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56)
- 收藏
- 关注
原创 目标检测双雄:一阶段与二阶段检测器全解析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任务是从图像或视频中找出感兴趣的目标,并检测出它们的位置和大小。与简单的图像分类不同,目标检测需要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物体识别(分类) 和物体定位(边界框回归)。这就好比不仅要认出图片中有猫和狗,还要用框标出它们各自在什么位置。选一阶段:如果你需要实时检测(如自动驾驶、直播监控),或资源有限(移动端、嵌入式设备)。选二阶段:如果你追求极致精度(如医疗诊断、精密制造),或目标尺寸差异大、背景复杂。
2025-09-05 19:15:00
1025
原创 Overfeat模型:图像识别界的“多面手“来啦!
Overfeat是它证明了CNN可以同时做分类和定位(启发R-CNN)它的全卷积设计思想被后续所有检测模型借鉴它的多尺度特征处理方式至今仍在使用类比学习:就像学数学要先学加减法,再学乘除法——Overfeat就是图像识别领域的"基础运算"。
2025-09-05 08:15:00
216
原创 GoogLeNet: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网络变形金刚“
开创多尺度特征融合范式Inception思想影响后续众多网络设计证明参数效率的重要性用更少参数实现更好性能成为新追求推动模块化网络设计网络由可复用模块堆叠而成🌟 关键启示:在深度学习领域,结构创新有时比单纯增加深度更能带来突破。GoogLeNet通过巧妙的Inception模块设计,实现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哲学,为后续MobileNet、EfficientNet等高效网络奠定基础。
2025-08-29 22:00:00
693
原创 AlexNet:点燃深度学习革命的「卷积神经网络之王」
AlexNet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创新技术 + 工程突破技术面:ReLU、Dropout、数据增强解决训练难题工程面:双GPU并行、重叠池化榨干硬件性能影响力:点燃深度学习十年黄金期,催生CV、NLP、RL等领域大模型✨ 关注我,下期将带来更现代的ResNet残差网络解析!
2025-08-29 18:30:00
1208
1
原创 非极大值抑制(NMS)详解:目标检测中的“去重神器”
NMS是什么:目标检测的后处理算法,用于去除冗余框;核心思想:保留局部最高分框,抑制与其高度重叠的框;关键参数:IoU阈值(常用0.5~0.7);代码实现:10行Python即可搞定(排序 + IoU计算 + 迭代抑制);适用场景:任何输出多个候选框的目标检测模型(YOLO、SSD等)。🌟 一句话牢记NMS:“只留最自信的框,重叠太高的删光光!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欢迎评论区讨论!
2025-08-15 17:46:06
772
原创 目标检测的“精准度标尺“:IOU(交并比)全解析
直观性:结果在0-1之间,易于理解尺度不变性:不受框大小影响对称性广泛应用:从评估到损失函数设计可解释性:直接对应检测质量互动环节你在使用IOU时遇到过哪些坑?或者对哪个变体(GIoU/DIoU等)最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2025-08-15 08:15:00
770
原创 Labelme从安装到标注:零基础完整指南
在labelme软件中,最主要的几个功能如下:1️⃣打开:只打开一张图像进行标注。2️⃣打开目录:点击后会弹出一个窗口,选择一个文件夹,文件夹中包含要进行标注的图像。3️⃣上一幅:在打开目录的情况下,点击后可切换到上一张图片,也可以使用快捷键a。4️⃣下一幅:在打开目录的情况下,点击后可切换到下一张图片,也可以使用快捷键d。5️⃣保存:在标注完成后,会生成标签文件。保存选项即选择本地的一个文件夹保存标签文件。建议在选择完打开目录后,便选择一个文件夹路径保存将要生成的标签文件。
2025-08-12 19:45:00
1773
原创 图像增强技术全解析:TensorFlow中的tf.image与tf.keras.imageGenerator实战指南
