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有好多种,如果一段文本中有非ASCII字符,就必须得用某一种字符编码来表示,将其保存到文件中也是如此。
现在要打开一个文本文件,文件编辑器(记事本,EditPlus等)必须要知道这个文件采用了何种编码,不然没法解析。如果文件是UTF-8编码存储,却被当作GBK编码来解读,最后展示出来肯定会是乱码。
我们先说Windows操作系统下面的情况,GBK是中文版Windows默认的兼容ASCII码的存储格式,所以GBK编码不用特殊标识。只不过这样的文件放到台湾版或是日本版的系统下面打开会是乱码。UTF-8编码的文件就需要特殊处理一下,Windows会在UTF-8编码的文件前增加3个字节的特殊字符 "EF BB BF” ,这就是常说的BOM,全称叫做"Byte Order Mard”。
只是,BOM是为其他编码准备的,UTF-8带BOM并不合标准,只在Windows阵营下才这么用。由于Windows的影响范围太广,很多文本编辑器都是支持带BOM的UTF-8文本。在Mac和Linux下就不吃这一套,很有可能会出现乱码。大部分编译器也不认,遇到问题会直接编译错误。
我们可以用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来存储不同格式的文本并进行比较。打开记事本,输入一段文本,比如就三个字“中国人”,保存时可以指定编码,如下图:
其中ANSI默认就是GBK编码,Unicode和UTF-8分别是相应的编码。而出现的big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