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程池默认工作流程
1、线程在有任务的时候会创建核心的线程数corePoolSize
2、当线程满了(有任务但是线程被使用完)不会立即扩容,而是放到阻塞队列中,当阻塞队列满了之后才会继续创建线程。
3、如果队列满了,线程数达到最大线程数则会执行拒绝策略。
4、当线程数大于核心线程数事,超过KeepAliveTime(闲置时间),线程会被回收,最终会保持corePoolSize个线程。
二、五种实现
1、newSingleThreadExecutor()
池里只有一条线程,如果线程因为异常而停止,会自动新建一个线程补充
2、newFix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核心线程数跟最大线程数相同的线程池,线程池数量大小不变,如果有任务放入队列,等待空闲线程。
3、newCachedThreadPool()
线程池是创建一个核心线程数为0,最大线程为Inter.MAX_VALUE的线程池,线程池数量不确定,有空闲线程则优先使用,没用则创建新的线程处理任务,处理完放入线程池。
4、newSchedul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没有最大线程数限制的可以定时执行线程池,还有创建一个只有单个线程的可以定时执行线程池(Executors.new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
三、七个核心参数
1、七个参数
corePoolSize: 线程池核心线程个数
workQueue:用于保存等待执行任务的阻塞队列
maximunPoolSize: 线程池最大线程数量
ThreadFactory: 创建线程的工厂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队列满,并且线程达到最大线程数量的时候,对新任务的处理策略
keeyAliveTime: 空闲线程存活时间
TimeUnit: 存活时间单位
线程的拒绝策略
2、CPU密集型
获得cpu的核数,不同的硬件不一样,设置核数的的线程数量。
我们可以通过代码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获取,然后设置。
3、IO密集型
IO非常消耗资源,所有我们需要计算大型的IO程序任务有多少个。
一般来说,线程池最大值 >
大型任务的数量即可
一般设置大型任务的数量*2
4、线程池大小= 最大线程数 + 阻塞队列大小
5、LinkedBlockingQueue给put(放入元素),take(取元素)都声明了一把锁,放入和取互不影响,效率更高。
6、ArrayBlockingQueue 使用数组实现,在声明的时候必须指定长度,如果长度太大,造成内存浪费,长度太小,并发性能不高,如果数组满了,就无法放入元素,除非有其他线程取出元素,放入和取出都使用同一把锁,因此存在竞争,效率比LinkedBlockingQueue低
四、四种策略
1、AbortPolicy(被拒绝了抛出异常)
2、CallerRunsPolicy(使用调用者所在线程执行,就是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3、DiscardOldestPolicy(尝试去竞争第一个,失败了也不抛异常)
4、DiscardPolicy(默默丢弃、不抛异常)
五、拒绝策略执行则么办?
1、另外创建一个队列,当拒绝策略执行将任务放入队列。
通过定时任务去每隔一秒去查看线程池队列中是否有任务,没有则添加进去。
缺点: 任务会丢失,线程优雅关闭是指正常情况队列执行晚。会关闭。如果用这种方法创建则会丢失任务。
2、如果 是特别重要的话就 放入DB去持久化,给任务加个状态,通过状态来判断任务的执行情况。
3、其他情况要根据场景考虑 比如又些任务过期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