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期末复习

1.软件是什么

程序+数据库+文档+服务

2.软件的特点:

必须依托具体的硬件设备,依靠人的智力劳动,软件不会磨损

3.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目的在于监测是否满足规定的需要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

4.软件测试的根本目的是确保软件满足用户需求

5.软件测试的目的是要衡量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预期

准确理解:系统规格说明书(SRS)

验证:测试用例(Test Case)

6.软件测试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

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实施测试(最重要)

执行测试: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可以同时,之后系统测试

评估测试:执行结果,测试过程

7.测试既需要动态执行也需要静态检查

8.测试不仅需要手工执行还需要自动执行

9.认知误区:

1.有良好的设计和高水平的程序员,就不需要测试了

(水平再高的程序员也很难保证0缺陷)

2.软件测试并不创造任何产品和代码,我们不需要

3.测试等于调试

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有没有缺陷,而调试是在已知有缺陷的前提下去修复缺陷

4.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应该详细地包括所有的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软件测试的唯一标准,SRS是为了方便而呈现的用户需求,不用全部涵盖

5.软件测试可以修复代码的缺陷

只修复不测试

6.软件质量测试是没有技术含量的

10.软件缺陷

(1)软件缺陷的定义 RonPatton

软件测试员认为软件难以理解,不易使用,运行速度缓慢,对用户不友好

软件未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功能

软件出现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指明了不会出现的错误(容错能力)

软件功能超出了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指明的范围

软件未能达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虽未指出但应达到的目标

(2)软件测试员的主要任务

根据用户的意见和反馈执行测试

依据SRS,针对系统在有效输入和有效操作下的正常功能进行测试

依据SRS或个人经验,针对系统在无效输入以及无效操作下的软件容错能力进行测试

开发人员应遵循良好的开发习惯,与用户和项目组成员进行及时的沟通,避免植入无依据的软件缺陷

需求分析阶段强调测试专家的介入,从测试的角度完善需求规格说明,提高系统的外部环境容错能力

11.测试改进

针对需求进行明确和细化,在每个测试中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输入数据,测试是可以对应实际进行执行的

对照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至少可以满足测试是对应功能点进行覆盖的

进一步完善:测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代码的测试,测试的管理

12.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定义:

是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结果,目的是要满足一个特定的目标,比如执行一条特定的程序路径或检验是否符合一个特定的需求

测试用例 = 输入 + 输出 + 测试环境

输入数据:正常数据,错误数据,边界数据

13.自动化测试

定义:它是通过测试工具,测试脚本等手段,按照测试工程师的预定计划对软件产品进行自动化的测试,从而验证软件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重复,可操作,高效率

通过工具是无法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

技术:录制/回放技术和脚本技术(线性脚本,结构化脚本,共享脚本,数据驱动脚本,关键字驱动脚本)

14.软件测试背景:

软件的测试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直到1957年,软件测试才开始和调试区分开来

第二阶段:定义阶段:里程碑一:1.1972年举行历史上第一次以软件测试为主题的正式学术会议

2.1979年,软件测试领域第一本最重要的专著

第三阶段:集成阶段

第四阶段:管理,测试和最佳化阶段

15.外包测试阶段

三种模式:

1.现场测试模式

2.内部测试模式

完全离岸外包模式(OFF Shore)

现场增援与离岸结合模式

3.设立联合研发中心模式

总体职业特点:人才需求大,职业稳定,无性别歧视,但任需掌握一定的业务和技术能力

16.黑盒测试技术

五种测试方法: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基于决策表的测试和基于正交表的测试(单元测试阶段,用于对函数或类的方法进行测试) 基于场景的测试(是从业务流程优选的角度展开测试,系统测试,用于对功能,界面等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仅需要知道对象的输入和预期输出

优势:

1.对测试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2.不需要了解程序实现的细节,测试团队与开发团队可以并行完成各自的任务

