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压敏电阻原理,参数,选型

本文介绍了压敏电阻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命名方法,以及参数解读如压敏电压、最大工作电压、能量耐量等。还详细讨论了选型要点,涉及交流和直流回路的选用标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大家好,我是砖一。

压敏电阻并不是一般的电阻,而是一种具有瞬态电压抑制功能的元件,效果同TVS。

这篇文章介绍压敏电阻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参数、选型、应用等。  

一,基础知识  

压敏电阻用MY表示,MY后缀:J (家用)、W(稳压)、G(过压)、P (高频)、L(防雷)、H(灭弧)、Z(消噪)等,这是一般通用命名方式,不同厂家的命名不太一样。

 

e80209d05ffeccece583c8bd4627bfe5.png

 

压敏电阻是一种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特殊电阻器件,英文名称叫Voltage Dependent Resistor,简写为VDR ,或者叫做Varistor。

压敏电阻不是真正的电阻,而是一种具有瞬态电压抑制功能的元件,一般无正负极之分,这一点不同于TVS,使用时同样是并接与被保护IC或电路,压敏电阻的响应时间会比TVS慢一点。

当加到压敏电阻上的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它的阻值会迅速下降,以导通大电流,保护后端电路;当低于其工作电压时,压敏电阻阻值极高,相当于开路,不影响后端电路的工作状态。

压敏电阻虽然能吸收很大的浪涌能量, 但不能承受毫安级以上的持续电流,在用作过压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f13ec513843a14d8e8b6a4d4b6eb076e.png

压敏电阻与被保护设备连接

再看一下压敏电阻的参数。

 

 

   二,参数解读   

如下是某一压敏电阻的电气参数。

 

e912722d114dd501eee060690e78e634.png

某一压敏电阻电气参数

 

▉ 压敏电压

指击穿电压或阈值电压,特定电流下测得的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一般是1mA直流电流通入压敏电阻时测试得到的。

 

一般符号是Vb@1mA(DC)或者V1mA。

 

▉ 最大工作电压

 

分为交流和直流两种情况。对交流来说,一般用AC RMS表示,指的是加在压敏电阻上的交流有效值不能超过这个值,上面SPEC的Vwac指加在压敏电阻上的交流电压有效值不能超过4V。对直流来说,被保护信号或者电路的最高电压不能超过这个值。

 

SPEC中的Vdc是5.5V,即对于即对于5.5V以上的直流电路来说,这个压敏电阻是不合适的。

 

▉ 最大钳位电压

 

指施加规定的脉冲能量波形如(8/20µs)时压敏电阻两端电压,从SPEC看,对压敏电阻施加8/20µs脉冲波形时,最大钳位电压是18V。8/20us脉冲指的是8us达到100%Ipp,20us达到50%Ipp。

 

 

ea6ce11b62baddeb623e8b2f538c2abc.png

8/20µs脉冲能量波形

 

▉ 能量耐量

 

指施加规定的脉冲能量波形(如10/1000µs波形)时压敏电阻吸收的最大能量,符号用E表示,单位是J(焦耳Joule),压敏电阻的片径越大,它的能量耐量越大,耐冲击电流也越大。

 

能量耐量的计算公式是:W=KIVT,I是流过压敏电阻的峰值电流,K是电流I的波形系数,不同的脉冲波形系数K不一样(2ms的方波K=1,8/20μs的波形K=1.4,10/1000μs的波形K=1.4),T是电流的持续时间,V是电流为I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

 

 

c4f0989495a3d199c8e132a77566b566.png

10/1000µs脉冲能量波形

 

▉ 浪涌电流

 

指的是施加规定的脉冲能量波形(如8/20µs)时,压敏电阻的电气特性不会下降的最大电流,从SPEC上可以看到此压敏电阻,在8/20µs脉冲波形下,最大浪涌电流到3A。

 

有这么定义的:1次,以 8/20μs 标准波形的电流作一次冲击的最大电流值,此时压敏电压变化率仍在±10%以内;2 次,以 8/20μs 标准波形的电流作两次冲击的最大电流值,两次冲击时间间隔为 5 分钟,此时压敏电压变化率仍在±10%以内。

 

在一些资料上,会有通流容量这个概念,也可以把最大浪涌电流看作通流容量,通流容量比较难计算,多个压敏电阻并联,其压敏电压不变,通流量等于几者之和,要求并联的压敏电阻伏安特性尽量相同,否则易引起分流不均匀而损坏压敏电阻对选型来说,一般参照SPEC即可。

 

▉ 静电电容

 

指的是压敏电阻器本身固有的电容容量,一般测试条件是振荡器频率为1KHz或1MHz,振荡器电压1Vrms。

 

▉ 漏电流

 

现在一般SPEC不给出压敏电阻的漏电流参数,漏电流又称为等待电流,指压敏电阻器在规定的温度和最大直流电压下,流过压敏电阻器的电流。

 

 

   三,选型要点   

 

 

压敏电阻的选型,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在交流回路中,V1mA(min)≥(2.2~2.5)*Vac,Vac是被保护交流电路工作电压有效值。

 

二、在直流回路中,V1mA(min)≥(1.6~2)*Vdc,Vdc是直流电路最大工作电压。

 

