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它使用内存来存储数据,因此内存管理对于 Redis 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讲解 Redis 如何管理内存,包括设置过期时间、判断数据是否过期、过期 key 的删除策略、大量 key 集中过期的处理以及内存淘汰策略。
设置过期时间
在 Redis 中,可以为每个键设置一个过期时间,当键过期后,Redis 会自动删除该键。设置过期时间的命令是 EXPIRE
或者 SETEX
(在设置键值的同时设置过期时间)。过期时间可以是秒或毫秒。
# 设置键 value 的过期时间为 10 秒
EXPIRE key 10
# 设置键 value 的过期时间为 10 秒(毫秒)
PEXPIRE key 10000
# 设置键 value 的值,并同时设置过期时间为 10 秒
SETEX key 10 value
判断数据是否过期
Redis 通过在每个键中存储过期时间来判断数据是否过期。当访问一个键时,Redis 会检查该键的过期时间:
-
如果当前时间大于过期时间,则认为该键已过期,Redis 会删除该键,并返回一个错误。
-
如果当前时间小于或等于过期时间,则认为该键未过期,Redis 会返回该键的值。
过期 key 的删除策略
Redis 使用两种策略来删除过期的 key:
-
定时删除:每个设置过期时间的键都会在创建时注册一个定时器,当键过期时,定时器会触发删除操作。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可能会阻塞主线程,影响性能。
-
惰性删除:当访问一个键时,Redis 会检查该键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则删除。这种方法不会阻塞主线程,但可能会导致过期的键长时间占用内存。
为了平衡性能和内存使用,Redis 还使用了一个定期删除策略:
-
每隔一段时间,Redis 会随机检查一部分键,删除其中的过期键。
-
通过调整检查频率和每次检查的键的数量,可以控制内存使用和 CPU 消耗之间的平衡。
大量 key 集中过期的处理
当大量 key 集中过期时,Redis 可能会面临内存回收的压力。为了应对这种情况,Redis 采用了以下措施:
-
渐进式删除:Redis 会将过期的键分批删除,每次删除一部分,以避免一次性删除大量键导致的性能问题。
-
内存淘汰策略:当内存不足时,Redis 可以根据配置的内存淘汰策略来删除一些键,以释放内存。
内存淘汰策略
Redis 提供了多种内存淘汰策略,用于在内存不足时决定哪些键应该被删除。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内存淘汰策略及其示例:
-
volatile-lru:仅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进行 LRU(最近最少使用)淘汰。例如,在 Redis 中设置两个键 “key1” 和 “key2”,分别设置过期时间为 30 秒和 60 秒。当内存达到极限时,volatile-lru 策略将优先淘汰过期时间较短的 “key1”。
-
allkeys-lru:对所有键进行 LRU 淘汰,无论是否设置了过期时间。这种策略适用于所有键的访问频率都相似的情况。
-
volatile-ttl:仅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进行淘汰,优先淘汰 TTL(剩余存活时间)较短的键。这种策略适用于需要快速清理即将过期键的场景。
-
allkeys-ttl:对所有键进行淘汰,优先淘汰 TTL 较短的键。这种策略适用于所有键的过期时间都相似的情况。
-
volatile-random:仅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进行随机淘汰。这种策略适用于需要随机清理过期键的场景。
-
allkeys-random:对所有键进行随机淘汰。这种策略适用于所有键的访问频率都相似,且需要随机清理键的场景。
-
volatile-lfu:仅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进行 LFU(最不常使用)淘汰。这种策略适用于需要根据使用频率来清理过期键的场景。
-
allkeys-lfu:对所有键进行 LFU 淘汰。这种策略适用于所有键的使用频率都相似,且需要根据使用频率来清理键的场景。
-
noeviction:不进行淘汰,当内存达到上限时,写入请求将返回错误。这种策略适用于不能容忍任何数据丢失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