局限:覆盖度不容易度量,测试的潜在风险较高->通过白盒测试评估黑盒的测试覆盖率

函数:完成对函数功能的测试,无需看函数代码,只需了解函数接口和返回值(接口测试)对应单元测试

功能:完成对整个软件系统功能和易用性等的测试,无需看各功能呢点如何编程实现,只需了解SRS中关于输入和输出的规定对应系统测试,或有用户参与的验收测试阶段

17.边界值测试

基本原理:在被测对象的边界及边界附近设计测试用例

选择被测对象:即输入域或输出域,以进行后续的边界值测试用例设计

确定边界:即输入域或输出域,确保覆盖被测对象所有可能的边界

确定邻域:即输入/输出域边界附近的邻域范围,便于及时发现所有潜伏在边界附近的缺陷

输入域的确定:整体输入域(多个输入条件,边界清晰,难以覆盖),个体输入域(单个,边界不清晰)

边界的确定:取值范围,值的个数,有序集合

独立性假设:假设各个输入条件之间相互独立,不产生相互影响,即不具有相互依赖关系

领域:每个边界点(设为P点),需在该点附近确定大小为1的邻域

测试用例:

1.测试数据的选择:

穷举法:在每个边界点的邻域范围内取所有数据->所有数据均可测试,负重担

典型值法:a处选择a-1,a,a+1

2.边界组合方式:

强边界法:覆盖所有输入条件的所有边界组合,每个测试用例对应多个输入条件同时取边界测试数据

弱边界法:单缺陷设计,优势在于便于快速隔离和定位边界缺陷,且大大降低测试用例

全边界法:强边界+弱边界

3.测试方案

穷举法 + 全边界,穷举法+强边界法,典型值法+强边界法,典型值法+弱边界法(常用)

小结:边界值测试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黑盒测试方法,通常可作为等价类测试的补充

基于:独立性假设+单缺陷假设,关注的是系统边界,并不关注系统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规律

独立性假设:忽略变量之间的影响,因此只单独的测试,不会考虑以测试变量之间的组合为基准测试,只是单个单个的测试

18.等价类测试

测试方法目标:测试的完备性,测试的无冗余性

基于:独立性假设+单缺陷假设

原理:通过等价划分的方法将数据分片

将输入域划分为子集,称为等价类

子集满足:每个子集内所有数据等价(覆盖),各个子集之间互不相交(无冗余),所有的子集的并集是整个输入域(完备)

有效等价类:合理,有意义,被测对象能接受,考察软件的正常工作能力

无效等价类:不合理,无意义,被测对象无法接受

划分原则:将某个输入条件所有可能的取值划分为一个有效,其余无效,再细化

等价类测试适用于:可用数量衡量的独立变量,布尔变量,逻辑变量

等价测试类不适用于:有相互依赖关系的变量

19.设计测试用例

有效等价类:强组合;无效等价类:单缺陷假设

分类的决定因素:<一般,健壮>,<单缺陷(弱),多缺陷(强)><一般,健壮>:是否进行无效数据的处理,一般只看有效等价类,健壮是有效+无效

单缺陷:一个测试用例仅覆盖一个输入条件的某一个无效等价类

弱一般等价类:单缺陷,正常值,测试用例总数=max{m1,m2}

强一般等价类:多缺陷,正常值,测试用例总数=m1*m2

弱健壮等价类:单缺陷,健壮值,测试用例=max{m1,m2}+无效等价类个数

强健壮等价类:多缺陷,健壮值,测试用例总数=(m1+l2)*...*(mn+ln)

20.

弱一般:单缺陷,正常值,实际上如果值正常了就不能说存在缺陷,max(1,1,1)=1

强一般:强缺陷,正常值,1*1*1=1

弱健壮:只是某个无效,其他无效,考虑无效值,max(1,1,1)+无效等价类个数=7

强健壮:无效的全排列,考虑无效值

例二:NextDate

基于决策表的测试

等价类测试独立性假设,忽略输入条件的相互关联(适用于有关联的,否则效果和等价类一致),所以测试用例存在严重的冗余,决策表以等价类为基础,是功能性测试方法中最严格的.

