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数据持久化
官网文档地址:https://redis.io/docs/manual/persistence/
Redis提供了主要提供了 2 种不同形式的持久化方式:
- RDB(Redis数据库):RDB 持久性以指定的时间间隔执行数据集的时间点快照。
- AOF(Append Only File):AOF 持久化记录服务器接收到的每个写操作,在服务器启动时再次播放,重建原始数据集。 命令使用与 Redis 协议本身相同的格式以仅附加方式记录。 当日志变得太大时,Redis 能够在后台重写日志。
6.1.1 RDB
6.1.1.1 什么是 RDB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 也就是Snapshot快照,它恢复时是将快照文件直接读到内存里。
6.1.1.2 如何备份
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到 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都结束后,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主进程不进行任何的IO操作,这样就保证了较高的性能。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恢复,并且对于数据恢复的不完整性非常敏感,那么RDB方式会比AOF方式更加高效。注意点:最后一次持久化后的数据可能丢失。
6.1.1.3 Fork
Fork的作用是复制一个与当前进程一样的进程,且新进程内的所有数据(变量,环境变量,程序计数器等等)数值都和原进程一直,但它是一个全新的进程,并且作为原进程的子进程。
在 Linux 程序中,fork() 会产生一个和父进程完全相同的子进程,但子进程在此后多会 exec 系统调用,出于效率考虑,Linux 中引入了“写时复制技术”。
一般情况下,父进程和子进程会共用一段物理内存,只有进程空间的各段内容发生变化时,才会将父进程的内容复制一份给子进程。
6.1.1.4 备份和恢复
#dump.rdb存放在两个位置上
1、root\ 目录 =====>通过正常的启动和关闭所保存的地址
2、var\lib\redis\ 目录 =====>通过 systemctl restart redis 命令所生成的
我们如果要进行备份还原的实验的话,确定目标地址,并选择适配的命令去观察变化
#步骤1:清空数据库
FLUSHALL
#步骤2:
客户端退出 exit
服务器关闭 ctrl+c
#步骤3:观察root\ 内的dump.rdb文件大小 发现是 92
#步骤4:正常启动redis并登录客户端
服务器启动 redis-server
客户端登录 redis-cli
#步骤5:保存了六组信息
set k1 v1
.......
set k6 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