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tt6iot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52、SCI技术的商业应用与未来发展
本文探讨了SCI技术的商业应用与未来发展。首先介绍了GLVDS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其与LVDS的区别,接着分析了SCI在接口芯片、相干共享内存实现以及非相干实现方面的商业应用,包括Dolphin、Vitesse、Convex、Sequent、Cray、Sun等公司的具体实践。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SCI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下一代技术SerialPlus的设计理念、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并对开发者和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原创 2025-07-24 11:54:54 · 36 阅读 · 0 评论 -
51、SCI技术:发展、市场推广与应用现状
本文详细回顾了SCI(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其起源IEEE 896 Futurebus项目谈起,分析了其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和应用现状。文章指出,尽管SCI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如高带宽、可扩展性和简单的物理布局,但在市场推广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与其他技术如Futurebus和FibreChannel的竞争、缺乏广泛的行业接受度以及难以清晰传达其技术价值。同时,文章总结了SCI的部分成功应用,如IEEE 1596.3 LVDS成为连接笔记本电脑显示原创 2025-07-23 10:34:47 · 15 阅读 · 0 评论 -
50、高性能计算资源管理:CCS系统深度解析
本文深度解析了高性能计算资源管理中的CCS系统,涵盖其核心组件如节点会话管理器(NSM)、会话管理器(SM)和岛管理器(IM)的功能,以及资源和服务描述工具(RSD)的使用。同时,文章探讨了CCS系统的优势、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系统管理员和用户提供实用的操作建议和最佳实践。原创 2025-07-22 13:00:06 · 24 阅读 · 0 评论 -
49、SCI集群的监控与多用户系统管理
本文介绍了SCI集群的监控与多用户系统管理,重点分析了CCS资源管理软件的功能与架构。文章涵盖了硬件和软件场景、系统分区机制、调度策略、虚拟终端和工作者概念等内容,全面展示了CCS如何在高性能计算环境中实现集群的高效管理和资源优化利用。原创 2025-07-21 16:50:21 · 17 阅读 · 0 评论 -
48、SCI 集群监控:硬件、软件与工具全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SCI集群监控的硬件、软件及工具,重点介绍了基于硬件支持的DSM架构SMiLE系统,以及其对SCI集群进行性能分析和可视化监控的实现方法。文章详细阐述了监控工具的总体架构、监控代理功能、主组件运作机制及可视化工具的特点,为SCI集群的管理和优化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7-20 11:19:48 · 13 阅读 · 0 评论 -
47、SCI监控硬件与软件:实现受控确定性执行
本文介绍了基于SCI监控硬件与软件的受控确定性执行方法(CODEX),用于并行程序的测试与调试。通过硬件监控结构与POEM模型的结合,CODEX实现了对共享内存访问的严格控制,从而消除了非确定性行为。文章详细阐述了CODEX的核心机制,包括控制模式(CPs)、SMiLE架构映射、事务控制流程以及实现框架。同时,还分析了CODEX在生产者-消费者示例中的实际应用,并讨论了其优势与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自动化CP生成、缓冲区优化及更广泛的适用性探索。原创 2025-07-19 10:09:55 · 11 阅读 · 0 评论 -
46、ATLAS二级触发系统与SCI集群工具的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ATLAS二级触发系统与SCI集群工具的技术实现。重点探讨了ATLAS二级触发系统中4端口交换机对性能的影响,以及二级原型的设计目标和测试平台的构建。同时,详细介绍了基于SCI的集群工具,包括网络监控、软件监控器和计算机中心软件(CCS)的功能与意义。通过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的工作原理,展示了硬件监控器在性能评估和调试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总结了这些技术对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支持作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18 12:44:12 · 16 阅读 · 0 评论 -
45、ATLAS二级触发器系统的性能评估与分析
本博文深入探讨了ATLAS二级触发器系统的性能评估与分析,重点研究了不同网络通信模式(漏斗式、全连接、乒乓、广播)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以及各种并行形式(流水线、事件并行、片段构建、RoI并行)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文章还介绍了基于SCI网络的垂直切片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并分析了引入SCI交换机对网络性能的改善作用。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揭示了系统瓶颈所在,并提出了优化方向,为未来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原创 2025-07-17 14:48:10 · 17 阅读 · 0 评论 -
