之人”。
离开公司,仿佛一夜之间就失去了价值。
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那可能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技术路线”了。
-01-
技术路线的困境
技术是好东西,但在现实社会的商业逻辑中,它并不直接产生价值。
一个程序员,即便能力很强,也大多只能通过“打工”来实现变现——在某家公司写代码、搞后端、运维、部署……说到底,是在用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力,帮助企业满足它的业务需求。
一旦你离开了这个平台,这些能力就无法“自转”,也缺乏独立生存的土壤。
本质上,技术是一种资产重、路径窄、独立价值弱的能力。你投入了大量时间积累技能,但这份积累很难转化为“自己的产品”或“稳定的现金流”。
更扎心的是,技术能力的贬值速度非常快。几年不跟进,体系、框架、生态都会快速更替,所谓的“专家路线”,最终可能变成一条死胡同。
-02-
赚钱能力才是关键
当我们把视角从“技能”转向“赚钱”时,会发现:
赚钱能力,才是最值得修炼的底层能力。
不管你是写代码的、拍视频的、搞外贸的,只要你能不断发现市场需求,并创造产品或服务满足这些需求,再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它推广出去——你就拥有了独立生存甚至持续赚钱的能力。
用一句话概括:
赚钱的底层逻辑:发现需求 → 满足需求 → 推广流量。
大多数人之所以被困在“打工模式”中,其实是因为他们只掌握了“满足需求”的某一部分技能(比如写代码),但缺乏对“需求”和“流量”的理解和控制力。
-03-
赚钱不靠高大上
你可能以为赚钱要“高端”“复杂”“烧脑”,但现实中很多稳定赚钱的方式,反而都看起来很简单。
案例一:自习室+接送孩子
朋友在小区旁开了个小自习室,顺便提供“代接送”服务。一位家长每月交 800 元,解决了“放学没人接”的痛点。
门槛低、需求稳定,轻资产高毛利。
案例二:短视频带货
一位会写文案的朋友,发现“家用收纳神器”类产品容易出爆款,直接找淘宝店铺谈合作,自制视频内容,挂链接分成。
一个视频卖爆后,收入直接翻倍。
案例三:外贸倒腾
有人专门帮东南亚的小卖家找中国供货商,一单赚几毛钱差价。但量一上来,一个月轻松过万。
核心在于信息差和渠道认知。
案例四:街头小店
便利店、干洗店、早餐摊,看似“低端”,但只要选址精准、运营稳定,常年都能稳定赚钱。
这些例子说明:赚钱从来不是技能“高大上”,而是认知更精准、行动更快速。
-04-
三项赚钱核心能力
① 发现需求:向下扎根,而不是向上空转
发现需求没有标准流程,但可以靠积累和观察力获得。
-
多看多聊:和用户、客户、身边人聊天
-
多跑市场:逛线下门店、看代工厂、关注新消费品类
-
多看案例:拆解别人的赚钱逻辑,尝试找到共性
② 满足需求:产品能力比“技术深度”更重要
一个成熟的产品,未必需要多复杂的技术,但一定需要理解用户,反复打磨体验。
技术人可以转向产品经理路线,学会:
-
需求分析
-
竞品调研
-
项目流程管理
-
MVP 快速验证
我自己在项目中,已经多次承担产品角色,反而比“写代码”更能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③ 推广流量:让别人知道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推广,是距离“钱”最近的环节。
不管你是开店、带货、做服务,本质上都要解决一个问题:
怎么让目标人群看到你、相信你、购买你。
现在流量渠道很多,视频号、小红书、抖音、投放、种草、口碑……工具多如牛毛,但本质是“以更低成本获取用户注意力”。
重点不在于“会做投放”,而在于你有没有找出“低价买流量”的那条路。
-05-
技术作为工具,而非主业
我开始接受一个现实:技术,不是主角,而是工具。
我不再执着于“高精尖”的技术路线,而更关注:
-
这个技术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
能否快速上线?
-
是否方便推广和转化?
在做项目时,我也开始尝试录屏、做内容,把经验变成“素材”,一方面是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是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Github 不再只是刷 Star,而是成为组合能力训练的场所。
-06-
目标是成为有赚钱能力的人
我的目标,不再是某种职业标签,而是成为一个有赚钱能力的人。
我希望:
-
有能力判断趋势、发现需求
-
有能力整合资源、搭建产品
-
有能力推广放大、赚到收入
不再依附平台,不再害怕离开公司。
而是主动出击,掌握命运,打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你也走在“技术焦虑”的路上,也许可以试着转个身,往“需求”那头走一走,往“流量”那头靠一靠。
你会发现,世界的边界,比你以为的宽得多。
-07-
粉丝福利
点点关注,送你自媒体 AI 矩阵工具,如果你正在做自媒体,又或者刚准备学习 AI 。可以仔细阅读一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