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序言
本篇博客主要内容:
-
理解前后端交互过程
-
接⼝传参,数据返回,以及⻚⾯展⽰
🌳加法计算器
需求:输⼊两个整数,点击"点击相加"按钮,显⽰计算结果
效果展示如下:
具体实现步骤,博主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
准备工作
-
约定前后端交互接⼝
-
后端服务器代码的书写
🚩准备工作
创建SpringBoot项⽬: 引⼊Spring Web依赖
这部分不会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博主写的【JavaEE进阶】 SpringBoot的创建与简单使用
创建calc.html文件
接下来我会直接给出大家前端的代码,大家直接导入即可,前端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calc/sum" method="post">
<h1>计算器</h1>
数字1:<input name="num1" type="text"><br>
数字2:<input name="num2" type="text"><br>
<input type="submit" value=" 点击相加">
</form>
</body>
</html>
🚩约定前后端交互接⼝
约定"前后端交互接"是进⾏Web开发中的关键环节
接⼝⼜叫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我们⼀般讲到接⼝或者API,指的都是同⼀个东西.
是指应⽤程序对外提供的服务的描述,⽤于交换信息和执⾏任务(与JavaSE阶段学习的[类和接⼝]中的接⼝是两回事).
简单来说,就是允许客⼾端给服务器发送哪些HTTP请求,并且每种请求预期获取什么样的HTTP响应.
现在"前后端分离"模式开发,前端和后端代码通常由不同的团队负责开发.双⽅团队在开发之前,会提前约定好交互的⽅式.客⼾端发起请求,服务器提供对应的服务.
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种类有很多,客⼾端按照双⽅约定指定选择哪⼀个服务
接⼝,其实也就是我们前⾯⽹络模块讲的的"应⽤层协议".把约定的内容写在⽂档上,就是"接⼝⽂档",接⼝⽂档也可以理解为是应⽤程序的"操作说明书
在项⽬开发前,根据需求先约定好前后端交互接⼝,双⽅按照接⼝⽂档进⾏开发.
-
接⼝⽂档通常由服务提供⽅来写,交由服务使⽤⽅确认,也就是客⼾端.
-
接⼝⽂档⼀旦写好,尽量不要轻易改变.
-
如若需要改变,必须要通知另⼀⽅知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写一个关于加法计算器的简单的接口文档
首先我们进行需求分析
- 加法计算器功能,对两个整数进⾏相加,需要客⼾端提供参与计算的两个数,服务端返回这两个整数计算的结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来定义接⼝
请求路径:calc/sum
请求⽅式:GET/POST
接⼝描述:计算两个整数相加
对于所传参数我们也需要进行规定
参数名 | 类型 | 是否必须 | 备注 |
---|---|---|---|
num1 | Integer | 是 | 参与计算的第⼀个数 |
num2 | Integer | 是 | 参与计算的第⼆个数 |
最后我们对于响应数据的格式也进行规定
Content-Type: text/html
响应内容:例如:计算结果为:23+25=48
🌲后端服务器代码的书写
基于接口文档我们就直接书写了
后端代码如下:
package org.example.smallprojects.demos.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