44、并行计算技术在分子动力学与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并行计算技术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以GROMOS96的共享内存并行化和ATLAS实验二级触发系统的SCI原型设计为例,分析了并行化过程中面临的性能与可扩展性问题,并介绍了其取得的成果。同时,对并行计算技术的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并行计算技术在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16 10:01:42 · 14 阅读 · 0 评论 -
43、GROMOS96的共享内存并行化:原理、实现与性能分析
本文详细分析了GROMOS96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的共享内存并行化策略,基于SMI库逐步并行化,重点针对对列表构建和短程相互作用评估等核心模块进行优化。通过分块、同步控制和时间局部性优化等技术,提高了并行性能并减少计算开销。文章还探讨了负载均衡、同步机制及内存访问优化等改进方向,为复杂科学计算软件的并行化提供了实践参考。原创 2025-07-15 14:37:19 · 15 阅读 · 0 评论 -
42、高性能计算服务器性能测试与分子动力学代码并行化
本文探讨了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并深入研究了GROMOS96分子动力学代码的并行化策略。通过使用HINT基准测试和实际应用程序(如预条件共轭梯度求解器、蛋白质结构比较和并行国际象棋程序),分析了不同服务器平台(如Cray T3E-900和PSC服务器)的计算与通信性能差异。同时,介绍了GROMOS96代码结构、内核算法的并行化实现及其性能指标,比较了在SCI集群和SGI多处理器上的并行效率。最终总结了COTS技术在高性能计算中的应用潜力,并展望了未来优化方向。原创 2025-07-14 10:25:40 · 19 阅读 · 0 评论 -
41、大规模 SCI 集群实践:架构与性能
本文介绍了基于商用现货(COTS)技术构建的帕德博恩可扩展计算服务器(PSC Server)的大规模SCI集群实践,涵盖了其系统架构、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并通过多种基准测试(如MPI通信性能、并行Linpack、FFT和HINT测试)评估了系统的性能表现。文章总结了PSC服务器在可扩展性、成本效益和通信性能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节点同步、算法优化和物理互连限制等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操作系统优化、算法改进、硬件升级和应用适配等策略。原创 2025-07-13 16:53:21 · 15 阅读 · 0 评论 -
40、《MuSE运行时系统及SCI集群应用评估》
本文深入评估了MuSE运行时系统在SCI集群环境下的性能与应用,探讨了其在负载均衡、模式切换和异构负载处理方面的表现。同时,文章分析了MuSE的性能瓶颈,并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其优势与改进空间。此外,还介绍了SCI集群在通用多用户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高能物理实验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展望了其在未来高性能计算中的潜力。原创 2025-07-12 12:46:56 · 12 阅读 · 0 评论 -
39、用于 SCI 集群的 MuSE 运行时系统:栈上执行与工作窃取的灵活结合
本文介绍了用于SCI集群的MuSE运行时系统,该系统结合栈上执行与工作窃取机制,实现了高效的负载均衡和任务调度。基于SCI技术的SMiLE集群为MuSE提供了高性能的硬件环境,而MuSE通过数据流自调度、多线程执行和共享内存通信的有机结合,有效隐藏了远程访问延迟并优化了调度开销。文章详细阐述了MuSE的执行模型、上下文处理机制、通信策略以及性能评估结果,并探讨了其与Cilk等系统的异同。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方向,并总结了MuSE系统在分布式计算中的优势和前景。原创 2025-07-11 11:50:08 · 12 阅读 · 0 评论 -
38、并行CORBA对象与Cobra运行时系统:原理、架构与应用
本文探讨了并行CORBA对象与Cobra运行时系统的原理、架构及应用。Cobra作为Esprit PACHA项目的一部分,专为基于SCI的集群系统设计,提供并行对象执行所需的资源分配和管理服务。博文详细介绍了Cobra的软件架构、核心服务如虚拟并行机(VPM)和共享内存区域(SMR),并通过IDAHO应用案例展示了其在高性能计算中的实际应用。此外,还比较了Cobra与其他相关项目如Legion、PARDIS等的异同,并指出未来工作重点在于优化ORB性能以提升整体效率。原创 2025-07-10 13:58:18 · 12 阅读 · 0 评论 -
37、SCI 集群编程:文件系统接口与并行 CORBA 对象
本文探讨了SCI集群编程中的两个关键技术:文件系统接口和并行CORBA对象编程环境。文件系统接口为SCI集群提供了共享内存对象的高效管理手段,结合Cashmere-2L和SciOS等系统,优化了内存复制和远程访问性能。并行CORBA对象则结合分布式与并行编程优势,通过扩展IDL和Cobra运行时系统,支持高性能科学计算应用的组件化开发。文章还通过航空航天信号处理的案例,展示了该编程环境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原创 2025-07-09 14:47:45 · 15 阅读 · 0 评论 -
