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笔记篇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1.1 操作系统的目标
- 方便性
通过OS所提供的各种命令操纵计算机系统
- 有效性
第一层含义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另一层含义是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 可扩充性
为适应计算机硬件、 体系结构以及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要求, OS必须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 可扩充性的好坏与OS的结构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由此推动了 OS结构的不断发展:
从早期的无结构发展成模块化结构, 进而又发展成层次化结构, 近年来OS已广泛采用了微内核结构。
- 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 是指系统能遵循世界标准规范, 特别是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国际标准。
1.1.2 操作系统的作用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可以从用户
、 资源管理
及资源抽象
等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由图可看出, 用户可通过三种方式使用计算机, 即通过命令方式
、系统调用方式
和图标一窗口方式
来实现与操作系统的通信, 并取得它的服务 -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OS的主要功能也正是对这四类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1
处理机管理
是用于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存储器管理
主要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I/O没备管理
是负责I/O设备的分配(回收) 与操纵;
文件管理
是用于实现对文件的存取、 共享和保护。
-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OS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软件的集合, 它们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具体细节, 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多个层次的抽象模型。
不仅可在底层对一个硬件资源加以抽象, 还可以在高层对该资源底层已抽象的
模型再次进行抽象,成为更高层的抽象模型。
随着抽象层次的提高,抽象接口所提供的功能就越强,用户使用起来也越方便。
1.1.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1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从1945年诞生的第一台计算机, 到50年代中期的计算机, 都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这时还未出现OS,对计算机的全部操作都是由用户采取人工操作方式
进行的。
- 人工操作方式
(1) 用户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