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MPLS
1.什么是MPLS
- 全称:多协议标签交换
2.MPLS作用
- 在骨干网中,提高数据转发性能
3.MPLS原理
- 在骨干网,路由表规模大,通常情况下转发时会将所有路由条目全部查找一遍,然后根据优先级选择一条最合适的,这样增加了延迟
- MPLS是给数据加上标签,标签上定义如何转发,不需要将路由表全部查一遍,较低了延迟
4.MPLS转发表
- 不一定存在路由标目,可以根据标签(编号和接口号对应)转发。
5.MPLS封装
- mpls封装位置:二层和三层之间
6.MPLS报文
- label→20bit,标签值域
- exp→3bit,由于扩展。
通常用作Cos(class of service),当设备阻塞时,优先发送优先级高的报文。 - S→1bit,栈底标识。MPLS支持多层标签,即标签嵌套,S值为1表示为最底层标签。
- TTL→8bit,表示生命值。
二、MPLS网络架构
1.路由角色
- LSR:可以进行MPLS标记交换和报文转发的设备。
- LER:位于MPLS域边缘,连接其他网络的LSR。
LSP的入口LER称为入节点(打标签)
LSP的出口LER称为出节点(撤标签) - 核心LSR:所有接口都在MPLS区域内的设备。
2.FEC (Forwarding Equivalent Class)
- 转发处理方式相同的报文,在MPLS网络中,到达同一目的地址的所有报文就是一个FEC
3.LSP(Label Switched Path)
- 标签交换路径,即到达同一目的地址的报文在MPLS网络中经过的路径
三、LSP如何建立
- 建立LSP的过程,就是给一个FEC创建标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