36、实现面向SCI的文件系统接口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基于SCI(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的集群环境中实现一个高效的文件系统接口,重点分析了文件系统操作、虚拟内存交互、远程内存映射管理、一致性模型以及同步机制等关键问题。同时,介绍了SciOS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通过多种内存协议(如GLOBAL、MIGRATION、MIG_REP等)实现了分布式共享虚拟内存管理,支持页面的远程映射、迁移、复制和分布式交换。文章还讨论了SciOS在Linux中的实现机制、相关研究工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分布式环境下高效内存与原创 2025-07-08 10:59:45 · 12 阅读 · 0 评论 -
35、在SCI集群中实现文件系统接口
本文探讨了在SCI集群中实现文件系统接口的关键问题和技术方法。文章分析了将SCI实现为设备驱动、网络驱动或RAM磁盘的不同方式,并重点讨论了基于内存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优势。详细阐述了文件共享、内存映射、一致性保证和同步机制在并行和分布式环境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同时,介绍了原型系统SciOS的实现,展示了其在Linux集群环境下的应用效果。最终总结了基于SCI的文件系统在高性能计算和多用户共享环境中的优势与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7 16:41:02 · 10 阅读 · 0 评论 -
34、SCI-VM:实现集群共享内存编程的新突破
SCI-VM是一项实现集群共享内存编程的新技术,通过提供透明的全局虚拟地址空间,简化了集群编程的复杂性。博文介绍了SCI-VM在体积渲染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展示了其在并行执行中的加速效果。此外,还讨论了基于SCI-VM的编程模型,如SPMD模型和透明线程库的实现,以及与其他共享内存技术的比较。SCI-VM的优势包括透明性、高性能、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使其在科学计算、数据挖掘和工业仿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06 10:12:22 · 17 阅读 · 0 评论 -
33、SCI-VM:基于集群的共享内存编程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基于 SCI(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的集群中共享内存编程技术——SCI-VM 的原理、编程模型及性能评估。重点探讨了其在动态分页内存利用、缓存一致性管理、编程模型框架及同步机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同时结合 SPMD 编程模型的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数值内核在 SCI-VM 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文章还总结了 SCI-VM 的技术优势,并提出了应用建议与未来展望,旨在为集群计算中的共享内存编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05 11:06:12 · 15 阅读 · 0 评论 -
32、共享内存编程:SCI 集群的技术探索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共享内存编程在SCI集群中的技术实现与应用,重点介绍了共享内存编程接口SMI及其关键特性,包括数据复制与修改、同步机制、循环调度等。同时深入分析了SCI虚拟内存(SCI-VM)的设计与实现,涵盖了其构建块、页面映射过程、局部性问题以及性能优化策略。文章还介绍了基于SCI-VM的两种典型共享内存编程模型——SPMD模型和全透明线程库模型,并通过实验和应用案例展示了其在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和实时系统等领域的广泛适用性。最终总结了共享内存编程在SCI集群上的研究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4 15:31:08 · 15 阅读 · 0 评论 -
31、SCI集群中的共享内存与消息传递:原理、挑战与解决方案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SCI集群中实现共享内存与消息传递的原理、挑战及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数据映射与重映射机制、不同映射策略(贪心、自适应、采样)的特点与适用场景,以及Split-C在SCI集群上的两种实现方式及其优化思路。同时,介绍了共享内存接口SMI的设计与编程模型,包括其内存管理机制、一致性模型及应用编程接口。文章还总结了在SCI集群中结合共享内存与消息传递的优势与挑战,并为开发者提供了基于SMI接口进行并行编程的操作指南和最佳实践。原创 2025-07-03 10:22:34 · 14 阅读 · 0 评论 -
30、SCI 上共享内存与消息传递的对比
本文深入探讨了在SCI(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环境下共享内存与消息传递两种通信机制的实现与对比,重点分析了它们在Split-C编程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评估,比较了两种机制在不同数据大小、内存访问模式和网络拓扑下的性能差异,并提出了基于应用场景的优化策略。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混合实现方式,结合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的优势以提高并行程序性能,并展望了未来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对并行计算的影响。原创 2025-07-02 10:01:51 · 14 阅读 · 0 评论 -
29、SCI 网络中 ScaMPI 与共享内存编程模型的性能分析
