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计划是mysql搭建一个单点即可,后续测试高数据量和高并发场景时,模拟性能瓶颈升级集群架构,踩个坑
教程思路:首先拉取MySQL镜像,接着创建一个临时容器以提取默认配置文件到宿主机。基于这些原始配置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删除临时容器。最后,使用调整后的配置文件重新创建容器,并通过挂载的方式指定新的配置文件,确保MySQL按照定制的设置运行。
一. 环境介绍
Centos 7
docker 26.1.4
二. 下载mysql镜像
拉取镜像
docker pull mysql:8.0.24
查看下载的镜像
docker images
三. 创建容器
docker run -p 3306:3306 --name mysql8.0.24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d mysql:8.0.24
解释:
-p 将宿主机的3306端口映射到容器内的3306端口上
第一个3306指的是宿主机上的端口,第二个3306指的是容器内的MySQL服务监听的端口
–name 设置容器的名称
-e 配置信息,配置root用户的密码
-d 以“分离”(detached)模式运行容器,意味着容器将在后台运行
注意:
-d和mysql:8.0.24 是两个参数,-d是单独的参数,代表容器后台运行 ,mysql:8.0.24是指定镜像,-d并不是指定镜像的
也可以这么写
docker run -p 3306:3306 --name mysql8.0.24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mysql:8.0.24 -d
四. 将容器文件复制到本地指定目录,方便管理
- 拉取配置目录到本地
docker cp mysql8.0.24:/etc/mysql /usr/local/mysql8.0.24-docker/config
my.cnf 是 MySQL 的核心配置文件。
conf.d 额外的配置项,此目录下的所有 .cnf 文件,启动时会将它们包含进主配置文件 my.cnf 中
my.cnf.fallback 备用配置文件
- 拉取数据目录到本地
docker cp mysql8.0.24:/var/lib/mysql /usr/local/mysql8.0.24-docker/data
# 创建导入导出目录
mkdir -p /usr/local/mysql8.0.24-docker/data/mysql-files
chmod 777 /usr/local/mysql8.0.24-docker/data/mysql-files
- 创建错误日志文件和慢查询日志文件
mkdir /usr/local/mysql8.0.24-docker/logs
touch /usr/local/mysql8.0.24-docker/logs/error_log.log
touch /usr/local/mysql8.0.24-docker/logs/show_query.log
#赋权
chmod 777 /usr/local/mysql8.0.24-docker/logs/error_log.log
chmod 777 /usr/local/mysql8.0.24-docker/logs/show_query.log
五. 编写mysql配置文件my.cnf
vim /usr/local/mysql8.0.24-docker/config/my.cnf
示例
[mysqld]
#Mysql服务的唯一编号 每个mysql服务Id需唯一
server-id=1
#服务端口号 默认3306
port=3306
#mysql数据文件所在位置
datadir=/var/lib/mysql
#pid
pid-file=/var/run/mysqld/mysqld.pid
#设置socke文件所在目录
socket=/var/lib/mysql/mysql.sock
#限制文件导入导出路径 通过限制 MySQL 只能访问特定的目录,可以有效避免 MySQL 进程被利用于读取或写入服务器上的任意文件
secure-file-priv=/var/lib/mysql-files
# 用户
user=mysql
# 允许访问的IP网段
bind-address=0.0.0.0
#事务隔离级别,默认为可重复读,mysql默认可重复读级别(此级别下可能参数很多间隙锁,影响性能)
#transaction_isolation=READ-COMMITTED
#数据库默认字符集,主流字符集支持一些特殊表情符号(特殊表情符占用4个字节)
character-set-server=utf8mb4
#数据库字符集对应一些排序等规则,注意要和character-set-server对应
collation-server=utf8mb4_general_ci
#是否对sql语句大小写敏感,0敏感 1不敏感
lower_case_table_names=0
#最大连接数
max_connections=400
#最大错误连接数
max_connect_errors=1000
#TIMESTAMP如果没有显示声明NOT NULL,允许NULL值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true
#SQL数据包发送的大小,如果有BLOB对象建议修改成1G
max_allowed_packet=128M
#MySQL连接闲置超过一定时间后(单位:秒)将会被强行关闭
#MySQL默认的wait_timeout 值为8个小时, interactive_timeout参数需要同时配置才能生效
interactive_timeout=1800
wait_timeout=1800
#内部内存临时表的最大值 ,设置成128M。
#比如大数据量的group by ,order by时可能用到临时表,
#超过了这个值将写入磁盘,系统IO压力增大
tmp_table_size=134217728
max_heap_table_size=134217728
#数据库错误日志文件
log-error=/var/log/mysql/error_log.log
#慢查询sql日志设置
slow_query_log=1
slow_query_log_file=/var/log/mysql/show_query.log
#检查未使用到索引的sql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1
#针对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开启后,记录慢sql的频次、每分钟记录的条数
log_throttle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5
#作为从库时生效,从库复制中如何有慢sql也将被记录
log_slow_slave_statements=1
#慢查询执行的秒数,必须达到此值可被记录
long_query_time=8
#检索的行数必须达到此值才可被记为慢查询
min_examined_row_limit=100
#mysql binlog日志文件保存的过期时间,过期后自动删除
binlog_expire_logs_seconds=604800
六. 删除并重新创建mysql容器
