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PC介绍

gRPC 是一个由谷歌开发的现代开源高性能 RPC 远程过程调用( Remote Procedure Calls)框架,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可在多个开发环境下运行。

相较于目前主流的 HTTP API 接口,gRPC 接口采用了领先的 HTTP/2 底层架构设计作为底层传输协议,能够在大规模数据传输场景(例如视频流传输)和大量服务相互调用的微服务架构场景下大展身手。

数据交换采用轻量化的 Protobuf 序列化协议,使得它能够在资源受限场景(常见于手机等移动端设备)提供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的同时,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并节省网络带宽,从而降低功耗并提升电池寿命。

在正式开始介绍 gRPC 之前,我们不妨先弄清楚到底什么是 RPC 以及它的作用,这对于后续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RPC简介

RPC 协议是一种远程过程调用的实现方式。假设现在有两台服务器 A 和 B。部署在 A 服务器上的服务,想调用正在 B 服务器上运行的另一个进程。但由于双方服务并不在一个内存空间而导致无法直接调用,那么就必须通过网络通讯来达到调用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要建立网络通讯的无非是在传输层发起 TCP 连接。TCP 的握手机制确保了数据包能可靠地传输给对方,并且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面向连接、可靠、基于字节流。前面两种特性都可以胜任这个场景,但唯独在基于字节流这一点恐怕值得商榷。为什么?

因为它没有边界。字节流本质上是在传输层双向通道中流淌的数据,也就是计算机能够理解的二进制 0 1 数据。所以当发送端使用 TCP 发送“南京市”+“长江大桥”字符时,接收端有可能收到的就是“南京市长”+“江大桥”,也有可能是“南京市长江大桥”等。

过于简单的 TCP 连接过程无法保证信息的唯一性和确定性,因此才需要在数据中定义消息头、消息体,并且发送方与接收方共同认可这套沟通方式,由此衍生出了 HTTP 协议和 RPC 调用等方案,它们本质上都是对数据的传递和调用方式作出了规范化定义,避免出现信息失真。

例如现在有一个购物网站,存在订单服务与用户服务(例如账号管理)两项微服务。订单服务需要使用函数查询到用户服务下的一些数据,但是两者相隔离。此时订单服务就必须通过远程调用方式获取数据。

下图的示例中,服务端(用户服务)仅需暴露出一个能够调用数据库的 getConsumerByld() 函数,客户端(订单服务)使用 RPC 便能够像在本地中直接调用 getConsumerByld() 函数并获取到所需的响应结果。RPC 成功隐藏了内部通信的复杂性,为双方提供了稳定统一的接口,使得开发者只需要关注业务逻辑,而无需关注底层网络通信细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PC的传输过程

RPC 主要分为三层:

  • 用户和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调用本地 Stub)
  • Stub 处理客户端和服务端约定好的语法、语义的封装和解封装
  • RPCRuntime 负责最底层的网络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造夢先森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