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1-7,辨析必考一道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的由来: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三合力”,社会、学校、家庭,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与人共始终)、历史性(古今不同)、继承性(古今相同)、长期性(人才培养周期长)、生产性(潜在投资可促进经济发展)
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和政治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
5、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的作用对象划分
个体发展功能:又称本体功能,表现为个体社会化功能(价值观,掌握技能)、个体个性化功能(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
社会发展功能:又称派生功能,表现为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推动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不同区域岗位之间转换)。
(2)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
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教育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消极阻碍作用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
显性功能:计划性
隐性功能:非计划性
6、古代社会教育发展
夏朝:庠是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
商朝:大学、小学
西周:学在官府体现阶级性
春秋:私学兴起
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太学
魏晋南北朝:国子学和太学
隋朝:六学二馆体现等级性,科举制
明清:科举制(1905年废除)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四书五经
7、外国教育史:斯巴达尚武,雅典崇文
8、古代社会教育的总体特征:劳教脱离有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