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组成原理
Mint2yx4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教材笔记 第六章 计算机的运算方法
1. 把符号“数字化”的数成为机器数,而把带“+”或“-”符号的数称为真值; 2. 原码表示法,约定整数的符号位与数值位之间用逗号分隔,小数的符号位与数值位之间用小数点隔开; 3. 原码、补码、反码三种机器数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 三种机器数的最高位均为符号位。符号位和数值部分之间可用“.”(对于小数)或“,”(对于整数)隔开; # 当真值为正时,原码、补码、反码的表示形式相同; # 当真值为负时,三者的表示形式不同,但其符号位都用1表示,而数值部分有这样的关系“补码是原码的求反加一,反码是原码原创 2020-06-04 19:57:40 · 1068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教材笔记 第五章 输入输出系统
1. 输入输出系统由I/O软件和I/O硬件两部分组成 #I/O软件 将用户编制的程序(或数据)输入至主机内,将运算结果输送给用户; 采用接口模块方式时,机器指令系统的I/O指令+系统软件中的管理程序; 采用通道管理方式时,I/O指令+通道指令+操作系统; #I/O硬件 接口系统,包括接口模块+I/O设备两大部分 通道或I/O处理机系统,包括通道(或I/O处理机)+设备控制器+ I/O设备 2. I/O编址方式有两种,存储器统一编址,独立编址,各有优缺点 # 存储器统一编址 I/O地址是存储器地址原创 2020-05-29 12:31:24 · 1729 阅读 · 1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教材笔记 第四章 存储器
1. 存储器的分类,通常以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 2. 存储器的速度、容量和价格这三个主要性能指标之间存在矛盾,据此分成两个层次,分别解决不同的矛盾 3. 静态RAM采用触发器工作原理存储信息,动态RAM利用电容存储电荷的原理存储信息; 4. 静态RAM由于其速度高、无需刷新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动态RAM集成度高、功耗小价格便宜,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的主存; 5. RAM由于可读可写,一般用于存放用户程序;而ROM只读,一般用于存放系统程序; 6. 对于一定容量的存储原创 2020-05-26 13:34:11 · 2773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教材笔记 第三章 系统总线
1. 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但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收相同的信息; 2. 总线宽度又称为总线位宽,它是总线上同时能够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是指数据总线的根数; 3. 总线带宽可理解为总线的传输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通常用每秒传送信息的字节数来衡量,单位(MBps),注意区分总线宽度和总线带宽; 4. 总线按连接部件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片内总线 芯片内的总线 #系统总线 连接CPU,主存,I/O设备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通信总线 连接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原创 2020-05-23 12:17:22 · 1404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教材笔记 第二章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1.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 2. 计算机五个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年) 采用电子管、真空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数据表示采用定点数,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写程序;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 采用晶体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用磁芯作为主存,磁带和磁盘作为辅存。开始使用FORTRAN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年)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主存除磁芯外,还出现了用半导体储存器取代磁芯储存器 #第四、第五代计算机(原创 2020-05-23 09:16:18 · 577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教材笔记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1 1. 硬件与软件的区别: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看得见摸得着,包括主机、外部设备等;软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常将这些程序寄寓于各类媒体中,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ROM(只读存储器 Read Only Memory),磁盘、光盘、磁带甚至纸带等等; 2. 常用的缩写解释 M 存储体 MAR 存放欲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 Memory Address Register MDR 存放从存储单.原创 2020-05-22 12:44:35 · 688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