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播域和冲突域
1.1冲突域:
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
1.2广播域:
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由于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所以像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2.二层交换机
2.1交换机的作用
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中的二层——数据链路层,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提供端口密度,用于更多节点的互联 集线器(HUB)也可以实现
②、对电流信息进行识别再转发;故理论上可以无限延长传输距离
③、完全没有冲突;实现所有节点间同时数据收发
④、二层单播
2.2工作原理
数据帧进入交换机后,交换机先查看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然后基于该mac、进入接口id和vlanid,进行hash运算,记录到本地的MAC地址表—CAM 表。如果CAM表中记录了目标MAC地址,则通过对应接口进行转发;若没有,则进行洪泛——向除进入接口以外的所有接口转发。
洪泛的几种情形:
①广播包:
数据帧中目标mac全F,当一台主机知道对方ip地址而不知道对方的mac地址的时候,就发送一个这样的包,目标mac地址全F,mac地址的第一位是广播位,即当第一位为1时,交换机就洪泛(减少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