图像增强是指通过算法调整图像属性(亮度、对比度、裁剪、旋转等),提升图像质量或生成多样化训练数据的技术。它就像给图片加“滤镜”,但目标更明确:提升模型鲁棒性:让模型适应光照变化、角度偏移等现实场景。解决数据不足:用小数据集生成大量新样本,防止过拟合。突出关键特征:比如边缘锐化让物体轮廓更清晰新手推荐:先用快速验证想法进阶玩家:组合tf.image实现自定义增强流水线终极奥义:根据任务特点设计增强策略(如医学影像需要保持解剖结构)
2025-08-12 08:00:00
1185
原创 手把手教学K-Means聚类实战:航空公司客户价值模型(代码实操)
在客户精细化运营时代,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实现精准营销和利润最大化?本项目以航空公司客户数据为例,基于。
2025-07-31 22:10:24
949
原创 【深度学习框架终极PK】TensorFlow/PyTorch/MindSpore深度解析!选对框架效率翻倍
TensorFlow + Horovod > PyTorch + DDP > MindSpore自动并行。:MindSpore联邦学习 > PySyft > TensorFlow Federated。🔥 建议掌握PyTorch+TensorFlow(覆盖90%场景)"你正在使用哪个框架?✅ TensorFlow(工业标准,长期维护)✅ PyTorch(学界标准,方便复现论文)✅ MindSpore(华为全栈方案):昇腾实验室实测(2025)本文将从6个维度深度对比🎁。
2025-07-14 19:00:00
1021
原创 人工智能中的正则化:防止模型“死记硬背“的智慧之道
正则化是机器学习中用于防止模型过拟合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在模型的损失函数中添加一个额外的"惩罚项"来约束模型的复杂度。就像一位严格的老师,正则化会约束模型不要过分关注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和无关细节,而是学习更通用的规律。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假设你正在整理行李箱去旅行。过拟合就像把整个衣柜都塞进去(包括你可能根本不会穿的衣服),而正则化就像一位有经验的朋友提醒你:"只带真正需要的,行李会更轻便实用!技术适用场景优点缺点L1正则化特征选择/高维数据产生稀疏解,自动特征选择对相关特征不稳定L2正则化。
2025-07-14 07:06:07
911
原创 集束搜索(Beam Search)详解:让AI生成更合理的序列!
集束搜索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它在每一步生成序列时,保留概率最高的前k个候选序列(k称为“集束宽度”),然后继续扩展这些序列,直到生成完整结果。什么时候用集束搜索?需要生成合理序列的任务(翻译、摘要、对话、文本生成)。贪心搜索效果不佳时(如生成重复或不通顺的句子)。如何选择集束宽度k?小k(如2~5):速度快,适合实时应用。大k(如10~20):质量更高,但计算量大。实际中可通过验证集调参。进阶优化结合Top-k采样或核采样(Nucleus Sampling)增加多样性。使用。
2025-07-04 18:45:00
854
原创 深度学习优化器大揭秘:批量梯度下降、随机梯度下降、小批量梯度下降怎么选?
特性批量梯度下降(BGD)随机梯度下降(SGD)小批量梯度下降(MBGD)每次更新数据量全数据集单个样本小批量(如32、64)计算效率低(特别大数据集时慢)高中到高内存需求高(需加载全部数据)低中等收敛稳定性非常稳定不稳定(波动大)相对稳定收敛速度慢快(但可能震荡)较快更新方向噪声无大中等并行化潜力低低高(适合GPU)典型应用场景小数据集、精确解需求大规模数据、在线学习。
2025-07-04 18:30:00
1062
原创 一文搞懂AdaBoost算法:从原理到实战
AdaBoost作为一种经典的集成学习算法,通过组合多个弱分类器和自适应调整样本权重,能够构建出强大的预测模型。自适应学习:自动关注难样本,不断改进模型灵活兼容:可与多种基分类器结合使用高准确率:在许多任务上优于单一模型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全面理解AdaBoost算法!
