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发送数据。它与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相比具有轻量、高效的特点,但牺牲了可靠性和顺序传输的保证。udp的通信过程默认也是阻塞的。
- 无连接:UDP 是无连接的,不会维护连接状态,每次发送数据都是独立的。
- 不可靠性:UDP 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报文可能丢失、重复或顺序错乱。
- 数据包大小:UDP 数据报文大小受限制,超过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会被分片,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 顺序保证:UDP 不保证数据报文的顺序交付,接收方收到数据的顺序可能与发送方不同。
- 适用场景:适合实时数据传输,如实时音视频流、游戏数据更新等,对实时性要求高而对数据完整性要求较低的场景。
1.UDP通信流程
-
创建套接字:
- 首先,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分别创建 UDP 套接字。套接字是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接口,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
绑定地址和端口(可选):
- 在服务器端,可以选择将套接字绑定到特定的 IP 地址和端口上,以便客户端能够发送数据到指定的地址。客户端通常不需要绑定,而是直接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
发送数据报文:
- 客户端通过
sendto
函数将数据报文发送到服务器端的指定地址和端口。UDP 不需要建立连接,因此每个数据报文都是独立发送的,不会进行握手或状态管理。
- 客户端通过
-
接收数据报文:
- 服务器端使用
recvfrom
函数接收从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数据报文。这个函数能够获取发送方的地址信息,以便服务器端可以知道从哪个客户端接收到数据。
- 服务器端使用
-
处理数据:
- 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在接收到数据后,可以根据协议和应用程序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解析、验证、响应等操作。
-
关闭套接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