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equals()
方法用于比较两个对象是否在逻辑上相等。默认情况下,equals()
方法是比较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否相同,即是否是同一个对象的引用。但是,大多数类都会覆盖equals()
方法,以便根据对象的特定属性来进行相等性比较。
通常情况下,重写equals()
方法时会比较对象的属性。这些属性可以是类的字段,也可以是对象中包含的其他对象的属性。比较的属性可以根据类的设计和需求而有所不同,但是一般来说,应该是:
- 类中定义的每个字段(属性),通常是所有非静态字段。这些字段应该是类表示对象状态的一部分。
- 如果对象包含其他对象作为其一部分,通常也会比较这些对象的属性,以便递归地进行相等性比较。
例如,如果有一个Person
类,它有name
和age
两个字段,则在重写equals()
方法时通常会比较这两个字段的值。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 构造方法和其他方法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obj == this) return true;
if (!(obj instanceof Person)) return false;
Person other = (Person) obj;
return this.name.equals(other.name) && this.age == other.age;
}
}
这样,当两个Person
对象的name
和age
都相同时,它们被认为是相等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重写equals()
方法时,通常还需要同时重写hashCode()
方法,以保持对象在使用哈希表等数据结构时的一致性。
举个例子:
List<String> lst1 = new ArrayList<>();
List<String> lst2 = new LinkedList<>();
lst1.add("a");
lst2.add(new String("a"));
return lst2.equals(lst1);
这段代码返回true,为什么?——
这段代码返回 true
是因为 List
接口中的 equals
方法已经被 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类所重写,这些重写的方法会比较两个列表的内容是否相等,而不是比较它们的引用是否相同。
String s1 = new String("abc");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s1);
s1 = s1.concat("d");
return list.get(0).equals("abcd");
这段代码返回false,为什么?——这段代码返回 false
的原因在于字符串的不可变性(immutability)以及 List
仅存储对字符串的引用,而不是存储字符串的值的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