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部署Jellyfin影音服务器并实现远程访问影音库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ellyfin搭建个人影音服务器,并通过cpolar实现内网穿透,使公众网络上的用户也能访问。作者分享了从下载安装、网页测试,到本地网页发布和公网访问的完整过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前言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各种各样的使用需求也被开发出来,从最早的移动听音乐、看图片(MP3时代),到之后的移动视频需求(MP4时代)到现在的移动流媒体需求(智能手机看视频)。但当我们习惯这些需求后,忽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成了待割的韭菜(3台设备就要加钱)。作为一颗倔强的韭菜,自然不会甘愿被割,因此打算自建一个私人影音媒体平台。现在,笔者就向大家展示,使用cpolar内网穿透+ Jellyfin,自建私人影音平台的全过程。

2. Jellyfin服务网站搭建

Jellyfin作为相对知名的影音服务器,在NAS平台广受欢迎,但笔者连韭菜都不愿意当,自然没有NAS这样的专业装备,只有一台淘汰下来的台式机,好在这台台式机配置不算低到离谱,并且jellyfin有Windows版本的服务端,让笔者能以简单的方式搭建jellyfin服务器。

2.1. Jellyfin下载和安装

首先,我们下载Jellyfin的server端,只要访问jellyfin的官方网站,点击下载按钮进入下载页面,选择服务器分项进行下载即可。当然,jellyfin也提供其他操作系统(linux、MacOS)版本的软件,只要按需下载就好。

20230412092501

20230412092502

20230412092503

jellyfin下载完成后,直接双击.exe文件,即可进入自动安装程序,在安装过程中,除了注意选择Basic Install(Recommended)以外,其他几乎都可以一路点击“Next”略过。

20230412092504

20230412092505

Jellyfin安装完成后,点击生成的快捷方式,启动jellyfin service程序。Jellyfin会在Windows的系统托盘处生成一个小图标,右键点击这个图表,就能打开jellyfin的网页安装界面。

20230412092506

首次启动jellyfin服务时,可能会出现Windows防火墙警告,我们选择允许访问即可。

20230412092507

点击open jellyfin后,软件会自动打开浏览器访问localhost:8096端口,进行jellyfin service网页设置页面。而这里的设置都是常规的语言设置、管理员账号设置、媒体库文件夹选择(可以暂时不选而跳过)、允许远程访问等。

20230412092508

20230412092509

20230412092510

20230412092511

20230412092512

完成这些设置后,就可以正式登入jellyfin网页。

2.2. Jellyfin网页测试

为方便展示,笔者完成jellyfin service网页安装后,以admin角色登录jellyfin service。只要能正确登录jellyfin主页面,就说明我们已经完成jellyfin的安装。

20230412092513

20230412092514

3.本地网页发布

完成了jellyfin service安装后,接下来就可以使用cpolar内网穿透创建一条内网穿透数据隧道,搭建连接本地jellyfin页面的公共互联网地址,让我们能在公共互联网上访问到家里(局域网)的jellyfin服务器。

3.1 cpolar的安装和注册

cpolar官网:https://www.cpolar.com

与jellyfin service的安装一样,cpolar可以直接在其官网页面进行下载。在cpolar官网页面的上部,找到下载按钮。

20230412092515

笔者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因此选择Windows版本进行下载。

20230412092516

Cpolar下载完成后,将下载的文件解压,双击解压后的.msi文件,即可自动执行安装程序。接着只要一路“Next”就能完成软件安装。

20230412092517

20230412092518

cpolar会为每个用户创建独立的数据隧道,并通过用户密码和token码保证每个用户的数据安全。因此我们正式使用cpolar前,需要进行用户注册。注册过程简单易行,只要在cpolar主页右上角点击用户注册,在注册页面填入必要信息,就能完成注册。

20230412092519

20230412092520

3.2 Cpolar云端设置

由于cpolar免费版的数据隧道每24小时重置一次,笔者不想每天进行重连设置,因此将升级cpolar至vip版,以便能获得能长期稳定存在的内网穿透数据隧道。

接下来,我们先登录cpolar的官网,并在用户主页面左侧找到预留按钮,并点击进入cpolar的数据隧道预留页面。在这里生成一个公共互联网地址(也可以看做数据隧道的入口),由于此时这个地址没有连接本地的jellyfin网页输出端口,因此也可以看做是一条空白的数据隧道。

