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脑神经是由数以万计神经元连接组成的,中学时代我们都学习过生物,神经元主要由树突、胞体、轴突和突触组成。其中树突接收电信息,并将信号并传递至胞体,胞体承担信息整合功能,整合后如果需要进一步传递,就会通过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连接的,如下图突触的大小长短不一,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导致有些电信号增强有些电信号减弱,所以在胞体汇聚的时候,有些胞体的电信号增强,有些胞体的电信号减弱,所起的作用大小也不一样,这就构成了不同的权重,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人脑的智能。
2025-05-18 16:08:34
378
原创 GPU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文深入探讨了GPU(图形处理单元)的诞生背景、制造流程、工作原理及其与CPU的协同关系。GPU最初为图形渲染设计,现已成为处理大规模并行计算任务的关键硬件,广泛应用于游戏、AI、科学计算等领域。文章详细介绍了GPU的制造过程,包括电路设计、光掩模制备、晶圆制造、切割封装及测试验证,并对比了不同年份GPU的工艺和晶体管数量,揭示了摩尔定律的现状。此外,文章还解释了GPU的高效并行计算能力、特化内存与计算架构,以及其在图形渲染和AI计算中的优势。最后,强调GPU与CPU的互补性,指出GPU在处理高吞吐数据任务
2025-05-18 13:49:37
1436
原创 你真的了解的CPU指令的执行过程吗?
本文深入探讨了CPU指令的执行过程,详细介绍了CPU内部各组件如程序计数器、地址寄存器、数据缓冲器和指令寄存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指令执行中的角色。文章通过一个具体的CPU框图,逐步解析了从取指到执行指令的完整流程,包括如何从存储器中获取指令、指令的译码与执行,以及数据在CPU内部的流动。此外,文章还区分了数据缓冲器与CPU缓存的不同,强调了它们在存储粒度、访问速度和管理方式上的关键差异。通过这种详细的解析,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CPU如何高效地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
2025-05-17 15:14:59
889
原创 芯片半导体——芯片是如何造出来的
早期制程节点(如90nm以上时代),直接对应栅极物理长度,如上图所示,但随技术发展,节点命名逐渐转为等效工艺密度描述,不单是一个栅极物理指标了,而是一种营销术语,是因为所有工艺的改进,栅极漏极源极这些整体尺寸的变小,在同样大小的芯片上可以塞下更多的晶体管,在数量上相当于栅极变成之前尺寸的3纳米了,实际上,现在3纳米芯片的芯片,栅极的长度在12-14nm之间,5纳米芯片的栅极长度在21-24nm之间。扩散:扩散技术,是将晶圆放置在磷元素的密闭容器中,通过扩散作用,磷元素,会扩散进刻蚀的坑中,完成掺杂。
2025-05-16 08:00:00
1071
原创 慢接口性能优化总结的18种方案
在海量数据场景下,NoSQL并非完全替代关系型数据库,而是通过互补架构解决特定性能瓶颈。对于深分页、模糊搜索等需求,Elasticsearch等NoSQL数据库通过倒排索引和分布式计算显著提升查询效率28,而分库分表更适用于保障核心事务的ACID特性6。实际选型需综合查询模式、数据规模和运维成本进行权衡45。
2025-05-15 19:26:12
1308
原创 Redis的AI时代新利器:深度解析Redis 8向量数据库的相似搜索
随着AI大模型的兴起,向量数据库逐渐成为热门技术。Redis近期推出了向量集合(VectorSet)功能,专为向量相似性设计,支持向量相似性和标量过滤搜索。向量搜索的核心是将数据库中的项目和查询词表示为向量,通过计算向量间的相似度来找到最接近的结果。Redis的向量检索通过将字段内容转换为高维向量,并使用嵌入模型生成查询向量,通过余弦相似度或欧几里得距离进行匹配,返回最相似的结果。本文还介绍了如何使用Spring Boot集成Redis实现相似性搜索,包括数据向量化、查询处理和结果返回的完整流程。
2025-05-15 10:39:19
1126
原创 芯片半导体基础——晶体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PN结制作芯片中的关键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和MOS管。二极管通过PN结的单向导通性实现电流的单向流动,广泛应用于整流和稳压。晶体管在二极管基础上增加一极,分为PNP和NPN型,用于电子开关和信号放大。MOS管通过栅极电压控制漏极电流,具有低静态功耗和高开关速度,适用于高频应用。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晶体管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如逻辑门和二进制加法器,展示了如何通过基本电路实现复杂功能。最后,文章指出,大量晶体管的集成设计构成了现代芯片的基础,强调了晶体管尺寸的微小化和集成度的重要性。
2025-05-15 08:00:00
729
原创 CPU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央处理器(CPU)的制造工艺和工作原理。首先,文章介绍了CPU的制造技术,包括纳米制程、光刻、刻蚀、离子注入、金属互连和封装等关键步骤,并简要回顾了制程演进的历史。接着,文章详细解析了CPU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组成部分如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寄存器、高速缓存(Cache)、总线接口和时钟等,以及CPU的工作流程,如取指、译码、执行、访存和写回。此外,文章还讨论了现代CPU的高级特性,如超标量架构、乱序执行、分支预测、超线程技术和节能技术等。最后,文章总结了CPU在计算机
2025-05-14 16:40:51
1009
原创 寄存器的组成原理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读写速度最快的存储单元,直接集成在CPU核心区域,用于临时存放数据。与内存相比,寄存器采用高性能的晶体管方案,容量虽小但速度极快,适合CPU快速存取数据。寄存器由触发器构成,每个触发器存储1位二进制数据。根据功能不同,寄存器分为数据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状态寄存器和堆栈指针寄存器等。寄存器的物理结构、硬件设计策略和访问机制与内存有显著差异,使其在存储层级中处于速度最快的地位,是CPU直接操作数据的首选。
2025-05-14 16:37:36
1128
原创 芯片半导体基础——PN结的工作原理
现代芯片(集成电路)由数十亿个晶体管、二极管等元件组成,而每个晶体管的核心都包含PN结,PN结是芯片的“原子级基石”
2025-05-14 16:22:44
1346
1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