2025-07-01 18:34:01
1062
原创 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框架:从原理到实战
MapReduce作为大数据处理的经典框架,通过简单的Map和Reduce抽象,让开发者能够轻松编写分布式程序处理海量数据。虽然现在有Spark等更先进的框架,但MapReduce的基本思想仍然影响着大数据处理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对MapReduce有全面的了解。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2025-07-01 18:30:00
1041
原创 SVM核函数大揭秘:一文读懂线性核、多项式核、RBF核和Sigmoid核(附Python代码)
在支持向量机(SVM)的世界里,核函数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线性不可分的数据变得服服帖帖!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析SVM最常用的四大核函数,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直观的代码,带你玩转核技巧。默认选择RBF核:除非有明确理由用其他核线性核三板斧:高维稀疏数据+大规模数据+快速原型多项式核当备胎:当RBF核参数难调时尝试Sigmoid核慎用:除非你懂它在干什么💡温馨提示:核函数不是越复杂越好,适合数据的才是最好的!建议通过交叉验证实验确定最终方案。
2025-06-30 18:30:00
2654
原创 人工智能基石:SVM支持向量机全解析(附Python实战)
尽管深度学习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但SVM凭借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优雅的数学表达,仍然是机器学习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特别是在数据量不大、特征维度较高的场景下,SVM往往能展现出惊人的效果。希望本文能帮助您全面理解SVM的原理和应用!🎯 下次遇到分类问题时,不妨先试试这个"老将"的表现~
2025-06-30 10:04:38
643
原创 机器学习中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划分秘籍大公开!
方法优点缺点典型适用场景留出法简单快速,一次划分结果不稳定,方差大大规模数据初步验证K折交叉结果稳定,数据利用高计算成本高,耗时中小数据,模型调参自助法适合极小数据集改变数据分布小样本或集成学习数据划分是机器学习中看似简单却影响深远的一步。合理划分能避免模型“纸上谈兵”,真正提升泛化能力。记住黄金定律:测试集是模型从未见过的数据,就像高考前密封的试卷! ✨你对哪种划分方法最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
2025-06-27 14:36:25
856
原创 人工智能中的集成学习:从原理到实战
集成学习是一种将多个学习器(模型)组合起来,以获得比单个学习器更好性能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思想:并行训练多个模型,每个模型用随机抽样的数据训练,最终投票决定结果(民主投票)🗳️代表算法: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特点:降低方差,适合高方差模型(如深度决策树)Boosting思想:串行训练模型,后一个模型重点学习前一个的残差或错误样本,逐步优化(接力赛跑)🏃♂️代表算法特点。
2025-06-26 16:14:43
818
原创 Anaconda安装保姆级教程-for Windows版本
1、找到我们要打开的文件目录,我要找到python_notes,那么我就要在磁盘中进入这个目录。4、然后按键盘上的回车键,出现命令行的黑色窗口,定位到指定的目录,如图。6、然后按回车键,会在浏览器打开,这就到了和我们平时用的一样的界面了。6、点击Browse..,修改自己的安装路径,我放在d盘,如图。5、如上图设置后,点击next,出现下图。8、点击Install,进行安装,如图。9、结束后,点击next,出现如图。7、点击next,出现如图,10、点击next,出现如图。2、将鼠标定位在路径上,如图。
2025-06-24 10:52:08
476
原创 一文搞懂DBSCAN:密度聚类算法原理、优缺点、应用场景与实战代码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ANoise)是一种基于数据密度的聚类算法,由Martin Ester等人在1996年提出。它的核心思想是:“物以类聚”——高密度区域形成簇,低密度区域则是噪声。他的主要特征如下:✅ 无需预设簇数 ✅ 能识别任意形状簇 ✅ 自带抗噪能力DBSCAN凭借密度思维和抗噪能力,成为处理复杂结构数据的利器。
2025-06-20 18:46:35
947
原创 Mini-batch K-Means:加速大规模数据聚类的“利器”
尽管该算法强大,但以下场景需谨慎选择数据量<1万条:传统K-means精度更高且速度可接受要求精确聚类:如科学计算场景,容忍不了>1%的惯性值差异极度非凸数据:需配合Kernel方法(此时选Kernel K-means)动态簇数需求:需ISODATA等动态调整方案。
2025-06-20 08:15:00
1063
原创 Kernel K-means:让K-means在非线性空间“大显身手”
尽管该算法强大,但以下场景需谨慎选择数据量 > 10万条:考虑Mini-Batch K-means高维稀疏数据:如文本向量,线性方法更合适严格实时系统:核矩阵计算可能成为瓶颈硬件资源有限:内存不足时无法存储核矩阵。
2025-06-19 18:30:00
654
原创 突破K-means终极局限:ISODATA算法完全解读(附实战代码)
是一种改进的聚类算法,它结合了K-means的思想,但增加了动态调整聚类数量的能力。ISODATA可以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自动合并或分裂聚类,从而更灵活地适应不同的数据集。🌈在下一篇博客中,我们将继续探索聚类算法的优化方案,介绍其他有趣的聚类算法或优化技巧。敬请期待哦!🎉如果你对ISODATA或任何其他技术话题有疑问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希望这篇博客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ISODATA算法!👍🔄👀。
2025-06-19 08:15:00
743
原创 二分K-means:让聚类更高效、更精准!