三、 如果被保护电路工作电压或耐压较低,而浪涌能量又比较大,则可选择压敏电压较低、片径较大的压敏电阻器。

 

四、如果工作电压或耐压较高,可选择压敏电压较高的压敏电阻器,既保护了电路,又能延长压敏电阻寿命。

 

五、压敏电阻的电容量一般是几十到几百pF,不能用在高频信号中,一般用在低频信号,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再来看看压敏电阻的分类。

 

按结构分:可以分为结型压敏电阻器、体型压敏电阻器、单颗粒层压敏电阻器和薄膜压敏电阻器。

 

按使用材料分:可分为氧化锌压敏电阻器、碳化硅压敏电阻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锗(硅)压敏电阻器、钛酸钡压敏电阻器。

 

按伏安特性分:可分为对称型压敏电阻器(无极性)和非对称型压敏电阻器(有极性),我们一般使用的压敏电阻都是没有极性的。

 

好了,今天的文章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下一期见,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帮忙三连支持点赞/在看/转发。

—— The End ——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压敏电阻和TVS二极管联合使用的选型技巧和排列顺序。首先,我需要回忆这两种器件的特性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压敏电阻响应时间相对较慢,但能承受较大的浪涌电流,而TVS二极管响应速度快,但通流能力较低。联合使用时应该能互补,提升保护效果。 接下来,选型技巧方面,可能需要考虑电压参数的匹配。比如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和TVS的钳位电压要协调,避免相互干扰。此外,通流能力的选择也很重要,压敏电阻负责吸收大部分能量,TVS处理剩余的高频尖峰。电容参数在高速电路中会影响信号,所以高频环境下要选低电容的TVS。 关于排列顺序,用户提到的引用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根据经验,通常是将响应速度快的TVS放在靠近被保护器件的位置,而压敏电阻放在前端。这样TVS可以快速响应,压敏电阻处理大电流。但需要确认这样的顺序是否正确,会不会导致压敏电阻影响TVS的动作。另外,是否需要串联或并联其他元件,比如电阻或电感,来协调两者的工作。 还需要考虑应用场景,比如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的区别。电源端口可能需要更大的通流能力,而信号端口对电容敏感。同时,用户可能关心实际应用中的布局和布线问题,比如引线长度和接地处理,这些都会影响保护效果。 最后,用户可能希望了解具体的型号选择步骤和实际电路示例,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可能需要分步骤说明选型流程,并结合示例电路图,展示如何正确排列这两种器件。另外,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也很重要,比如避免参数不匹配导致的失效问题。</think>### 压敏电阻与TVS二极管联合使用选型技巧及顺序安排 #### 一、联合使用的核心逻辑 压敏电阻(MOV)与TVS二极管联合使用时,需结合两者的优势: 1. **压敏电阻**:通流能力大(可达数十kA),但响应时间较慢(约50ns),适合吸收大能量浪涌[^1] 2. **TVS二极管**:响应速度快(ps级),但通流能力较小(数百A),适合抑制高频尖峰[^2] 联合方案可实现**分级防护**:压敏电阻先吸收大部分能量,TVS处理残压和高频干扰。 #### 二、关键选型技巧 1. **电压参数匹配** - 压敏电压$V_{1mA}$应低于TVS击穿电压$V_{BR}$ - 钳位电压关系:$V_{C(TVS)} < V_{C(MOV)}$ - 典型配置:$$V_{MOV} = 1.2V_{DC}, \quad V_{TVS} = 1.5V_{MOV}$$ 2. **通流能力设计** - 压敏电阻选型电流需满足IEC 61000-4-5标准(如10/350μs波形) - TVS选型应满足残压要求,典型公式: $$I_{PP} = \frac{E}{V_C \times t}$$ ($E$为脉冲能量,$t$为脉冲宽度) 3. **电容协调** - 高频电路选择低电容TVS(如<3pF)[^3] - 电源电路可接受较大电容(如40-100pF) - 压敏电阻电容通常较大(nF级),需注意对信号的影响 #### 三、典型排列顺序 推荐**三级防护架构**: ``` [输入端] → [GDT放电管] → [MOV] → [TVS] → [被保护电路] ``` 具体说明: 1. **前级(MOV)**:靠近端口布置,承担80%以上浪涌能量 2. **后级(TVS)**:贴近被保护器件,抑制残压和ESD 3. **间距要求**:MOV与TVS间距需>10cm,避免相互干扰 #### 四、应用场景对比 | 场景类型 | 配置重点 | 典型参数组合 | |----------------|------------------------------|---------------------------| | 电源端口 | 大通流MOV+高功率TVS | MOV 20D431K + TVS 5KP系列 | | 数据接口 | 低电容TVS+小尺寸MOV | MOV 0402封装 + TVS LC03 | | 工业设备 | 多级MOV并联+双向TVS阵列 | MOV 14D561K + TVS SA系列 | #### 五、注意事项 1. **失效模式协调**:MOV失效应呈开路状态,TVS失效需保证短路保护 2. **热插拔场景**:需增加PTC电阻防止MOV漏电流累积发热 3. **接地设计**:必须保证低阻抗接地路径,接地线长<5cm 4. **老化监测**:MOV建议设置失效指示灯,TVS需定期测试漏电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