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放——共模负反馈

由于在高增益放大器中输出共模电平对输入电压的变化 、器件的特性和失配等相当敏感,而且不能通过差动反馈来达到稳定 ,因此,必须增加共模反馈(CMFB)网络来稳定电路的共模电平和静态工作点,以避免器件偏离饱和工作态,失去对信号的放大作用 。CMFB 本质上是一个负反馈网络, 通过检测两个输出端的共模电平, 并有根据地调节放大器的一个偏差电流, 从而达到稳定直流电压的目的 。
CMFB 的一般结构如图 2 所示 , 其任务分为三个部分:检测输出共模电平;与一个参考电压 Vref 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送回放大器偏置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两级共模反馈的工作原理 两级在现代集成电路设计中广泛应用,其核心结构由输入差分对、中间增益级以及输出级组成。由于两级的输出级通常工作在高增益状态,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共模反馈(CMFB, Common Mode Feedback)机制来稳定输出共模电压[^1]。 共模反馈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平恒定,即使负载条件发生变化或工艺偏差存在时也能维持良好的性能。对于两级而言,共模反馈电路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检测输出共模电压**:通过一个专用的感测电路实时监测实际输出的共模电平。 - **比较与误差大**:将检测到的共模电压与预设的目标值 \(V_{\text{cm\_ref}}\) 进行对比,计算两者间的偏差量。 - **调整尾电流源**:基于上述偏差量,动态调节输入差分对中的尾电流大小,从而使输出共模电压逐渐逼近目标值[^2]。 ### 共模反馈的设计方法 #### 1. 输出共模电压的提取 为了实现精准的共模反馈控制,首要任务是从两级复杂的拓扑结构中有效抽取代表性的共模信息。一般情况下,这可以通过跨导网络或者镜像电流源的方式完成。例如,在某些设计中采用一对匹配度极高的MOSFET器件作为取样单元,它们分别连接至主路径上的各相位节点并形成虚拟短接点,该点处所表现出的平均电势即近似等于真实的输出共模水平[^3]。 #### 2. 错误补偿策略 考虑到实际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的不完美因素——比如晶体管几何尺寸不对称、阈值电压漂移等问题,单纯依赖理想模型往往难以达成预期效果。为此,在具体实施层面还需加入必要的校正措施。常见的做法是在原有基础上叠加一层额外的负反馈环路,专门用来抵消那些因非理想效应引发的残余失调项[^4]。 #### 3. 动态范围拓展技巧 随着应用领域向更高频段延伸,传统的固定偏置方案已无法充分满足日益严苛的要求。此时可考虑引入自适应调控机制,允许系统根据当前工况自动切换不同的行模式,以此扩大整体可用的操作区间。例如,当面临较大瞬变干扰时迅速增大驱动强度以加快恢复速率;而处于轻载状态下则适当降低功耗指标以便节能降噪[^5]。 ```python # Python伪代码演示简单版CMFB算法流程 class CMFeedbackCircuit: def __init__(self, v_cm_target=1.0): self.v_cm_target = v_cm_target # 设置期望的共模参考电压 def adjust_tail_current(self, measured_v_cm): """ 调整尾电流函数 :param measured_v_cm: 实际测量得到的共模电压 :return: 新的尾电流设置值 """ error_signal = self.v_cm_target - measured_v_cm proportional_gain = 0.1 # 增益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i_tail_adjustment = error_signal * proportional_gain return max(0, min(i_tail_adjustment, 1)) # 确保调整幅度合理受限 # 测试实例 circuit = CMFeedbackCircuit() print(circuit.adjust_tail_current(measured_v_cm=0.98)) ```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