二分K-means是对传统K-means算法的改进,它通过递归地将数据集一分为二,逐步增加聚类数量,直到达到指定的K值。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传统K-means在初始化中心点时可能带来的问题,同时提高聚类的准确性和效率。🌱二分K-means以层次分裂策略重塑K-means流程,是处理大规模稳定聚类的利器。绝对稳定的输出:消除随机初始化影响高效的树形分裂:K-1次迭代完成聚类天然并行化:满二叉树结构适配分布式计算💡 横向对比方法初始点敏感性速度簇均衡性。
2025-06-18 16:07:43
752
原创 K-means++:让K-means“聪明”地选择初始中心点
K-means++是对传统K-means算法的改进,主要解决了K-means在初始化中心点时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传统的K-means随机选择初始中心点,这可能导致算法收敛到次优解。而K-means++通过一种更智能的方式选择初始中心点,使得算法更有可能找到全局最优解。🌍 以数学概率模型优化初始质心选择,是K-means最经典的改进方案之一。其与 → 通过外部预处理降低随机性 → 通过内部概率机制提升初始质量💡 横向对比方法初始质心质量收敛速度。
2025-06-18 10:56:58
968
原创 Canopy + K-means:聚类算法的“黄金搭档”优化方案(附代码)
Canopy + K-means 是一种高效、稳定的聚类优化方案,特别适合大规模数据和需要快速得到结果的场景。虽然它也有一些局限性,但通过合理调整参数,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025-06-17 15:53:13
1082
原创 一文搞懂K-means聚类:原理、选K技巧、实战代码全解析
K-Means算法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聚类算法,它的原理简单易懂,应用场景广泛。不过,K值的选择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肘部法则和领域知识来确定合适的K值。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对K-Means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咱们下次再见👋!
2025-06-17 11:39:27
1794
原创 一文搞懂聚类算法:与分类算法的本质区别
想象一下,你有一大堆五颜六色的球,红的、蓝的、绿的……它们都混在一起。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根据颜色把这些球分成不同的组,红色的放一堆,蓝色的放一堆,绿色的放一堆。在机器学习中,聚类算法干的就是类似的事儿,只不过它处理的是数据,而不是球。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它不需要我们提前告诉它数据应该分成几类,或者每一类是什么样的。把相似的数据点自动分到同一组,让同一组(簇cluster)内的数据尽可能相似,不同组的数据尽可能不同👏。
2025-06-13 15:58:12
807
原创 决策树家族:DecisionTreeClassifier 与 DecisionTreeRegressor 全解析
和是 scikit-learn 中非常实用的决策树模型,分别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它们具有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等优点,但也容易过拟合。通过合理设置参数,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模型的复杂度,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2025-06-13 08:00:00
725
原创 决策树剪枝:让你的决策树更“聪明”
决策树剪枝,简单来说,就是对决策树进行“修剪”,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分支,让决策树变得更简洁、更高效🌳。就像修剪树木一样,去掉多余的枝叶,让树木能更好地生长。决策树剪枝是提高决策树模型泛化能力的重要手段。预剪枝和后剪枝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数据集和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剪枝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来选择最优的剪枝参数,以获得性能最好的决策树模型😎。实用建议数据量小 → 优先后剪枝:充分利用有限数据(如CCP/PEP)数据量大 → 考虑预剪枝:减少计算开销(设置。
2025-06-12 15:12:16
1418
原创 决策树三剑客:CART、ID3、C4.5全解析(附代码)
ID3:信息增益的先驱,简单但有局限C4.5:ID3的升级版,支持连续特征和剪枝CART:强大的二叉树算法,支持分类和回归。
2025-06-12 07:45:00
616
原创 一招搞定分类问题!决策树算法原理与实战详解(附Python代码)
问题1:"是哺乳动物吗?" → 是 → 进入分支A问题2:"有羽毛吗?" → 否 → 进入分支B→ 最终猜出「老虎」🐯决策树根节点:核心问题(如"X1>5吗?")内部节点:分支判断条件,表示一个属性上的判断代表一个判断结果输出叶节点:最终分类决策结果所以决策树的本质是一颗由多个判断节点组成的树。优点缺点🚀 训练和预测速度快⚠️ 容易过拟合(需剪枝)📝 规则清晰可解释🔀 对数据微小变化敏感(不稳定)
2025-06-11 15:01:06
1234
原创 回归模型评估三剑客:MSE、RMSE、MAE大揭秘!