20230412092521

在预留页面,可以看到很多种可保留的数据隧道,这里我们选择“保留二级子域名”栏位。

20230412092522

保留二级子域名栏位,需要进行几项信息的简单设置,即:

  • 地区:服务器所在区域,就近选择即可
  • 二级域名:会最终出现在生成的公共互联网地址中,作为网络地址的标识之一
  • 描述:可以看做这条数据隧道的描述,能够与其他隧道区分开即可

完成这几项设置后,就可以点击右侧的“保留”按钮,将这条数据隧道保留下来。

20230412092523

当然,如果这条数据隧道不打算再使用,还可以点击右侧的“x”将其轻松删除,节约宝贵的隧道名额。

20230412092524

3.3 Cpolar本地设置

完成cpolar云端设置并保留了空白数据隧道后,我们返回本地电脑的cpolar客户端,将云端生成的空白数据隧道与本地jellyfin service页面连接起来。

在本地打开并登录cpolar客户端(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localhost:9200直接访问,也可以在开始菜单中点击cpolar客户端的快捷方式)。

20230412092525

点击客户端主界面左侧隧道管理项下的创建隧道按钮,进入本地隧道创建页面(如果要创建没24小时重置地址的临时数据隧道,可直接在此进行设置,不必再cpolar官网设置空白数据隧道)。

在这个页面,同样需要进行几项信息设置,这些信息设置包括:

1. 隧道名称:可以看做cpolar本地的隧道信息注释,只要方便我们分辨即可
2. 协议:由于的测试页面是网页,因此选择http协议
3. 本地地址 :本地地址即为本地网站的输出端口号,之前我们访问本地jellyfin网页时端口号为8096,因此这里也填入8096
4. 域名类型 :由于我们已经在cpolar云端预留了二级子域名的数据隧道,因此勾选“二级子域名”(如果预留的是自定义域名,则勾选自定义域名)
5. Sub Domain:填入预留的二级子域名,该例子中为“jellyfinweb”(如果打算创建临时数据隧道,则直接勾选“随机域名”,由cpolar客户端自行生成网络地址)
6. 地区:与cpolar云端预留的信息一样,我们依照实际使用地填写即可

20230412092526

完成以上设置后,即可点击页面下方的创建按钮,将cpolar云端的空白数据隧道与本地的支付测试页面连接起来,完成cpolar云端地址与本地jellyfin网页的连接。

cpolar云端地址与本地jellyfin服务器网页的连接完成后,cpolar客户端会自动跳转到“隧道管理”项下的“隧道列表”页面中,对这条数据隧道进行管理,包括开启、关闭或删除这条隧道,也可以点击“编辑”按钮,最这条数据隧道的信息进行修改。

20230412092527

4.公网访问测试

最后,我们点击左侧状态项下的在线隧道列表按钮,就能找到jellyfin service的公共互联网地址。

20230412092528

将这个地址粘贴到浏览器中,就能看到本地jellyfin的web页面,也就成功建立专属自己的私人影音平台。

20230412092529

20230412092530

5. 结语

当然,能用作搭建私人影音平台的软件和网页源文件有很多,jellyfin并不是唯一选择,但使用其他软件和源文件搭建私人影音平台的流程大同小异,最重要的是,就算韭菜也有拒绝被收割的时候。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仍然能依靠自己动手,做到丰衣足食。

