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MySQL 的逻辑架构图
大体来说,MySQL 可以分为 Server 层和存储引擎层两部分。
-
server层: 主要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涵盖 MySQL 的大多数核心服务功能,以及所有的内置函数(如日期、时间、数学和加密函数等),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比如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等。
-
Store层: 存储引擎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其架构模式是插件式的,支持 InnoDB、MyISAM、Memory 等多个存储引擎。现在最常用的存储引擎是 InnoDB,它从 MySQL 5.5.5 版本开始成为了默认存储引擎。
创建表的时候可以通过
engine=memory
等指定使用的存储引擎。不同的存储引擎共用一个Server
层。
连接器
navicat
,mysql front
,jdbc
,SQLyog
等客户端要向mysql发起通信都必须先跟Server端建立通信连接,而建立连接的工作就是有连接器完成的。
第一步,你会先连接到这个数据库上,这时候接待你的就是连接器。连接器负责跟客户端建立连接、获取权限、维持和管理连接。连接命令一般是这么写的:
mysql ‐h host[数据库地址] ‐u root[用户] ‐p root[密码] ‐P 3306
连接命令中的 mysql 是客户端工具,用来跟服务端建立连接。在完成经典的 TCP 握手后,连接器就要开始认证你的身份,这个时候用的就是你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
- 1、如果用户名或密码不对,你就会收到一个"Access denied for user"的错误,然后客户端程序结束执行。
- 2、如果用户名密码认证通过,连接器会到权限表里面查出你拥有的权限。之后,这个连接里面的权限判断逻辑,都将依赖于此时读到的权限。
用户的权限表在系统表空间的mysql的user表中。
修改user密码
mysql> CREATE USER 'username'@'host' IDENTIFIED BY 'password'; //创建新用户
mysql>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username'@'%'; //赋权限,%表示所有(host)
mysql> flush privileges //刷新数据库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123456″) where user=’root’;(设置用户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