结合业务场景🏥 医疗:MAE > RMSE > MSE🚗 自动驾驶:MSE > RMSE > MAE🛒 电商推荐:MAE ≈ RMSE > MSE📢最后的话看完这篇,你已经掌握了回归评估的"三板斧"!下次面试被问到"如何评估回归模型",记得自信地说:"我会用MSE、RMSE、MAE从三个角度综合评估,并结合业务需求选择主指标!" 💼💪。
2025-06-10 14:52:58
1015
原创 线性回归:机器学习的“新手村通关秘籍“!
学习路径graph TDA[线性回归] --> B[理解机器学习核心]A --> C[掌握基础算法]A --> D[建立数据思维]B --> E[后续学习更轻松]C --> F[能解决实际问题]D --> G[成为数据达人]关键收获🔍 学会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模型评估的基本方法🧠 理解机器学习的"调参艺术"学习建议👩💻 多动手:从简单案例开始实现📈 多可视化:用图表理解数据关系🤔 多思考:为什么这个特征重要?现在你已经掌握了机器学习的"新手村通关秘籍"!
2025-06-09 14:39:25
938
原创 七种距离度量全解析:从氏到汉明,算法选得好,模型搓澡不费脑!
欧氏距离:直来直去的老铁曼哈顿距离:靠谱的出租车司机切比雪夫距离:警惕的棋手闵可夫斯基距离:多变的变形金刚马氏距离:高冷的贵族标准化欧氏距离:健身达人汉明距离:二进制世界的极客没有最好的距离,只有最适合的距离!下次当你构建模型时,不妨先想想:"我的数据更适合和哪种距离做朋友呢?"🤔📌 关注我,获取更多机器学习硬核干货!如果你有想了解的算法或技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考虑把它变成下一篇"爆款"文章哦!👇。
2025-06-09 10:13:41
851
原创 机器学习KNN算法全解析:从原理到实战
KNN(K-Nearest Neighbors,K最近邻)是最直观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样本的类别由其最近的K个邻居决定。比如要判断新同学是“学霸”还是“学渣”,只需看他最常一起玩的K个朋友属于哪类。算距离:计算测试样本与所有训练样本的距离(常用欧氏距离📏);找邻居:选取距离最小的K个样本;数票数:统计K个邻居中各类别的数量;做决策:将测试样本归为票数最多的类别(分类)或邻居的平均值(回归)💡。
2025-06-06 17:05:01
1550
mniset160数据集
2025-08-11
航空公司客户价值模型实战代码
2025-08-05
该数据集给出了关于 62988 个客户的基本信息和在观测窗口内的消费积分等相关信息,其中包含了会员卡号、入会时间、性别、年龄、会员卡级别、在观测窗口内的飞行公里数、飞行时间等 44 个特征属性
2025-07-22
【Anaconda安装教程】Windows平台Anaconda详细安装步骤与Jupyter运行指南:从下载到环境配置全流程解析
2025-06-24
prompt创建的虚拟环境无法启动
2025-08-12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