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avel源码相关储备知识

本文探讨了PHP中的高级主题,包括类的继承、静态属性访问、魔术方法的使用、服务提供者的作用及回调函数的概念与优势。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有些文档没写的方法或者属性,我们可以看源码来获得帮助。比如protected类型的方法和属性,就可以在继承它的子类中使用

###

静态属性不能通过一个类已实例化的对象来访问(但静态方法可以,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用对象去调静态方法的),PHP文档里CLASS::FUNCTION(),不代表这个function()就是static的

###

$this:指的一定是当前这个类所在的继承链里面类实例(一般指最底层)

###

子类继承父类,在实现自己的构造函数时,一定要在里面实现父类的构造函数,数据才能完整性

###

一个类负责一项职责,所以一般往容器里面填充的方法都在Application或者其父类中

###

注意魔术方法(magic),框架源码很喜欢使用

###

PHP模拟Java的重载用__call()和call_user_func_array()等

###

php __CLASS__、get_class()与get_called_class()的区别

__CLASS__获取当前的类名

get_class()与上面一样,都是获取当前的类名

get_called_class()获取当前主调类(正在运行的类)的类名,即是后期静态绑定的类的名称

ClassName::class获取一个包含了类ClassName的完全限定名称

###

$reflector->newInstanceArgs($instances)
Creates a new class instance from given arguments.

会调用类的实例化方法

###

服务提供者是扩展包和 Laravel 之间的连接纽带(把扩展包注入到了laravel容器)。服务提供者负责绑定对象到 Laravel 的服务容器并告知 Laravel 从哪里加载包资源如视图、配置和本地化文件

###

注册于不注册的区别,一个地方写,到处都可以用(也是面向对象的好处:重用性)

###

Laravel 看一个模块的属性赋值,要么是使用的时候,要么是注册的时候

注册的时候,可能会实例化类,并给一些初始属性值

###

有时候我们的类、模块会有需要其他类和组件的情况,为了保证初始化阶段不会出现所需要的模块和组件没有注册的情况,Laravel 将注册和初始化行为进行拆分,注册的时候就只能注册,初始化的时候就是初始化。拆分后的产物就是现在的服务提供者

服务提供者主要分为两个部分,register(注册)和boot(引导、初始化)。register负责进行向容器注册“脚本”,但要注意注册部分不要有对未知事物的依赖,如果有,就要移步至boot部分

###

PHP中,闭包是最好提供拓展最好的工具

###

看一个框架最重要的是:生命周期

###

isset()就是判断一个变量存不存在,所以里面的变量不存在也不会报错

###

{变量}:解析变量

###

知识点:回调函数

编程分为两类:系统编程(system programming)和应用编程(application programming)。所谓系统编程,简单来说,就是编写;而应用编程就是利用写好的各种库来编写具某种功用的程序,也就是应用。系统程序员会给自己写的库留下一些接口,即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以供应用程序员使用。所以在抽象层的图示里,库位于应用的底下。

当程序跑起来时,一般情况下,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会时常通过API调用库里所预先备好的函数。但是有些库函数(library function)却要求应用先传给它一个函数,好在合适的时候调用,以完成目标任务。这个被传入的、后又被调用的函数就称为回调函数(callback function)。

打个比方,有一家旅馆提供叫醒服务,但是要求旅客自己决定叫醒的方法。可以是打客房电话,也可以是派服务员去敲门,睡得死怕耽误事的,还可以要求往自己头上浇盆水。这里,“叫醒”这个行为是旅馆提供的,相当于库函数,但是叫醒的方式是由旅客决定并告诉旅馆的,也就是回调函数。而旅客告诉旅馆怎么叫醒自己的动作,也就是把回调函数传入库函数的动作,称为登记回调函数(to register a callback function)。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ef3106510e2e1630eb49744362999f8_hd.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2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ef3106510e2e1630eb49744362999f8_r.jpg">

可以看到,回调函数通常和应用处于同一抽象层(因为传入什么样的回调函数是在应用级别决定的)。而回调就成了一个高层调用底层,底层再过头来用高层的过程。(我认为)这应该是回调最早的应用之处,也是其得名如此的原因。

回调机制的优势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回调机制提供了非常大的灵活性。请注意,从现在开始,我们把图中的库函数改称为中间函数了,这是因为回调并不仅仅用在应用和库之间。任何时候,只要想获得类似于上面情况的灵活性,都可以利用回调。

这种灵活性是怎么实现的呢?乍看起来,回调似乎只是函数间的调用,但仔细一琢磨,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一个关键的不同:在回调中,我们利用某种方式,把回调函数像参数一样传入中间函数。可以这么理解,在传入一个回调函数之前,中间函数是不完整的。换句话说,程序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登记不同的回调函数,来决定、改变中间函数的行为。这就比简单的函数调用要灵活太多了。

易被忽略的第三方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中间函数和回调函数是回调的两个必要部分,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回调里的第三位要角,就是中间函数的调用者。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调用者可以和程序的主函数等同起来,但为了表示区别,我这里把它称为起始函数(如上面的代码中注释所示)。

之所以特意强调这个第三方,是因为我在网上读相关文章时得到一种印象,很多人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两个个体之间的来回调用。譬如,很多中文网页在解释“回调”(callback)时,都会提到这么一句话:“If you call me, I will call you back.”我没有查到这句英文的出处。我个人揣测,很多人把起始函数和回调函数看作为一体,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可能是“回调”这一名字的误导;第二,给中间函数传入什么样的回调函数,是在起始函数里决定的。实际上,回调并不是“你我”两方的互动,而是ABC的三方联动。有了这个清楚的概念,在自己的代码里实现回调时才不容易混淆出错。

另外,回调实际上有两种:阻塞式回调和延迟式回调。两者的区别在于:阻塞式回调里,回调函数的调用一定发生在起始函数返回之前;而延迟式回调里,回调函数的调用有可能是在起始函数返回之后。这里不打算对这两个概率做更深入的讨论,之所以把它们提出来,也是为了说明强调起始函数的重要性。网上的很多文章,提到这两个概念时,只是笼统地说阻塞式回调发生在主调函数返回之前,却没有明确这个主调函数到底是起始函数还是中间函数,不免让人糊涂,所以这里特意说明一下。另外还请注意,本文中所举的示例均为阻塞式回调。延迟式回调通常牵扯到多线程,我自己还没有完全搞明白,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