本文分析了在SCI(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网络上ScaMPI的性能表现,并探讨了共享内存编程模型的挑战与研究进展。通过屏障操作和全对全通信的性能测试,验证了ScaMPI在低延迟、高带宽和扩展性方面的优异表现。同时,文章比较了Split-C语言中消息传递与共享内存两种通信机制的优劣,提出了混合实现策略以提升效率。此外,文章还总结了多个基于SCI DSM的共享内存模型研究项目,展望了未来并行计算系统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1 09:16:43 · 14 阅读 · 0 评论 -
28、ScaMPI:设计、实现与性能分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 ScaMPI 的设计、实现与性能分析,涵盖其基于 SCI 共享地址空间架构的通信机制、容错性设计、线程安全实现以及用户友好性优化。通过多维度的性能测试和评估,展示了 ScaMPI 在延迟、带宽、传输介质适应性等方面的表现,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和易用的 MPI 编程环境。原创 2025-06-30 14:26:02 · 14 阅读 · 0 评论 -
27、SCI通信与PVM-SCI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SCI通信模型及其在PVM-SCI中的实现方式,详细介绍了SCI共享内存通信的基本原理、连接建立步骤以及PVM-SCI的系统架构和性能特点。同时,文章还介绍了ScaMPI作为Scali的高性能MPI实现,其在低延迟、高带宽和系统扩展性方面的优势,并对PVM-SCI与ScaMPI进行了全面对比。最后,文章展望了两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并行计算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原创 2025-06-29 13:34:49 · 21 阅读 · 0 评论 -
26、探索Linux下的SCIP与PVM-SCI技术
本文详细探讨了Linux下的SCIP与PVM-SCI技术,重点分析了SCIP如何将SCI设备集成到TCP/IP协议栈中,实现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同时,介绍了PVM-SCI在SCI集群中提供的高性能消息传递环境,支持异构系统并保持与传统PVM应用的兼容性。文章还比较了SCIP和PVM-SCI与其他网络技术的性能差异,探讨了其应用场景、操作步骤及未来发展趋势,为集群通信提供了深入的技术解析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6-28 12:15:12 · 27 阅读 · 0 评论 -
25、SCI Sockets Library:性能测试与相关工作分析
本文详细分析了 SCI Sockets Library 的性能测试结果及其与其他用户级网络实现的对比。讨论了其在消息处理机制、功能测试、性能评估等方面的表现,并对相关工作如 U-Net、Berkeley Fast Sockets、SHRIMP、VI 架构套接字实现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 SCI Sockets Library 的优势与特色,并展望了其未来改进方向,包括通信扩展、内存优化和通知机制提升。原创 2025-06-27 16:19:25 · 39 阅读 · 0 评论 -
24、SCI Sockets 库:功能、实现与优化
本文介绍了 SCI Sockets 库的功能、实现与优化,重点分析了其在数据传输和连接建立方面的设计策略。SCI Sockets 利用 RRB 和 SCI DSM 机制,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复制与通信。同时,针对 select、fork 和 exec 等系统调用进行了特殊处理,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文章还探讨了 DMA 与复制机制的选择、控制传输的实现方式以及性能优化的挑战,展示了该库在高性能计算和分布式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6-26 15:54:18 · 16 阅读 · 0 评论 -
23、SCI 相关通信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SCI(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通信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物理层API中的DMA块移动交易、消息传递交易和缓存交易的实现机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基于SCI的多种消息传递库,如SCI套接字库(SSLib)、Scalable Coherent IP(SCIP)、PVM-SCI包以及ScaMPI库,分别分析了它们的设计原理、特性、组件和适用场景。最后,文章总结了SCI通信技术的整体优势,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包括性能优化、兼容性扩展以及对分布式计算需求的适应。原创 2025-06-25 14:58:15 · 15 阅读 · 0 评论 -
22、SCI物理层API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SCI物理层API在分布式共享内存环境中的作用与实现机制。内容涵盖异常处理(包括异步与全局异常处理)、字节序与数据类型支持、地址转换模型、全局对象标识符管理、共享内存事务处理以及DMA链式模式的实现等核心主题。通过SCI物理层API,系统能够在不同节点间高效、稳定地执行内存访问、数据传输和事务同步等操作,为构建高性能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原创 2025-06-24 12:24:04 · 13 阅读 · 0 评论 -