决策表的完备性保证一种完备的测试,但不能保证无冗余

组成:条件桩,条件项,动作桩,动作项,规则

实质:针对个体输入域 有效等价测试类的扩充

1.输入条件都是有效等价类,不是具体的数据

2.不考虑无效等价类

3.输出取值区不涉及输出域的等价划分

化简要求:输出相同,输入相似(仅一个不同)

步骤:计算规则数,列出有条件,动作,填入条件项和动作项,化简,合并规则

例如:

1.计算规则数

2.列出所有条件,动作

3.填入条件项和动作项

                                                 1 2 3 4 5 6 78

条件:功率大于50马力吗          Y Y Y  Y N N N N

维修记录不全吗?                     YY N   N Y Y N N

运行超过10年吗?                 Y N    Y N Y  N Y  N

动作:进行优先处理                x x  X        X    X

作其它处理                                          X     x     x

化简,合并规则

                                                       1 2 3 4 5

条件                 功率大于50马力吗?  Y Y Y N N

                        维修记录不全吗?       Y N N - -

                        运行超过10年吗         - Y    N Y N

动作                进行优先处理              x x       X    

                         作其它处理                       x       x

基于正交表的测试

通过引入正交表,在数据完全无规律或测试人员不了解数据规律的条件下,仍可利用数据均布的特性来测试数据用例,避免测试方法的片面性,达到合理分布测试点,并有效降低测试工作量的目的

试验点特性 : 均匀分布,整齐可比

常用的: L8(2^7),L9(3^4)

Ln(q^s)

n:实际测试用例的个数,对应正交表的行数

q:每个输入条件所取测试数据的个数,对应正交表每个输入条件的取值个数(取值范围个数)

s:输入条件的总数,对应正交表的列数

qs:理论上全组合方式的测试用例个数,基于正交表的测试效率为n与qs的比值

性质:

每一列中每个输入条件的各个测试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

任意两列所构成的各有序数对出现的次数相同

21.基于测试的场景-基于用户行为的测试方法

对于每个功能点用户可能执行的操作有哪些,测试就需要验证哪些

一个场景测试用例仅测试一个场景,事务或业务流程,基于场景的测试主要集中在用户和系统之间的交互,主要用来检测业务需求的正确性,而不是代码本身的正确性

以事件流为核心,是高层测试设计的基础

结构:基本事件流,每个基本流代表一个被测的典型功能点或主业务

备选事件流,由触发时间产生的业务流分支

场景,由基本流和备选流可形成从开始到结束的不同业务流程

测试用例,每个场景至少对应一组输入和一个预期结果输出

基本流是从系统的某个初始状态开始,经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到达终止状态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业务流程,一个备选流是以基本流为基础,在经过基本流上每个判定节点(包括条件判定和循环判定)处满足不同的触发条件,而导致的其它事件流

基本流是一条从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完成的业务流程,而备选流仅仅是业务流程中的一个执行片段

场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1.最少的场景数等于事件流的总数,即基本流与备选流的总数

2.有且唯一有一个场景包含基本流

3.对应某个备选流,至少应有一个场景覆盖该备选流,且在该场景中应尽量避免覆盖其他的备选流

22.测试用例设计

1.分析被测业务,基于风险的思想找到基本流和所有备选流

2.根据基本流和备选流构造适当规模的场景

3.根据场景设计测试用例

4.对每个测试用例补充,并实施测试

通过分析被测业务流程,构建基本流和备选流,并生成场景进而得到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功能测试

第四章 黑盒测试案例实践

1.保险金案例

年龄               年龄系数                            门限分数                  安全驾驶折扣

16<=年龄<=5         28                                   11                                50

25<= 年龄<=35       18                                   9                               100

35<= 年龄 <=45       10                                   7                                150

45<=年龄<60              08                                5                                200

60<=年龄<80         0.8                                5                                     200

包含的功能点很单一,不涉及业务流程,但包含复杂的输入/输出计算关系

2.信息采集系统案例实践

包含多个功能点,设计业务流程,且包含用户界面来接受输入和提供处理结果的输出,需要进行单个功能点的测试和业务流程的测试

23.白盒测试技术

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和逻辑驱动测试,是针对被测单元内部是如何进行工作的测试

白盒测试检查程序内部逻辑,对所有逻辑进行测试,是一种穷举路径的测试方法

即使每条路径都测试过了,仍然可能存在错误:

穷举路径测试

穷举路径测试无法检查出程序本身是否违反了设计规范,即程序是否是一个错误的程序.

