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懂案例:用班费记账来理解使用区块链以太坊智能合约代码漏洞TheDAO事件是什么?其原理、数学逻辑、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TheDAO漏洞解析:智能合约安全启示
#王者杯·14天创作挑战营·第5期#

用班费记账理解TheDAO事件:智能合约漏洞的启示

一、从班级DAO到TheDAO:一个去中心化的班费实验

假设某大学班级为实现完全自治,决定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班费管理组织"(简称"班级DAO")。这个组织的规则全部写入智能合约,部署在以太坊上,运作方式如下:

  • 加入机制:每位同学缴纳100元班费(兑换为"班级代币"),获得相应投票权
  • 提案规则:任何同学可提交班费使用提案(如"购买班级图书"、“组织春游”)
  • 投票机制:代币数量决定投票权重,投票期为3天,超过50%同意则提案通过
  • 资金管理:智能合约自动执行通过的提案,直接向商家转账,无需人工干预

这个系统运行初期非常成功:透明的流程减少了争议,自动执行提高了效率,同学们纷纷称赞这是"最公平的班费管理方式"。

2016年,以太坊上出现了类似的组织——The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它是一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通过智能合约管理超过1.5亿美元的资金,愿景是成为"去中心化的风险投资基金"。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系统,却因一个隐藏的代码漏洞,成为区块链史上最著名的安全事件。

二、班级DAO的"提款危机":模拟TheDAO攻击过程

三个月后,班级DAO遇到了麻烦。同学小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他发起"退还多缴班费"的提案并获得通过后,在提款时,系统似乎可以重复转账。

1. 漏洞触发的全过程

小李的操作步骤如下:

  1. 正常提交提款提案,申请取回自己多缴的200元,获得通过
  2. 调用合约的withdraw()函数,系统向他的账户转账200元
  3. 但小李发现,此时合约并未立即更新他的"可提款金额"
  4. 他通过自己编写的小工具,在第一次转账完成前,再次调用了withdraw()函数
  5. 系统再次检查时,发现"可提款金额"仍显示200元(未更新),于是再次转账
  6. 反复操作后,小李从合约中提走了2000元,远超他实际应得的金额

这个过程与TheDAO事件如出一辙。2016年6月,黑客利用类似漏洞,在TheDAO合约中反复提款,最终转移了约5000万美元的以太币(占总资金的1/3)。

2. 班级DAO的问题代码

导致问题的班费合约代码片段如下(简化版):

// 有漏洞的提款函数
function withdraw() public {
    uint amount = balances[msg.sender]; // 获取用户可提款金额
    
    // 检查金额是否大于0
    require(amount > 0, "没有可提取的金额");
    
    // 直接转账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通俗易懂讲IT

你的鼓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