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笔记
本文主要是记录在学习java阶段自我感觉比较重要而且必备的知识点,不包括一些过于简单的知识点
1.1基本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 关键字 | 内存占用 | 取值范围(2的次方) |
---|---|---|---|
整数类型 | byte | 1 | 7次 |
short | 2 | 15次 | |
int(默认) | 4 | 31次 | |
long | 8 | 63次 | |
浮点类型 | float | 4 | 128次 |
double(默认) | 8 | 1024次 | |
字符类型 | char | 2 | 0 ~ 2的16次 |
布尔类型 | boolean | 1 | true,false |
类型转换
1.2三元运算符
1、需求:动物园里有两只老虎,已知两只老虎的体重分别为180kg、200kg,请用程序实现判断两只老虎的体重是否相同。
//1:定义两个变量用于保存老虎的体重,单位为kg,这里仅仅体现数值即可。
int w1 = 180;
int w2 = 200;
//2:用三元运算符实现老虎体重的判断,体重相同,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boolean b = w2 == w1 ? true : false;
boolean b1 = w2 > w1 ? true : false;
//3:输出结果
System.out.println("b: " + b);
System.out.println("b1: " + b1);
1.3 switch语句
System.out.println("输入一个月份: ");
int month = sc.nextInt();
switch (month) {
case 1:
case 2:
case 12:
System.out.println("冬季");
break;
case 3:
case 4:
case 5:
System.out.println("春季");
break;
}
1.4方法
定义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 (int[] nums) {
// 方法体;
}
//解释:
方法权限 static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参数) {
// 方法体;
}
重载(在同一个类中多个相同名称的方法(只与参数有关))
public class Method {
public static float fun(int a) {
//方法体
}
public static int fun(int a , int b) {
//方法体
}
}
//错误
public class 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fun(int a) {
//方法体
}
public static int fun(int a) {
//方法体
}
}//重载与返回值无关
1.5 递归
递归的注意事项
- 递归一定要有出口。否则内存溢出
- 递归虽然有出口,但是递归的次数也不宜过多。否则内存溢出
例子:
用递归求5的阶乘,并把结果在控制台输出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调用方法
int result = jc(5);
//输出结果
System.out.println("5的阶乘是:" + result);
}
//定义一个方法,用于递归求阶乘,参数为一个int类型的变量
public static int jc(int n) {
//在方法内部判断该变量的值是否是1
//出口
if(n == 1) {
//是:返回1
return 1;
} else {
//不是:返回n*(n-1)!
return n*jc(n-1);
}
}
}
2.面向对象
2.1封装
概述
- 封装概述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对客观世界的模拟,客观世界里成员变量都是隐藏在对象内部的,外界是无法直接操作的 ;
- 封装原则 将类的某些信息隐藏在类内部,不允许外部程序直接访问,而是通过该类提供的方法来实现对隐藏信息的操作和访问 成员变量private,提供对应的getXxx()/setXxx()方法 ;
- 封装好处 通过方法来控制成员变量的操作,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 把代码用方法进行封装,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package java基础;
class Student {
//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构造方法
public Student() {
//无参方法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name + "," + age);
}
}
public class 封装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对象并为其成员变量赋值的两种方式
// 1:无参构造方法创建对象后使用setXxx()赋值
Student stu1 = new Student();
stu1.setAge(28);
stu1.setName("林冲");
stu1.show();
// 2:使用带参构造方法直接创建带有属性值的对象
Student stu2 = new Student("林冲", 28);
stu2.show();
}
}
2.2继承
1.概念/特点
继承可以让类与类之间产生关系,子父类关系,产生子父类后,子类则可以使用父类中非私有的成员。
-
实现继承的格式
- 继承通过extends实现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
- 继承通过extends实现
-
继承的好处
- 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多个类相同的成员可以放到同一个类中)
提高了代码的维护性(如果方法的代码需要修改,修改一处即可)
- 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多个类相同的成员可以放到同一个类中)
-
继承的坏处
- 继承让类与类之间产生了关系,类的耦合性增强了,当父类发生变化时子类实现也不得不跟着变化,削弱了子类的独立性
-
继承的应用场景
- is…a的关系:谁是谁的一种,例如:老师和学生是人的一种,那人就是父类,学生和老师就是子类
2.访问特点
在子类方法中访问一个变量,采用的是就近原则。
- is…a的关系:谁是谁的一种,例如:老师和学生是人的一种,那人就是父类,学生和老师就是子类
-
子类局部范围找
-
子类成员范围找
-
父类成员范围找
-
如果都没有就报错(不考虑父亲的父亲…)
3.super关键字
this和super的使用分别
- 成员变量:
- this.成员变量 - 访问本类成员变量
- super.成员变量 - 访问父类成员变量
- 成员方法:
- this.成员方法 - 访问本类成员方法
- super.成员方法 - 访问父类成员方法
- 构造方法:
- this(…) - 访问本类构造方法
- super(…) - 访问父类构造方法
4.方法重写
概念
子类出现了和父类中一模一样的方法声明(方法名一样,参数列表也必须一样)
当子类需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