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介绍---搭建集群

Kubernetes介绍

官网:https://kubernetes.io/

一、应用部署方式演变

1、传统部署:互联网早期,会直接将应用程序部署在物理机上

优点:简单,不需要其他技术的参与
缺点:不能为应用程序定义资源使用边界,很难合理地分配计算资源,而且程序之间容器产生影响

2、虚拟化部署:可以在一台物理机上运行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都是独立的一个环境

优点:程序环境不会相互产生影响,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性
缺点: 增加了操作系统,浪费了部分资源

3、容器化部署:与虚拟化类似,但是共享了操作系统

优点:可以保证每个容器拥有自己的文件系统、CPU、内存、进程空间等。
运行应用程序所需要的资源都被容器包装,并和底层基础架构解耦。
容器化的应用程序可以跨云服务商、跨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进行部署。

容器化部署方式给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
(1)一个容器故障停机了,怎么样让另外一个容器立刻启动去替补停机的容器
(2)当并发访问量变大的时候,怎么样做到横向扩展容器数量
这些容器管理的问题统称为容器编排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容器编排问题,就产生了一些容器编排的软件:
Swarm:docker自己的容器编排工具
Mesos:apache的一个资源统一管控的工具,需要和marathon结合使用
Kubernetes:google开源的容器编排工具

二、kubernetes简介

Kubernetes,是一个全新的基于容器技术的分布式架构领先方案,是谷歌严格保密十几年的秘密武器—Borg系统的一个开源版本,于2014年9月发布第一个版本,2015年7月发布第二个正式版本。
Kubernetes的本质是一组服务器集群,它可以在集群的每个节点上运行特定的程序,来对节点中的容器进行管理。目的是实现资源管理的自动化,主要提供了如下的主要功能:
1、自我修复:一旦某个容器崩溃,能够在1秒中左右迅速启动新的容器
2、弹性伸缩: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对集群中正在运行的容器数量进行调整。
3、服务发现:服务可以通过自动发现的形式找到它所依赖的服务
4、负载均衡:如果一个服务启动了多个容器,能够自动实现请求的负载均衡
5、版本回退:如果发现新发布的程序版本问题,可以立即回退到原来的版本
6、存储编排:可以根据容器自身的需求自动创建存储卷

三、kubernetes组件

一个kubernetes集群主要是由控制节点(master)、工作节点(node)构成,每个节点上都会安装不同的组件。

Master:集群的控制平面,负责集群的决策(管理)
Apiserver:资源操作的唯一入口,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提供认证、授权、API注册和发现等机制。
Scheduler:负责集群资源调度,按照预定的调度策略将pod调度到相应的node节点上。
ControllerManager:负责维护集群的状态,比如程序部署安排、故障检测、自动扩展、滚动更新等。
Etcd:负责存储集群中各种资源对象的信息。

Node:集群的数据平面,负责为容器提供运行环境(干活)
Kubelet:负责维护容器的生命周期,即通过控制docker来创建、更新、销毁容器
Docker:负责节点上容器的各种操作

下面以部署一个nginx服务来说明kubernetes系统各个组件的调用关系:
1、首先要明确,一旦kubernetes环境启动之后,master和node都会想自身的信息存储导etcd数据库中
2、一个nginx服务的安装请求会首先被发送到master节点的apiserver组件
3、Apiserver组件会调用scheduler组件来决定到底应该把这个服务安装导哪个node节点上
4、Apiserver调用controller-manager去调度node节点安装nginx服务
5、Kubelet接收到指令后,会通知docker,然后由docker来启动一个nginx的pod,pod是kubernetes的最小操作单元,容器必须跑在pod中
一个nginx服务就运行了,如果需要访问nginx,就需要通过kube-proxy来对pod产生访问的代理,这样外界用户就可以访问集群中的nginx服务了。

四、kubernetes概念

Master:集群控制节点,每个集群需要至少一个master节点负责集群的管控
Node:工作负载节点,由master分配容器到这些node工作节点上,然后node节点上的docker负责容器的运行
Pod:kubernetes的最小控制单元,容器都是运行在pod中的,一个pod中可以有1个或者多个容器
Controller:控制器,通过它来实现对pod的管理,比如启动pod、停止pod、伸缩pod的数量等等
Service:pod对外服务的统一入口,下面可以维护者同一类的多个pod
Label:标签,用于对pod进行分类,同一类pod会拥有相同的标签
Namespace:命名空间,用来隔离pod的运行环境

K8s集群环境搭建

一、环境规划

1、集群类型

Kubernetes集群大体上分为两类:一主多从和多主多从
一主多从:一台master节点和多台node节点,搭建简单,但是有单机故障风险,适用于测试环境
多主多从:多台master节点和多台node节点,搭建麻烦,安全性高,适用于生产环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安装方式

Kubernetes有多种部署方式,目前主流的方式有kubeadm、minikube、二进制包
1、Minikube:一个用于快速搭建单节点kubernetes的工具
2、Kubeadm:一个用于快速搭建kubernetes集群的工具,https://kubernetes.io/docs/reference/setup-tools/kubeadm/kubeadm/
3、二进制包:从官网下载每个组件的二进制包,依次去安装,此方式对于理解kubernetes组件更加有效,https://github.com/kubernetes/kubernetes
说明:现在需要安装kubernetes的集群环境,但是又不想过于麻烦,所有选择使用kubeadm方式

3、主机规划

角色         ip地址                          组件
master:192.168.100.111    docker,kubectl,kubeadm,kubelet
node1: 192.168.100.112    docker,kubectl,kubeadm,kubelet
node2: 192.168.100.114    docker,kubectl,kubeadm,kubelet

二、环境搭建

本次环境搭建需要安装三台Linux系统(一主二从),内置centos8系统,然后在每台linux中分别安装docker。kubeadm(1.25.4),kubelet(1.25.4),kubectl(1.25.4).

1、主机安装

安装虚拟机过程中注意下面选项的设置:
1、操作系统环境:cpu2个 内存2G 硬盘50G Rocky Linux9
2、语言:中文简体/英文
3、软件选择:基础设施服务器
4、分区选择:自动分区/手动分区
5、网络配置:按照下面配置网络地址信息
网络地址:192.168.100.(111、112、11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00.254
DNS:8.8.8.8
6、主机名设置:
Master节点:master
Node节点:node1
Node节点:node2

1.1禁用firewalld、selinux、postfix(三个节点都做)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vim /etc/selinux/config
SELINUX=disabled

setenforce 0

systemctl stop postfix
systemctl disable postfix

2、主机名解析 (三个节点都做)

[root@master ~]# vim /etc/hosts 
//在该文件最后写入主机ip及主机名
127.0.0.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4 localhost4.localdomain4
::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6 localhost6.localdomain6
192.168.100.111  master
192.168.100.112  node1
192.168.100.114  node2

//直接传输到两台从节点
[root@master ~]# scp /etc/hosts [email protected]:/etc/hosts
[root@master ~]# scp /etc/hosts [email protected]:/etc/hosts

3、下载工具包,时间同步(三个节点都做)

//三台主机都是一样的操作
[root@master ~]# yum -y install chrony lrzsz tar wget
[root@master ~]# systemctl restart chronyd
[root@master ~]# systemctl enable chronyd
[root@master ~]# hwclock -w

4、禁用swap分区(三个节点都做)

[root@master ~]# vim /etc/fstab
//注释掉swap分区那一行

[root@master ~]# swapoff -a
[root@master ~]# free -m

5、开启IP转发,和修改内核信息—(三个节点都做)

[root@master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