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云纳星辰怀自在
座右铭:“所谓坚持,就是觉得还有希望!”
微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控制
分布式电源作为微电网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微电网的运行特性。目前,微电网最常接入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主要包含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储能发电三种。
📚光伏发电
在光伏发电方面,一些文献根据是否并网、功率变换级数等对其进行了分类。
Table 10 光伏分类
分类维度 | 类型 | 特点 | |
并网类型 | 独立型 | 离网运行,自带储能,无电网连接 | |
并网型 | 接入电网,可双向能量交互 | ||
功率流向 | 有逆流型 | 过剩电能反馈至电网 | |
无逆流型 | 仅自发自用,禁止电能回馈 | ||
切换型 | 根据工况自动切换有/无逆流模式 | ||
功率变换级数 | 单级 | 结构简单,效率较低(适用于小功率) | |
双级 | 含DC/DC+DC/AC两级,支持MPPT优化(主流方案) | ||
电气隔离 | 隔离型 | 采用工频/高频变压器,安全性高 | |
非隔离型 | 无变压器,效率高但存在漏电流风险 |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随环境温度、辐射强度的改变而改变,但对于特定的光照和温度,光伏电池存在一个最大功率点,因此,为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转换效率,MPPT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主要包括恒定电压法、扰动观测法、电导增量法、基于梯度变步长的电导增量法、滞环比较法、电压增量寻优法、电流增量寻优法和模糊控制法,目前最为常用的MPPT算法为恒定电压法、扰动观测法和点到增量法三种。
Table 11 MPPT
算法 | 原理 | 适用场景 | |
恒定电压法 | 固定输出电压逼近最大功率点 | 光照稳定环境 | |
扰动观测法(P&O) | 周期性扰动电压并观察功率变化方向 | 通用型,响应中等 | |
电导增量法(INC) | 比较电导变化率(dP/dV = -I/V)精准定位MPP | 高精度需求 | |
智能算法 (模糊/神经网络) | 自适应调整步长,抗环境突变 | 复杂光照条件 |
💎孤岛检测
孤岛检测方法根据检测位置:
- 电网侧检测à 基于通信线路进行测量, 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 分布式电源侧检测。
在分布式电源检测方法中,又可细化为被动孤岛检测和主动孤岛检测两类。其中,被动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孤岛前后功率不匹配所引起的系统电压幅值、频率、相位和谐波等参数的变化来实现孤岛检测,其实现方式包括过/欠电压(OUV)检测方法、高/低频率(OUF)检测方法、相位突变检测方法等;主动检测法的思想则是在光伏电源的控制信号中加入很小的电压、频率或相位扰动信号,之后通过检测光伏电源的输出来判断“孤岛状态”的出现,该类检测方法的实现方式则包含功率扰动法、主动频率偏移法、电压变化检测法和阻抗变化检测法。
Table 12 孤岛检测技术
类型 | 方法 | 检测原理 | 优缺点 |
被动检测 | OUV/OUF | 监测电压/频率越限(±10% V, ±0.5Hz f) | 简单易实现,存在检测盲区 |
相位突变检测 | 孤岛后相位跳变 | 响应快,易受负载干扰 | |
主动检测 | 主动频率偏移(AFD) | 注入频率扰动,观测反馈频率偏移量 | 盲区小,可能影响电能质量 |
功率扰动法 | 周期性改变输出功率,检测电压变化率 | 可靠性高,引入功率波动 |
📚风力发电
在风力发电方面,其分类方式具有多样化特点,其中,根据容量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风电机组三种,分别是指额定功率在10kW以下、10~100kW和100kW以上的机型,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流机型为MW级风电机组。根据不同的控制特性和拓扑结构,MW级风电机组又可进行不同分类。
Table 13 风力发电分类
分类维度 | 类型 | 技术特点 | 市场占比 |
风轮桨叶和功率调节 | 失速型 | 叶片气动失速限速,结构简单 | <10% |
变桨距型 | 动态调整桨叶角度控制转速(主流) | >85% | |
传动结构 | 齿轮箱升速型 | 高速发电机,机械损耗大 | 传统主流 |
直驱型 | 无齿轮箱,永磁同步电机,维护成本低 | 快速增长 | |
转速控制 | 恒速型 | 并网频率锁定,效率低 | 淘汰中 |
变速型 | 随风速调整转速,捕获风能最大化 | 绝对主流 | |
分类维度 功率调节 | 类型 | 技术特点 | 市场占比 |
失速型 | 叶片气动失速限速,结构简单 | <10% |
风力发电系统中最为常用的MPPT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四种:
Table 14 风力MPPT控制
方法 | 实现原理 | 精度 | |
叶尖速比控制(TSR) | 保持最佳叶尖速比(λ_opt)调节转速 | ★★★★☆ | |
爬山搜索法(HCS) | 扰动转速并观察功率变化方向 | ★★★☆☆ | |
功率信号反馈法 | 根据预设P-ω曲线直接控制 | ★★★★☆ | |
智能优化算法 | 神经网络/模糊逻辑自适应寻优 | ★★★★★ |
电压跌落是电网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故障之一,在该故障条件下,风力发电系统不仅会因产生故障电压和电流出现脱网现象,且会从电网中吸收大量无功功率,影响系统电压恢复,降低了电网的运行稳定性。因此,保障风电机组在电压跌落过程中稳定运行的低电压穿越(LVRT)技术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电压跌落过程中的风力发电机组电磁暂态的分析、风力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动态快速恢复、风力发电机组快速动态无功支撑几个方向,其实现方式包含硬件改造和软件算法改进两个方面。
对接入电网的风力发电系统而言,电网电压不平衡也是其在稳态运行时所面临的问题,电网电压不平衡不仅会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可靠性,使电能质量恶化,严重时会导致风力发电机组脱网。所以,在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的风力发电机组分析及控制方法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
Table 15 低电压穿越(LVRT)
技术路线 | 具体措施 | 目标 | |
硬件改造 | 加装Crowbar电路 | 短路转子电流保护发电机 | |
软件控制 | 动态无功支撑(SVC/SVG) | 维持电网电压稳定 | |
有功功率快速恢复策略 | 防止脱网 |
📚储能
在储能发电方面,根据能量储存方式主要分为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四大类型。在这四类储能方式中,物理储能的主要应用形式包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三种;电化学储能主要应用形式包括铅酸、镍氢、镍镉、锂离子、钠硫和液硫等电池储能;电磁储能主要应用形式包括超导、超级电容和高能密度电容储能几种;而相变储能主要应用形式包括冰蓄冷储能等。储能电源的种类繁多、性能特点各异,集中在在结构设计、提高系统效率及降低系统成本等方向。为有效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电网峰谷差、平滑负荷等目标,与之相关的储能系统控制策略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Table 16储能控制策略
控制目标 | 核心策略 | 关键技术 | |
削峰填谷 | 基于电价信号的充放电调度(峰时放电,谷时充电) | 动态电价预测算法 | |
平滑可再生能源 黑启动支持 | 低通滤波+功率限幅,抑制风光功率波动 | 滑动平均滤波、FIR滤波器设计 | |
储能作为主电源建立微电网电压/频率 | V/f控制+预同步并网 | ||
调频辅助服务 | 响应电网频率偏差,调节充放电功率(ΔP ∝ Δf) | 下垂控制+惯性模拟 | |
控制目标 | 核心策略 | 关键技术 |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