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线技术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的总线技术,包括总线的组成、分类和特性。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按照传输信息性质和连接部件有不同的划分。讨论了总线的电气和机械特性,如单向、双向、全双工和半双工。还涉及总线的控制和仲裁机制,如链式查询、计数器定时查询和独立请求。最后,提到了总线性能指标和标准,如ISA、EISA、PCI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 概述
    • 总线:每根导线传输一个电脉冲信号,代表一位二进制数据。由传输线+接口+总线控制器组成。
      • 传输线包括:信息线(数据、地址、控制总线)、电源线、地线
      • 总线上部件需要通过一些三态门、缓冲寄存器组成接口与总线连接
    • 特性:
      • 功能特性
        • 按传输信息性质:地址、数据、控制
        • 按连接部件:系统总线(处理器总线)、输入输出总线(I/O总线)
        • 按计算机系统位置:片内、底板、板间、通信
      • 物理特性(机械特性):插头、插座、引脚数量、固定方式等。传数据位数分为串行(一根线)、并行(多根线)
      • 电气特性:传递方向和有效电平范围
        • 单向总线
        • 双向总线
          • 全双工:同一时刻允许信息分别沿两个方向传输
          • 半双工:同一时刻只允许信息向一个方向传输
        • 地址总线为输出信号线
        • 数据总线为双向信号线
        • 控制总线既有输出信号线又有输入信号线,但都是单向
        • 低电平:0~2.4 高电平:3.6~5
      • 任一时刻,只能有一个方向的信息流动,保证信息的唯一性
    • 分类:
      • 片内总线:微处理器内部总线,用于微处理器内部ALU和各种寄存器等部件间互连及信息传送。分为单、双、三总线
      • 系统总线:计算机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传送数据、地址、控制信息,分别对应三种总线。又叫内总线、微机总线、底板、板级、板间总线。

1970年美国DEC公司在其PDP11/20小型计算机上采用Unibus总线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出了各种标准的、非标准的总线。总线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是由于采用总线结构在系统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上有很多优越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便于采用模块结构设计方法,简化了系统设计; ·标准总线可以得到多个厂商的广泛支持,便于生产与之兼容的硬件板卡和软件; ·模块结构方式便于系统的扩充和升级; ·便于故障诊断和维修,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PC机从其诞生以来就采用了总线结构方式。先进的总线技术对于解决系统瓶颈提高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PC机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总线结构也不断地发展变化。当前总线结构方式已经成为微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微机系统中除了采用总线技术外,还采用了标准接口技术,其目的也是为了便于模块结构设计,可以得到多个厂商的广泛支持,便于生产与之兼容的外部设备和软件。接口一般是指主板和某类外设之间的适配电路,其功能是解决主板和外设之间在电压等级、信号形式和速度上的匹配问题。因此不同类型的外设需要不同的接口,不同的接口是不通用的。例如,硬盘和软盘驱动器的接口是不兼容的,因此不能在硬盘接口上接入软盘驱动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一些新型接口标准,如USB、IEEE1394等,允许同时连接多种不同的外设,因此也把它们称为外设总线。此外,连接显示系统的新型接口AGP,由于习惯上的原因(原来的显示卡插入ISA或者PCI总线插槽中),也被称为AGP总线,但是实际上它应该是一种接口标准。 总线的分类 首先我们来讨论总线的分类。总线就是各种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路。在微机系统中,有各式各样的总线。这些总线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进行分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