穷举路径测试不可能查出程序因为遗漏路径而出错

穷举路径测试发现不了一些与数据相关的错误

原则:

保证一个模块中的所有独立路径至少被测试过一次

所有逻辑值均需测试真和假两种情况

检查程序的内部数据结构,保证其结构的有效性

在上下边界及可操作做范围内运行所有循环

白盒测试关注的对象:源代码,程序结构

当被测对象为函数时:源代码的逻辑是否符合该函数的功能要求,对应单元测试阶段,由开发人员执行

当被测对象为功能是:完成对业务流程的覆盖测试,对应继承测试甚至系统测试阶段,由测试人员执行

24.动态测试

侧重于关键程序结构的测试

基本思想:通过对导致程序结构复杂度的判定表达式,执行路径和循环结构设计测试用例,目标是达到某种程度的测试覆盖,从测试完备性和无冗余性的角度给予信心

典型方法:基于逻辑表达式覆盖指标的判定测试,基于全路径覆盖的独立路径测试,以及基于循环过程覆盖对测试的循环

语句覆盖: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对图中所有节点进行覆盖(24)

判定覆盖:每个判定节点的取真和取假分支至少执行一次(14,14)

条件覆盖不能保证100%的判定覆盖

判定/条件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节点,简单判定条件都取真取假

条件组合覆盖:每个判定节点中,所有简单判定条件的所有可能的取值组合情况至少执行一次

修正的判定/条件覆盖:每个简单判定条件都应该独立地影响到整个判定表达式的取值,利用独立影响性消除测试用例的冗余

25.对路径的测试

程序图:删注释,删变量声名,串为一,循环为一次

环复杂度:

直观观察法:程序图将二维平面分隔为封闭区域和开放区域的个数

公式计算法:V(G)=e(边) - n(节点) + 1

判定节点法:V(G) = P + 1(P为判定节点的个数,有分支)

基本复杂度:无法再压缩后的环复杂度

26.测试用例设计:

对路径的测试中所需独立路径集合的大小就等于其程序图的环复杂度

独立路径抽取:1.确定主路径:包含尽可能多的判定节点,判定表达式,高的执行概率,多的语句

2.依据基础路径抽取其他独立路径

27.大题:测试用例设计步骤

根据程序源代码生成程序图

计算程序图的环复杂度,确定独立路径集合的大小

以最复杂的路径为基础路径,通过覆盖所有判定分支确定其他路径,抽取独立路径集合注意剔除不可行路径,必要时补充其他重要的路径

根据得到的路径集合对应设计测试用例

独立路径测试的理论基础保证了测试的完备性和无冗余性,基于程序图和环复杂度的独立路径测试仅关注结构的测试覆盖

28.对循环的测试

重点关注循环的过程正确性

分类:串联,嵌套,非结构化的循环

针对单个循环节点循环次数的测试:执行0,1,2,n/2,n-1,n次

针对多个循环节点循环过程的测试:初始化,迭代,终止

针对多个循环结构的测试:

串联

嵌套:内外,内内,外外,外内

非结构

对循环的测试重点在于观察循环过程是否符合设计,并不考虑循环体所设计的相关变量所反映的结构有何实质含义,事实上,这也是所有白盒测试方法的局限所在

静态白盒测试

静态测试

侧重于源代码检查和优化

基本思想:不需要设计测试用例,直接查看源代码和模拟执行代码,目标是直接定位代码中的缺陷,提出结构设计优化的意见和有关测试重点的建议

典型方法:同行审批,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和变量的数据流测试

1.代码检查

方法分类(正式->随意)

审查,团队审批,走查,结对编程,同行桌查,轮拆,特别检查

2.评审流程

3.评审结果:正常,延期(超过30%未做好准备),取消

静态结构分析

基本原理:通过引入多种形式的图标(如函数调用关系图,模块控制流程图的那个),帮助人们快速了解程序设计和结构,更好地理解源代码,以及找到程序设计缺陷和代码优化的方向

函数调用关系图: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递归调用,调用层次是否深,是否存在孤立函数->优先测试根节点,叶节点,接口数量多的节点

测试重点:1.(根节点)14,151(入口多) 26,27(出口多)

函数控制流程图:是否存在多出口,孤立语句,环复杂度大?非结构化?

