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气体宇宙学:早期宇宙研究的新视角
1. 暴胀宇宙学概述
在宇宙学中,哈勃参数 (H(t)) 用于描述宇宙的膨胀,其定义为 (H(t) = \frac{\dot{a}}{a}),其中 (\dot{a}) 表示尺度因子 (a) 对时间的导数。
暴胀宇宙学的时空示意图展示了其关键特征。垂直轴代表时间,暴胀阶段从时间 (t_i) 开始,持续到 (t_R)(“再加热”时间)。在 (t_R) 时刻,驱动暴胀的能量会转化为常规物质。哈勃半径 (H^{-1}(t)) 将尺度划分为两类:亚哈勃尺度,微观物理在此起主导作用,局部物理可产生涨落;超哈勃尺度,引力占主导,微观物理效应可忽略不计。在暴胀期间,固定的共动尺度(图中标记为 (k))从微观尺度膨胀到宇宙学尺度。同时,在暴胀阶段,视界(前向光锥)会比哈勃半径呈指数级增大。
2. 弦宇宙学面临的挑战
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暴胀宇宙学需要一种具有足够负压力 (p)((p < -\frac{2}{3}\rho),其中 (\rho) 为能量密度)的新型物质。通常需要假设存在标量场物质,并且标量场的势能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主导其空间梯度和动能。然而,粒子物理学中用于自发破缺规范对称性的希格斯场,其势能不够平坦,无法维持暴胀。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特别是基于超对称的模型,虽通常包含多个标量场,但构建可行的暴胀模型仍然十分困难。
若暴胀宇宙学在经典广义相对论与标量场物质耦合的背景下实现,初始宇宙奇点将不可避免。解决这个初始奇点问题是弦宇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
暴胀期间的能量尺度由宇宙微波背景(CMB)涨落的观测振幅确定。在简单的单场暴胀模型中,能量尺度约为大统一尺度,比场论实验验证的尺度大许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