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组成原理
文章平均质量分 88
请向我看齐
有何胜利可言, 挺住就是一切。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汇编程序语言》目录
以下是不同版本《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详细目录:原创 2025-01-04 20:12:55 · 493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0章 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
并行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时间间隔内进行多种运算或操作的能力。它旨在通过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指令,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并行性可分为时间并行和空间并行两种基本形式。时间并行是指在不同时间间隔内重复执行相同的操作,通过重叠操作的时间来提高效率,如流水线技术;空间并行则是通过增加硬件资源,在同一时刻执行多个操作,例如多个处理器同时工作。原创 2025-01-03 18:14:47 · 777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9章 控制器
硬布线控制器是一种采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的控制器。它根据指令的操作码、时序信号以及其他控制条件,通过逻辑门电路直接产生控制信号,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的操作。其特点是速度快,因为控制信号是由硬件电路直接产生,无需额外的存储和读取操作,但设计复杂,一旦设计完成,修改和扩展较为困难。微程序控制器是将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操作的微命令以微程序的形式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每条指令的执行通过读取和执行相应的微程序来实现。原创 2025-01-03 18:10:57 · 1887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8章 指令系统
机器指令通常由操作码(Opcode)和操作数(Operand)两部分组成。操作码指明指令要执行的操作类型,例如加法、减法、数据传输等;操作数则是指令操作的对象,可以是数据、地址或寄存器等。原创 2025-01-03 18:09:04 · 1290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7章 CPU的结构与功能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犹如计算机的“大脑”,承担着众多关键功能。原创 2025-01-03 17:43:15 · 1124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6章 输入输出系统
中断的嵌套是指在处理一个中断的过程中,又响应了另一个优先级更高的中断请求,暂停当前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转去处理新的中断,处理完毕后再返回继续处理原来的中断。例如,在处理I/O设备中断时,若出现硬件故障中断(优先级更高),则CPU暂停I/O中断服务程序,转去处理硬件故障中断。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当遇到某些紧急事件(如I/O设备完成数据传输、硬件故障等)时,CPU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去处理这些事件,处理完毕后再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的过程。引起中断的事件称为中断源,每个中断源都有对应的中断请求信号。原创 2025-01-03 16:15:35 · 721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章 虚拟存储器
当 CPU 进行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时,首先检查 TLB 中是否有对应的页表项。若没有(未命中),则从主存中的页表获取,并将该页表项存入 TLB 中,以便后续可能的再次使用。在进行地址转换时,首先通过段表将虚拟地址中的段号转换为线性地址,然后通过页表将线性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期间 TLB 会协助快速查找页表项,提高地址转换速度,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它基于局部性原理,程序在运行时,不必将全部程序和数据都装入主存,而是将当前需要的部分装入主存,其余部分保留在辅存中。每个段又被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原创 2025-01-03 16:10:23 · 599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5章 存储器
同时,它有一个 32 项的 TLB,用于加速地址转换。在进行地址转换时,首先通过段表将虚拟地址中的段号转换为线性地址,然后通过页表将线性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期间 TLB 会协助快速查找页表项,提高地址转换速度,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若不在(未命中),则从主存读取数据,同时将包含该数据的一个数据块调入 Cache 中,以便后续可能的再次访问。Cache基于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工作,即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倾向于在较短时间内重复访问相同的内存区域(时间局部性),以及访问相邻内存位置的数据(空间局部性)。原创 2025-01-03 16:07:48 · 1029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4章 系统总线
总线仲裁的目的是在多个设备同时请求使用总线时,决定哪个设备可以获得总线的控制权,以避免总线冲突。原创 2025-01-03 15:59:10 · 852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 3 章 数字电路和逻辑电路基础
Xilinx ISE特点:是 Xilinx 公司针对其 FPGA 和 CPLD 器件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了从设计输入、综合、仿真、布局布线到下载编程等完整的设计流程支持。具有丰富的 IP 核库,方便用户快速实现各种功能,并且对 Xilinx 器件的特性有很好的优化。适用场景:主要适用于使用 Xilinx 公司 FPGA 和 CPLD 进行数字电路设计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无论是小型项目还是大型复杂系统的开发都能胜任。特点。原创 2025-01-03 15:42:42 · 1256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 2 章 运算基础
第 2 章 运算基础一、数制和数制转换(一)数制二进制(Binary)基数与数码:基数为 2,数码只有 0 和 1。在二进制数中,每一位的权值是 2 的幂次方。例如,二进制数101121011_210112,从右往左各位的权值依次为202^020、212^121、222^222、232^323。特点:易于用电子器件实现,因为电子元件通常有两种稳定状态,如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电平的高低等,可分别表示 0 和 1。运算规则简单,加法规则为0+0=00 + 0 = 00+0=0,0+1=10 +原创 2025-01-03 15:32:53 · 839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电子计算机(1946 - 1957 年)主要特点电子管为主要元件:这一代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发热严重,且寿命较短。例如,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使用了约 18800 个电子管,重达 30 吨,占地面积达 170 平方米,功率为 150 千瓦。存储容量小:早期采用阴极射线管或延迟线作为存储设备,存储容量非常有限原创 2025-01-03 15:19:10 · 1212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电子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普适计算机计算机的分类:介绍不同分类标准下计算机的类型。计算机系统简介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软件与硬件的等价性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冯·诺伊曼体系和哈佛体系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框图计算机性能的评价性能评价的时间因素性能评价程序的选择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准则。原创 2025-01-03 15:16:44 · 705 阅读 · 0 评论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公式
bn−1bn−2⋯b1b0DD∑i0n−1bi×2i1011D1×230×221×211×208021111313÷26⋯⋯16÷23⋯⋯03÷21⋯⋯11÷20⋯⋯111011+500000101−510000101+500000101−500000101−511111011C=N×n102481C1024×81024N2。原创 2024-12-14 15:02:46 · 1301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
以下是学习和精通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详细步骤和过程,以及每个步骤的相关学习资料:原创 2024-12-03 15:43:58 · 104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