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相关性与因果关系

本文探讨了统计数据与因果关系之间的复杂性,通过公鸡打鸣与太阳升起、吸烟与肺癌等例子说明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同时,文章提到了健康工人效应和Simpson悖论等统计学中的反常现象,强调了实验设计的随机性和中间变量的重要性。文章以药物实验为例,阐述了如何因忽视中间变量导致错误的因果推断,提醒我们在数据分析时需谨慎对待中间变量悖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去年10月份的数学文化节期间,我去听了好几次讲座,其中有一些讲的相当精彩。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又是一年了,如果不是Wind牛发短信问我去不去听讲座,我估计今年数学文化节过了都还想不起这档子事。于是和Wind牛跑去二教309,听了一场叫做《从数据中挖掘因果关系》的讲座。这个题目是很有趣的:数据本身并不说谎,难就难在我们如何从中挖掘出正确的信息。当我们讨论数据时,我们讲的最多的是数据的相关性,而我们希望得到的则是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但事实往往是复杂的,统计数据有相关性并不意味着两个事件具有因果联系,而具有因果联系的两件事从统计数据上看有时也并不相关。
    对于前者,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公鸡打鸣与太阳升起:公鸡打鸣与太阳升起总是同时发生,但这并不表示把全世界所有的公鸡都杀光了后太阳就升不起来了。统计发现,手指头越黄的人,得肺癌的比例越大。但事实上,手指的颜色和得肺癌的几率之间显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那么为什么统计数据会显示出相关性呢?这是因为手指黄和肺癌都是由吸烟造成的,由此造成了这两者之间产生了虚假的相关性。我们还可以质疑:根据同样的道理,我们又如何能从统计数据中得出吸烟会致癌的结论呢?要想知道吸烟与癌症之间究竟是否有因果联系的话,方法很简单:找一群人随机分成两组,规定一组抽烟一组不抽烟,过它十几年再把这一拨人找回来,数一数看是不是抽烟的那一组人患肺癌的更多一些。这个实验方法本身是无可挑剔的,但它太不道德了,因此我们只能考虑用自然观察法:选择一些本来都不吸烟的健康人进行跟踪观察,然后呢,过段时间这一拨人里总会出现一些失意了堕落了犯上烟瘾的人,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帮人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可供统计观察的两组人。注意,这里“是否吸烟”这一变量并不是随机化得来的,它并没有经过人为的干预,而是自然区分出来的。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统计结果表明,犯上烟瘾的那些人得肺癌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人。这真的能够说明吸烟致癌吗?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当然不能!原因恰似黄手指与肺癌一例:完全有可能是某个第三方变量同时对“爱吸烟”和“患肺癌”产生影响。1957年,Fi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