<think>嗯,用户想在威联通的NAS上用Docker部署Jellyfin媒体服务器。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之前的相关知识。记得威联通的NAS支持Docker,可以通过Container Station来管理容器。用户可能需要先安装Docker环境,但威联通应该已经内置了Container Station,所以不需要额外安装Docker。 接下来,部署Jellyfin的步骤大概包括拉取镜像、配置容器参数、设置存储卷和网络端口。用户可能需要注意文件路径的映射,比如媒体库的目录和配置文件的位置。另外,权限问题也很重要,UID和GID的设置可能会影响文件访问。 然后,用户可能需要配置硬件加速,尤其是如果打算用核显来转码的话。需要确保NAS的硬件支持,且在Docker容器中挂载相应的设备,比如/dev/dri。不过,不同型号的威联通NAS可能有不同的硬件支持,可能需要用户检查自己的设备是否支持Intel或AMD的GPU。 另外,用户可能会遇到网络配置的问题,比如端口转发是否正确,是否需要在路由器上设置。还有,安全性和更新方面,可能需要建议用户使用Watchtower自动更新容器,或者使用Portainer来管理,这些在之前的引用里提到过。 还有,用户之前提到过NAS Tools的问题,可能对媒体库管理有需求,所以Jellyfin部署后可能需要和这些工具整合。比如,媒体文件的元数据获取可能需要正确的路径设置,或者网络访问权限。 最后,常见问题部分需要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权限错误、端口冲突或者硬件加速不工作的情况。需要给出检查命令和解决步骤,比如查看日志、确认路径映射、检查设备权限等。</think>### 分步指南:威联通NAS通过Docker部署Jellyfin媒体服务器 #### 一、前期准备 1. **启用Container Station** 进入威联通控制台 → 应用中心 → 安装打开「Container Station」,这是威联通原生支持的Docker管理工具[^2] 2. **创建媒体库目录** 建议在共享文件夹中新建`/Docker/Jellyfin`目录,包含三个子目录: ``` /Config # 存放配置文件 /Cache # 存放转码缓存 /Media # 媒体文件存放处(可链接已有媒体库) ``` #### 二、Docker部署流程 1. **拉取镜像** 在Container Station中搜索`jellyfin/jellyfin`,选择官方镜像下载最新版本 2. **创建容器配置** ```yaml version: '3' services: jellyfin: image: jellyfin/jellyfin:latest container_name: jellyfin environment: - TZ=Asia/Shanghai - PUID=1000 # 通过id命令查询管理员用户ID - PGID=100 # 查询管理员组ID volumes: - /share/Docker/Jellyfin/Config:/config - /share/Docker/Jellyfin/Cache:/cache - /share/Public/Media:/media # 映射实际媒体库路径 devices: - /dev/dri:/dev/dri # 硬件加速设备(仅支持Intel核显) ports: - 8096:8096 # Web访问端口 - 8920:8920 # HTTPS端口 restart: unless-stopped ``` 3. **硬件加速配置(可选)** - 确认NAS支持Intel Quick Sync Video技术 - 在容器设置中添加设备映射:`/dev/dri → /dev/dri` - Jellyfin后台开启「Intel QuickSync」转码选项 4. **启动容器** 通过SSH执行部署命令: ```bash docker-compose -f /share/Docker/Jellyfin/docker-compose.yml up -d ``` #### 三、初始设置 1. 访问`http://NAS_IP:8096`完成向导 2. 添加媒体库时选择容器内的`/media`路径 3. 在「控制台 → 播放」中启用硬件加速(若配置) 4. 建议开启「允许远程连接」以支持外网访问 #### 四、优化建议 1. **硬件转码验证** 播放视频时查看控制台→日志,出现`h264_qsv`标识表示加速生效 2. **自动更新** 配合Watchtower容器实现自动更新[^2]: ```bash docker run -d --name watchtower \ -v /var/run/docker.sock:/var/run/docker.sock \ containrrr/watchtower --cleanup --interval 3600 ``` 3. **安全加固** - 修改默认端口映射(如外部端口改为随机高位端口) - 通过威联通Qfirewall设置访问白名单 - 启用HTTPS访问(需申请SSL证书) #### 常见问题排查 1. **权限问题** ```bash chmod -R 775 /share/Docker/Jellyfin chown -R admin:administrators /share/Docker/Jellyfin ``` 2. **转码失败** 检查设备映射是否正确: ```bash docker exec jellyfin ls /dev/dri ``` 3. **网络不通** 验证防火墙规则: ```bash iptables -L -n | grep 8096 ```
评论 50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