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系统安全架构设计及安全等级的分解

已剪辑自: https://mp.weixin.qq.com/s/PaFQDUR_iOnEeueYQ82m_w

笔者从事功能安全领域工作八年有余,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一下对系统安全架构设计的理解,希望能够解决部分同行对于安全架构设计的痛点。

图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6个部分(约7700字,30分钟阅读)

随着汽车行业电气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功能安全标准ISO 26262逐渐被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及零部件供应商重视。近期,《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指南》明确将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作为汽车制造和生产的准入要求,体现了国家对于汽车安全的重视,功能安全的实施与否已经成为了衡量汽车制造企业及零部件供应商造车能力的关键性指标。

然而,功能安全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历史并不悠久。根据笔者观察,尤其国内大部分汽车制造和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基本从2014年起才开始关注功能安全设计。因此功能安全在国内的发展其实还远未达到成熟期,可以说目前依然处于概念建立期或者快速发展期。

因此,面对日新月异的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发展,如何正确地理解或者考虑该产品的安全设计给很多同行带来了困惑。对于一个系统,架构设计通常决定了该系统的整体性能表现,而功能安全标准对架构设计的要求及安全分析方法论引用比较复杂,如何在系统设计之初,合理并充分的考虑其安全设计成为了当前很多同行在做安全设计的一个难点。

笔者从事功能安全领域工作八年有余,有过多家外企合资企业的三电

<think>嗯,用户想了解ADAS主动安全功能的正向开发流程、规范和标准。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ADAS开发的相关知识。正向开发通常指的是从需求分析开始,逐步设计、实现、验证的过程,而不是逆向工程。主动安全功能包括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辅助(LKA)等,这些功能需要在车辆行驶中主动预防事故。然后,用户提到的标准流程可能需要参考一些国际或行业标准,比如ISO26262功能安全标准,还有UNECE的法规,比如R155关于车辆信息安全的部分,用户提供的引用里提到了R155,这可能和开发流程中的信息安全要求相关。另外,用户提供的引用[2]提到Simulink中的控制信号和全局变量,这可能涉及到控制算法的开发和仿真,比如使用PanoSim这样的工具进行模型在环测试。 接下来,规范方面,可能包括开发过程中的文档管理、版本控制、测试验证等。比如V模型开发流程,从需求到设计,再到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最后到系统测试和验收。同时,信息安全方面需要符合R155的要求,确保数据保护和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标准方面,除了ISO26262,可能还有ISO21448预期功能安全(SOTIF),针对自动驾驶系统在预期功能下的安全。此外,ASPICE(汽车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测定)也是常用的流程标准,用于评估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用户提供的引用[3]提到工具链的发展,比如华为、英伟达的生态入局,这可能影响开发工具的选择和流程的标准化。正向开发可能需要使用到MATLAB/Simulink进行模型设计,然后进行MIL、SIL、HIL测试,最后实车验证。需要确认用户是否了解这些术语,比如MIL、SIL、HIL,可能需要简要解释。另外,流程中的每个阶段可能需要遵循哪些具体规范,比如需求阶段如何定义功能安全目标,设计阶段如何分解系统架构,测试阶段如何覆盖各种场景。可能还需要提到协同开发,比如机械、电子、软件团队的协作,以及符合汽车行业的标准如AUTOSAR架构。此外,数据采集和场景库的建设也是关键,比如使用自然驾驶数据来验证ADAS功能的有效性。 最后,用户可能想知道具体的实施步骤或案例,比如引用[2]中的PanoSim工具在LDW开发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全局变量进行信号交互,这可能是一个实际案例,说明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规范。总结一下,回答的结构应该包括流程分阶段、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工具链与测试方法,以及参考的法规和行业实践。需要确保每个部分都结合用户提供的引用,比如R155的信息安全要求,Simulink在控制信号中的应用,以及工具链的发展对流程的影响。</think>ADAS主动安全功能正向开发流程需遵循严格的汽车行业标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下是关键流程及规范: ### 一、开发流程框架 1. **需求定义阶段** - 基于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定义ASIL等级,明确功能安全目标(如AEB需满足ASIL B)[^1] - 依据UNECE R155法规建立信息安全需求,包括数据加密、入侵检测等要求 - 使用需求管理工具(DOORS/Jama)进行需求追踪$$ \text{需求覆盖率} \geq 95\% $$ 2. **系统设计阶段** - 采用V模型开发流程,同步开展功能分解和测试用例设计 - 基于AUTOSAR架构进行软件组件划分,如: ```c /* 示例代码结构 */ component SensorFusion { requires: CameraData, RadarData provides: ObjectList } ``` - 通过Simulink搭建控制算法模型,实现信号总线交互(如throttle/brake信号处理)[^2] 3. **验证测试阶段** | 测试类型 | 工具链 | 覆盖率要求 | |----------------|----------------------|-----------------| | 模型在环(MIL) | MATLAB/Simulink | 模型覆盖率100% | | 软件在环(SIL) | dSPACE VEOS | 代码覆盖率≥90% | | 硬件在环(HIL) | NI PXI/VECTOR VT系统 | 场景覆盖率≥85% | ### 二、核心规范标准 1. **安全标准体系** - ISO 26262:2018 道路车辆功能安全 - ISO/PAS 21448(SOTIF) 预期功能安全 - GB/T 40429-2021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国标准) 2. **开发过程规范** - ASPICE L2级过程能力要求 - 工具链需通过TÜV认证(如MathWorks工具认证) - 符合WP.29 R155/R156网络安全与软件升级规范[^1] 3. **测试验证标准** - C-NCAP主动安全测试规程 - Euro NCAP 2025测试场景库 - ISO 34502:2022 自动驾驶测试场景分类 ### 三、关键使能技术 1. **数字孪生开发平台** - 使用PanoSim等工具构建虚拟验证环境$$ \frac{\text{虚拟测试里程}}{\text{实车测试里程}} \geq 10:1 $$ - 全局变量管理规范(如报警信号通道分配原则)[^2] 2. **数据驱动开发** -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NDS)构建百万级场景库 - 应用AI算法进行corner case挖掘$$ P(corner\ case) \leq 10^{-6} $$ 3. **工具链集成** ```mermaid graph LR A[需求管理]-->B[模型开发] B-->C[代码生成] C-->D[虚拟验证] D-->E[实车标定] ``` ### 四、行业实践参考 华为等企业通过工具链开放实现开发流程标准化[^3],典型实践包括: - 建立参数化接口规范(如全局变量命名规则) - 开发-测试-部署的DevOps流水线 - 符合R155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机载软件与适航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