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M MIMO 雷达系统详解
目录
前言
在现代雷达系统中,“分辨率”和“测向精度”是两个十分关键的指标。传统雷达通常只有一根发射天线和一根或少量接收天线,在距离、多普勒测量方面可能已经能够满足某些场景,但在角度分辨和多目标分辨能力上往往显得不足。
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雷达通过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的联合设计,获得更大的“虚拟孔径 (Virtual Aperture)”,显著提升雷达对目标角度和距离的分辨能力。其中,“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MO”是一种常见的多天线发射模式:将多个发射天线在时间域上错开发射,从而在接收端通过时隙区分不同的发射信号,实现多天线收发的解耦。
MIMO 雷达的基本概念
传统单天线雷达的局限性
- 方位/角度测量精度有限
单天线或少量天线阵元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分辨率。 - 多目标识别困难
当多个目标在类似的距离/速度/角度时,传统雷达难以区分或需要更大孔径的天线阵列,但硬件成本高。 - 多普勒模糊与分辨率权衡
为提高距离分辨率,需要更宽带宽或更长脉冲压缩序列;为提升多普勒分辨率,需要更长的积累时间;此时系统变得复杂且易受杂波干扰。
MIMO 雷达的优势
- 虚拟阵列增大孔径
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协同”工作,合成更多的接收通道,从而相当于一个更大规模的虚拟阵列,提升角度分辨能力。 - 灵活波形设计
不同发射天线可发射不同的正交或近似正交波形,避免相互干扰,同时通过后端处理分离各天线的回波。 - 多目标与杂波抑制
利用更丰富的空间维度,可在后端进行更有效的杂波和目标信号分离、检测。
TDM MIMO 雷达原理
TDM (时分) 发射方式
在 TDM MIMO 雷达 中,假设有 M M M 根发射天线 ( T x Tx Tx) 和 N N N 根接收天线 ( R x Rx Rx)。与“同时发射”不同的是,TDM 让各发射天线在不同“时间片”轮流发射:
- 时间划分为 M M M 个时隙: T 1 , T 2 , … , T M T_1, T_2, \ldots, T_M T1,T2,…,TM。
- 在时隙 T i T_i Ti 内,仅第 i i i 根发射天线激励,其他发射天线保持静默。
- 接收端在所有时隙都打开进行接收,并对每个时隙的回波分别存储、处理。
由于每个发射天线在不同时间单独发射,可以通过时隙区分不同天线的回波信号。这种方式硬件实现相对简单,不必担心同时发射引入的互相干扰 (TX Leakage);但相应地,占用了更多的时间资源。
MIMO 雷达收发模型
对于 MIMO 雷达,每个发射天线到每个接收天线的通道路径携带了目标的散射信息。特别是当系统发射正交或可区分波形时,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到所有发射-接收对 (Tx-Rx Pairs) 的信息,形成一个包含 M × N M \times N M×N 通道的“虚拟阵列”。
波形与信号分离
- 在TDM模式下,波形在时间上自然分离:
- 第 1 根天线的波形只在时隙 1 发射,回波也只对应时隙 1 的接收数据;
- 第 2 根天线的波形只在时隙 2 发射,回波对应时隙 2 的接收数据;
- 依此类推。
- 也可以在每个时隙内进一步发送调频信号 (Chirp)、线性调频脉冲 (LFM) 或其他调制信号,然后在接收端根据距离和速度进行脉冲压缩与多普勒处理。
虚拟阵列 (Virtual Array)
当雷达采用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时,可以在后端“组合”发射和接收阵元的位置信息,形成等效的“大阵列”。
- 例如,若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都为均匀线阵 (ULA),则通过“发射位置 + 接收位置”的组合可得到更多等效阵元位置,从而提升角度分辨力。
- TDM 方式在不增加硬件通道(不同时刻只开一根发射天线)的前提下,实现了较大规模的虚拟阵列,降低硬件成本。
TDM MIMO 雷达的信号模型与数学公式
下面以一维 (方位角) 均匀线阵为例,介绍 TDM MIMO 雷达的基本公式。真实雷达系统还会涉及距离、多普勒等处理,但此处可聚焦于发射-接收阵列信号的形成机理。
发射信号模型
假设有 M M M 根发射阵元,发射阵元间距为 d t d_t dt,波长为 λ \lambda λ。在 TDM 模式下,第 m m m 根发射天线在时隙 m m m 内发射信号:
s m ( t ) , m = 1 , … , M . s_m(t), \quad m=1,\ldots,M. sm(t),m=1,…,M.
- 若采用线性调频 (LFM) 脉冲或其他调制,可将其记为 s m ( t ) = s L F M ( t ) s_m(t)= s_{\mathrm{LFM}}(t) sm(t)=sLFM(t);关键在于时隙区分。
目标散射与回波模型
假设场景中有 K K K 个点目标,每个目标的方向角(相对于天线正面)记为 θ k \theta_k θk,散射系数为 α k \alpha_k 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