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超弦观测与CMB对弦理论的探测
宇宙超弦观测
- 半局部弦
半局部弦相关的场论模型受到关注,因为类似的拉格朗日量出现在膜暴胀的D3/D7模型中。对于宇宙微波背景(CMB)观测而言,半局部弦产生的可观测效应与局部弦类似。大多数各向异性的因果源会给出相似的定性各向异性谱,所以这并不奇怪。不过,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振幅。半局部弦产生各向异性的效率低于局部弦,因此相同的观测对其弦张力的约束较弱,弦张力Gµ < 2 ~ 10–6。定量上的差异,如B模式极化功率峰值的位置,有可能让我们区分半局部弦和局部弦。 - 其他观测
- 超导性 :宇宙超弦中的“超”表明其基础弦理论是超对称的,宏观弦自然可能具有费米子零模,从而成为超导弦。虽然涡旋子的可能形成对超导弦的张力设定了严格界限,但这一分析假设弦上的电流在标准模型的电磁规范群下带电。然而,在许多弦模型中,宇宙超弦的稳定性要求它们与标准模型场无直接耦合。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界限可能不适用,需要仔细研究模型来确定弦的超导性是否会带来新的有趣界限。
- 高能粒子产生 :宇宙弦产生高能粒子是另一个有趣的话题。但在许多模型中,我们可能无法直接观测到这种粒子发射。不过,考虑(大质量)闭弦模的发射似乎能对弦张力的尺度产生一些约束,但这还需要用更现实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
CMB作为弦理论的可能探测手段
- 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