# 停止容器
docker stop mysql8.0.24
# 删除容器
docker rm mysql8.0.24
# 重新创建容器
docker run \
-p 3306:3306 \
--restart=always \
--name mysql8.0.24 \
--privileged=true \
-v /usr/local/mysql8.0.24-docker/logs:/var/log/mysql \
-v /usr/local/mysql8.0.24-docker/data:/var/lib/mysql \
-v /usr/local/mysql8.0.24-docker/config:/etc/mysql \
-v /usr/local/mysql8.0.24-docker/data/mysql-files:/var/lib/mysql-files \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
-d mysql:8.0.24
-p 3306:3306
- 将主机的3306端口映射到容器的3306端口,允许外部访问MySQL服务。这里的第一个3306是主机端口,第二个3306是容器内的MySQL服务端口。
--restart=always
- 设置容器总是自动重启。如果容器停止(无论是因为错误还是系统重启),Docker会自动尝试重新启动该容器。
--name mysql8.0.24
- 为容器指定一个名称
mysql8.0.24
。这使得通过名字引用这个容器更加方便,而不是使用容器ID。--privileged=true
- 赋予容器扩展权限。通常不建议对所有容器都这样做,因为它提供了几乎与宿主机相同的权限级别,可能带来安全风险。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需要调整内核参数时)可能是必要的。
-v /usr/local/mysql8.0.24-docker/logs:/var/log/mysql
- 挂载主机目录
/usr/local/mysql8.0.24-docker/logs
到容器内的/var/log/mysql
。这样做的好处是日志文件可以在主机上持久化保存,并且易于访问和管理。-v /usr/local/mysql8.0.24-docker/data:/var/lib/mysql
- 挂载主机目录
/usr/local/mysql8.0.24-docker/data
到容器内的/var/lib/mysql
。这是MySQL存储数据文件的位置。挂载此卷可确保数据库的数据在容器被删除后仍然存在。-v /usr/local/mysql8.0.24-docker/conf:/etc/mysql
- 挂载主机目录
/usr/local/mysql8.0.24-docker/conf
到容器内的/etc/mysql
。这意味着您可以在这个目录下放置自定义的配置文件(如my.cnf
),以覆盖或扩展默认配置。-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 设置环境变量
MYSQL_ROOT_PASSWORD
为123456
,用于设定MySQL root用户的密码。这是一个基本的安全措施,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库。-d
- 在后台运行容器(即“分离模式”)。如果不加此选项,命令将阻塞当前终端并显示容器的日志输出。
mysql:8.0.24
- 这是要运行的镜像名及标签。在此例中,指定的是MySQL 8.0.24版本的官方镜像。
restart有四个参数,自己选择需要的配置
- no:这是默认策略,表示无论退出状态如何,Docker 都不会自动重启容器。适用于临时性任务或开发环境。
- on-failure:如果容器退出时返回了非零退出代码(即发生了错误),则 Docker 会重启容器。您可以指定一个最大重试次数>(例如 on-failure:5 表示最多尝试重启5次)。此策略适合于长期运行的服务,但需要在服务出错时限制重启尝试次数以避免无限重启循环的情况。
- always:无论退出状态如何,包括正常退出,Docker 都会重启容器。此外,当 Docker 守护进程启动时,也会重启所有标记为 always 的容器。适合那些需要持续运行的服务,比如数据库服务、Web服务器等。
- unless-stopped:与 always 类似,但有一个例外:如果容器是手动停止的(通过 docker stop 命令或其他方式),则它不会自动重启。这对于希望在系统重启后自动恢复服务,同时又允许管理员手动干预关闭服务的场景非常有用。
检查容器状态
记得使用docker ps查看下状态是否正常启动了,如果没有
可以结合 docker logs 容器名 以及 error_log文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七. 配置数据库远程连接
# 关闭防火墙并取消开机自启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进入mysql容器
docker exec -it mysql8.0.24 /bin/bash
进入mysql数据库
mysql -h 127.0.0.1 -P 3306 -u root -p
123456
#进入mysql数据库下
use mysql;
#查看用户信息 看root的host是不是% 所有地址都可以访问,如果不是则需要改一下
select host,user from user;
#修改host
update user set host='%' where user='root';
#刷新mysql配置
flush privileges;`
八. navicat等可视化工具连接测试
问题汇总
- navicat无法连接,报错2005 -Unknown server host '10.1.1.101(11001)
并且telnet ip 3306 报错[caching_sha2_password2#08S01Got timeout reading communication packets
可能原因
- 客户端兼容性问题:使用了不支持
caching_sha2_password
的旧版客户端。- 网络问题: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不稳定或存在阻碍。
- 认证方式协商失败: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关于认证方式的协商出现问题。
解决方案
方案 1: 更新客户端 (推荐)
下载最新的navicat或者datagrip
方案 2: 更改用户的认证插件 (不推荐)
如果更新客户端不是选项,可以将用户的认证插件更改为
mysql_native_password
,这通常能够解决兼容性问题:
- ALTER USER ‘your_username’@‘your_host’ IDENTIFIED WITH mysql_native_password BY ‘your_password’;
ALTER USER ‘root’@‘%’ IDENTIFIED WITH mysql_native_password BY ‘123456’;
FLUSH PRIVI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