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 7 个 Java 垃圾回收器(GC):原理、演进、对比与选型指南
1. 引言
Java 作为一门高级编程语言,其自动内存管理机制——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 GC)是其核心优势之一。GC 负责自动识别并回收不再使用的对象,从而释放内存,避免手动内存管理的复杂性和潜在错误。随着 Java 版本的演进,GC 算法不断优化,从早期的简单单线程回收到现代的低延迟并发回收,满足了从小型应用到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多样需求。
本文将深入、多维度分析 Java 的主要垃圾回收器,包括 Serial GC、Parallel GC、CMS GC、G1 GC、ZGC、Shenandoah GC 和 Epsilon GC。我们将覆盖每个 GC 的原理(详细讲解算法步骤和机制)、首次可用版本、JDK 支持情况(区分 Oracle JDK 和 OpenJDK)、默认配置、详细对比、适合场景,并通过实际例子和选择指南推荐使用。文章将大量使用表格以提升可读性。
2. Java 垃圾回收基础概念
在深入讨论具体 GC 前,先简要回顾 GC 基础。Java 堆内存分为年轻代(Young Generation)和老年代(Old Generation)。年轻代进一步分为 Eden 区和两个 Survivor 区(From 和 To)。对象初始分配在 Eden,存活对象通过 Minor GC 复制到 Survivor,老对象晋升到老年代。
GC 过程通常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