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阵列:类型、因子与扫描概念解析
1. 天线阵列类型
天线阵列大致可分为扫描阵列和非扫描阵列两类。非扫描阵列相对简单,用于各种定向功率应用,与之前提到的反射天线竞争。与反射天线相比,非扫描阵列可能具有以下潜在优势:
- 低剖面设计 :例如在定向 Wi-Fi 链路中使用贴片阵列。
- 低横截面设计 :在电视接收等任务中使用对数周期阵列。
- 更高增益 :与相同横截面的反射器相比,在定向功率应用中表现更优。
以下是一些非扫描阵列的示例:
| 阵列名称 | 频率范围 | 类型 | 增益 |
| — | — | — | — |
| 4 GHz 4×4 贴片天线阵列 | 4 GHz | 贴片阵列 | 16.5 dB |
| 500 MHz - 1 GHz 8×8 偶极子天线阵列 | 500 MHz - 1 GHz | 偶极子阵列 | 21 - 22 dB |
| 500 MHz - 1 GHz 宽叶片偶极子模块化阵列 | 500 MHz - 1 GHz | 模块化阵列 | - |
扫描阵列则能够以电子方式操纵主波束,与反射天线的机械扫描形成对比。此外,当每个阵列元素独立馈电时,它们具有高保真角分辨率和测向能力。以下是一些扫描阵列的示例:
| 阵列名称 | 频率范围 | 类型 | 特点 |
| — | — | — | — |
| 500 - 750 MHz 同轴偶极子天线阵列 | 500 - 750 MHz | 同轴偶极子阵列 | 全向模式,用于地理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