21、SCI设备驱动与Linux接口及物理层API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SCI设备驱动与Linux接口及物理层API的工作原理与特性。内容涵盖SCI驱动与Linux系统的交互机制、用户进程与内核驱动的接口功能、不同节点上SCI驱动的设计差异、SCI物理层API的架构和事务处理流程,以及驱动开发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同时,探讨了SCI技术在高能物理、并行计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帮助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SCI技术,以构建高效稳定的分布式共享内存系统。原创 2025-06-23 14:20:20 · 12 阅读 · 0 评论 -
20、SCI设备驱动与Linux系统的深度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SCI设备驱动与Linux系统的结合,涵盖了SCI系统的地址空间划分、硬件抽象层次的设计、资源管理和虚拟映射机制,以及驱动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文章还探讨了SCI驱动在多用户环境中的健壮性处理方式,并对Linux系统选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SCI设备驱动能够在高效性、安全性及兼容性方面为分布式系统提供强大支持。原创 2025-06-22 14:20:08 · 12 阅读 · 0 评论 -
19、SCI 系统的带宽分析与设备驱动功能解析
本文详细分析了SCI系统中的多立方体拓扑带宽特性,探讨了热点链路和B链路对带宽的限制,并深入解析了SCI设备驱动的功能层次、资源管理和虚拟映射机制。根据系统节点数量,提出了不同拓扑结构的选择建议,并从资源分配、地址映射等方面给出性能优化策略,旨在提升SCI系统的带宽利用率和可扩展性。原创 2025-06-21 11:35:35 · 13 阅读 · 0 评论 -
18、SCI 系统可扩展性分析:环网与多立方体拓扑
本博客深入分析了SCI环网和Scali系统多立方体拓扑的可扩展性,探讨了环网带宽利用、输出链路利用率、数据包长度对节点数量的影响,并通过均匀与非均匀流量模式评估了系统性能。同时,针对多立方体拓扑结构,研究了热B-Link和热链路对系统扩展性的制约,并提出了拓扑选择指南。文章最后总结了当前模型的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改进方向,如缓冲区模型引入、流量控制优化和拓扑结构创新等。原创 2025-06-20 12:34:16 · 16 阅读 · 0 评论 -
16、SCI 环、交换机和数据采集系统网络的高效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SCI交换机在数据采集系统网络中的高效应用,重点分析了环链连接与长环连接的性能差异。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长环连接在提升吞吐量、降低延迟和减少数据包丢失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文章还研究了基于SCI的多级网络优化方案,包括一级和二级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改进,证明了其在性能和成本上的综合优势。最终结论表明,合理利用SCI技术和优化网络结构能够显著提升数据采集系统的效率和可行性。原创 2025-06-18 10:33:54 · 13 阅读 · 0 评论 -
15、SCI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与性能分析
本文探讨了SCI(可扩展相干接口)在等离子体物理聚变装置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与性能分析。文章通过实验和模拟验证了SCI在数据传输中的高吞吐量、低延迟和可扩展性等优势,并研究了SCI交换机的高效使用方法以及基于SCI的Banyan拓扑结构在大规模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性能提升。研究结果表明,SCI是高端数据采集系统的理想选择,并为未来聚变反应堆等高要求场景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6-17 11:48:42 · 15 阅读 · 0 评论 -
14、SCI协议与灵活交换机:设计、挑战与解决方案
本文深入探讨了SCI(Scalable Coherent Interface)协议与灵活交换机的设计、挑战与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SCI芯片技术与接口特性、路由器设计要求、剥离与路由决策机制,以及基于规则的路由方法。文章还展望了SCI技术的未来发展,包括标准扩展、性能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本文为SCI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全面的参考。原创 2025-06-16 13:40:33 · 14 阅读 · 0 评论 -
13、SCI协议与灵活交换机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SCI协议与灵活交换机技术,重点探讨了其在数据传输、流量控制、带宽分配以及网络接口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通过队列分配协议和带宽管理机制,SCI实现了高效、公平的数据传输机制,并在高负载场景下保持系统稳定性。文章还分析了SCI协议的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原创 2025-06-15 10:00:48 · 14 阅读 · 0 评论 -
12、探索PCI/SCI适配器与SCI网络协议的奥秘
本文深入探讨了TUM PCI/SCI适配器的设计机制及其独特的微码架构,分析了其在开发和调试中的优势。同时,文章还介绍了SCI网络协议的低级别实现细节,包括数据格式、流控制机制以及其在灵活交换机架构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分析,展示了该适配器如何提升硬件通信效率和系统性能。原创 2025-06-14 09:18:31 · 1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