静态白盒测试是白盒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需要执行程序,而是通过对比标准和规范,检查程序逻辑,直接定位缺陷

基于缺陷预防的思想,通过检查程序的各种图标定位那些具有高风险的程序代码,并承担部分代码质量度量的工作,可以更好地确保所提交的软件系统的质量

对变量的测试:

以被测变量为中心,关注该变量的每条定义,使用路径,若该路径存在定义/引用异常缺陷,则该路径是一条高风险路径,需要重点进行测试

定义/引用异常缺陷:1.变量在使用前未定义 2.被定义未使用 3.多次定义

定义节点DEF(v,n):被测变量的值在此处发生改变

使用节点USE(v,n)::被测变量在此处被使用

定义/使用路径du-path:从被测变量的一个定义节点开始执行,到该变量的某个使用节点结束的一条路径

定义清除路径dc-path:某被测变量的一条定义/使用路径中不包含关于该变量的其他定义节点

29.保险金案例,人寿保险金案例,信息采集系统

30.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或基本组成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

面向过程:单元是函数或者子进程

面向对象:单元是指类

静态测试:走查,审查,看代码,软件代码的模型

动态测试:对模块接口,模块边界条件,模块独立路径和错误处理进行测试

驱动模块是模拟别测单位的上级模块,用于接受测试数据,启动被测模块和输出结果

桩模块是模拟被测单元所调用的模块,有时,需要使用子模块的接口,才能做少量数据处理,并验证和打印入口处的信息,然后返回,桩模块不包含原模块的所有细节

桩模块功能要求:在特定条件下完成原单元的基本功能,能够被正常调用,返回值,不包含原单位的所有细节,只看接口参数和输出

Brian Marick:测试需求就是指明测试什么的规格说明

日构建是自动,完整地构建整个代码库的代码,在构建的同时完成单元测试执行的一种软件研发工作模式

回归测试:贯穿整个测试阶段的一个测试活动,主要是对修改过的软件重新进行测试,以保证验证修改的正确性及其影响

31.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按照概要设计的要求组装为子系统或系统,并进行调试的过程,目的是确保单元模块组合在一起后能够按照既定意图协作运行,并确保增量的行为正确

必须经过单元测试后,才能够进行集成测试

单个集成测试用例的设计

成对集成:限定在一对调用单元上

邻居集成:限定在某个节点的邻居上,测试用例应同时包含该模块及其邻居

基于独立路径的集成:每条独立路径即可构成一个集成测试用例

32.单个集成测试用例的设计

成对集成:限定在一对调用单元格上

邻居集成:限定在某个节点的邻居上,测试用例应该同时包含该模块及其邻居

基于独立路径的集成:每条独立路径即可构成一个集成测试用例

集成测试遍历顺序的设计

大爆炸集成:将所有单元测试的模块一次性组装到被测系统中进行测试

自顶向下的集成:从主控模块(根节点)开始

自底向上的集成:从底层模块开始

三明治集成:分别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展开集成,并在子树上进行大爆炸集成

33.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公司和项目组最关系的测试阶段

系统测试:将集成测试与计算机硬件,外部设备,支持软件,数据及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使用(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一系列严格测试来发现软件中的潜在缺陷,保证系统交付给用户之后能够正常使用

系统测试不仅限于软件,不能省略

功能测试是系统测试中最基本的测试

以数据为中心的系统

核心是数据处理

从实体关系模型设计测试:1对1,m对n

从对数据的操作设计测试:增删改查

以活动序列为中心的系统

核心是活动序列

性能测试

常规性能测试:正常情况下

压力测试:持续不断地给系统增加压力,直至系统被压垮,以确定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

负载测试:让被测系统在其能忍受的压力极限范围内连续运行,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负载测试侧重于压力持续的时间,压力测试则更强调施加压力的大小

可靠性测试,大数据量测试

安全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检查被测软件与其他软,硬件相互是够能够正确交互和实现信息共享用户界面测试,可安装性测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