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篇推文对数模和备赛阶段有了具体的认识,那么具体到团队队伍里面的人应该如何准备呢?这篇推文告诉你,建模比赛中的建模手应该如何备赛!
通常数学建模竞赛对参赛选手的能力要求主要在三个方面:模型构建能力、算法编程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那么一个好的建模手,拥有的建模能力和建模思维包括哪些呢?
一、建模能力有哪些?
-
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高等数学知识以及数值计算、数值模拟、数学规划与数据处理等数学应用知识。这一块是为了你更高效阅读文献,不一定要精通,知道后现学现用。
-
文献查找阅读能力: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应用,在我认为是粗糙版的科研入门一样,阅读第一手资料是建模的基础,竞赛中的表现就是文献资料的查阅。
最终文章的好坏也很大取决于你所参考的文献,不是所有文献都是好的,要看一些影响因子高点的期刊,或者好的学校的硕博论文,都是不错的。
-
数学表达能力:利用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和图形等数学语言描述实际可题的能力。这一点对模型描述和写作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建模手在建立模型的时候,模型写作的规范与否,模型的好坏都一定程度上决定获奖等级。
二、如何习得这些能力?
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即学习已有的经典模型开始,并借鉴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案例研究。对于教材、课堂或往年竞赛中的模型,通过学习、分析、评价、改进和推广来深化理解和应用,在学懂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为什么这样建模,哪些地方是关键,有哪些优点,还有哪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特别对于模型假设可重点分析,看哪些假设可以去掉,使问题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并在此条件下尝试改进、推广现有模型。特别提醒的是,数学基础知识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去提高、不必刻意去补充单纯的数学理论。
那么怎么进行实际操作呢?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统计模型、概率模型、图论模型、决策模型等。
在建模准备过程中,应对这些模型的原理、特点及解决问题的类型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常用的数学模型参考姜启源老师的《数学模型》,建议建模手人手一本。还有一本司守奎老师的《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这一本极好。基本就概括了所学的基本模型。
小贴士:复制关键词 “数学建模书籍” 到公众号后台发送,可获取相关书籍以及对应程序。
二、学到什么程度呢?
在建模准备过程中,对于这些方法应掌握清楚它们的特点、关键因素、解题步骤及问题属性。
要对每一类方法进行大致学习,知道什么模型解决什么问题,最好配套案例,一个模型对应一个案例,这样可以在比赛时快速回顾起来,直接运用上。若平时积累的到位,那么比赛时建立模型就会游刃有余,思路扩散更开。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抽空阅读,我们下期再见,Respect!
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有什么问题,想更新学什么内容可以联系我,乐意和大家进行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