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9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15、使用Kubernetes部署服务到本地和云端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Kubernetes将服务部署到本地和云端。首先通过配置Raft的完全限定域名,确保节点能够正确宣传自身;接着使用Helm Chart在本地Kind集群中安装服务并进行测试;随后在Google Cloud Platform上创建Kubernetes集群,并利用Metacontroller创建自定义控制器,实现为每个Pod配置负载均衡器服务,最终成功将服务部署到云端。整个流程涵盖了从本地测试到云端上线的完整实践步骤。原创 2025-09-05 07:04:37 · 16 阅读 · 0 评论 -
14、本地使用 Kubernetes 部署服务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本地使用 Kubernetes 部署服务集群,涵盖了从环境搭建到服务部署的全过程。内容包括 Kubernetes 基础知识、使用 Kind 创建本地集群、编写代理 CLI、构建 Docker 镜像、使用 Helm 部署服务、定义 StatefulSet 管理有状态应用、配置容器探针确保服务可靠性以及创建 Kubernetes 服务暴露网络访问等关键步骤。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开发者可以快速掌握本地 Kubernetes 服务部署的核心技能,并为生产环境的应用管理打下基础。原创 2025-09-04 09:59:09 · 17 阅读 · 0 评论 -
13、gRPC 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实现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 gRPC 中实现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功能。通过构建自定义解析器和选择器,实现了服务器的动态发现与请求的合理分配。解析器负责发现服务器并更新客户端连接状态,而选择器负责根据 RPC 方法名选择合适的服务器进行处理。文章还提供了完整的测试用例以确保功能的正确性。原创 2025-09-03 11:54:02 · 11 阅读 · 0 评论 -
12、分布式服务的负载均衡与Raft实现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分布式服务中实现负载均衡与Raft共识算法。首先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负载均衡策略:服务器代理、外部负载均衡和客户端负载均衡,并选择了适用于低延迟、高吞吐量应用的客户端负载均衡方案。随后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Raft算法实现服务的高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包括领导者选举、日志复制等核心机制。此外,还展示了如何通过gRPC实现服务通信,并通过多路复用技术在同一端口上运行多个服务。最后,通过端到端的测试验证了服务发现、负载均衡以及Raft集成的正确性。文章内容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实现过程,适用于构建可靠的原创 2025-09-02 09:47:22 · 11 阅读 · 0 评论 -
11、分布式服务的协调与优化:Raft 与多路复用技术
本文深入探讨了分布式服务中的协调与优化技术,重点介绍了 Raft 共识算法的原理与实现,以及如何通过多路复用技术提升服务的可用性和可管理性。文章通过完整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构建基于 Raft 的分布式日志系统,并详细解析了领导者选举、日志复制、服务发现、客户端发现等关键机制。此外,还介绍了如何利用多路复用技术在同一端口运行 Raft 与 gRPC 服务,从而简化网络配置和连接管理。最终通过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为构建高可用的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实用的参考方案。原创 2025-09-01 13:58:44 · 12 阅读 · 0 评论 -
10、分布式服务中的Raft共识算法实现
本文深入介绍了在分布式服务中实现Raft共识算法的全过程,涵盖领导者选举、日志复制、流层实现、发现集成等关键部分,并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与测试方法。Raft算法通过领导者-追随者模型确保分布式系统在故障场景下的数据一致性和可用性。文章还探讨了代码优化建议、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以及Raft在多种分布式场景中的应用拓展。原创 2025-08-31 16:13:45 · 9 阅读 · 0 评论 -
9、分布式服务的数据复制、测试与可观测性实现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服务,涵盖数据复制、服务代理、端到端测试、可观测性以及客户端功能改进等多个方面。通过实现复制组件确保数据一致性,使用代理管理服务实例,编写端到端测试验证功能,集成OpenCensus和Zap提升可观测性,并改进客户端以支持智能路由。最终构建出一个具备故障恢复能力、可观测性和良好用户体验的分布式系统。原创 2025-08-30 10:18:52 · 8 阅读 · 0 评论 -
8、构建可观测性与服务发现的服务
本文介绍了如何构建具备可观测性和服务发现能力的分布式服务。通过集成OpenCensus和Zap日志库,实现了服务的指标收集、日志记录和分布式跟踪;同时,使用Serf库实现了去中心化的服务发现机制,使服务能够动态地发现和响应集群中的节点变化。文章还详细讲解了如何配置、测试和优化这些功能,为构建可靠、可维护的现代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实践指导。原创 2025-08-29 15:57:03 · 9 阅读 · 0 评论 -
7、构建可观测与分布式服务:从系统洞察到数据复制
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具备可观测性的分布式服务,涵盖系统可观测性的三大支柱:指标、结构化日志和跟踪,并基于Serf库实现去中心化的服务发现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介绍了基于拉取方式的数据复制实现,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示例和端到端测试方法。通过这些技术,开发者可以构建更加高效、稳定且易于维护的分布式系统。原创 2025-08-28 12:50:12 · 8 阅读 · 0 评论 -
6、服务安全认证与授权:从双向TLS到ACL的实现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双向TLS认证和基于ACL的授权实现服务的安全保障。通过双向TLS,确保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安全并互相验证身份;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结合Casbin库,实现对客户端操作的细粒度权限控制。文章包含完整的证书生成、配置、授权逻辑实现及测试流程,并提供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未来优化方向。原创 2025-08-27 14:22:14 · 9 阅读 · 0 评论 -
5、构建和测试 gRPC 服务及增强其安全性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和测试 gRPC 服务,并通过 TLS 加密、服务器和客户端身份验证以及基于访问控制列表(ACL)的授权机制增强服务的安全性。内容涵盖服务注册、高级测试用例编写、证书生成与配置、相互 TLS 认证以及细粒度访问控制的实现,确保分布式系统中数据的安全传输和操作权限管理。原创 2025-08-26 14:38:19 · 29 阅读 · 0 评论 -
4、使用 gRPC 服务请求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 gRPC 构建一个高性能的日志网络服务。从 gRPC 的基本概念讲起,逐步实现服务定义、编译、服务器实现以及错误处理机制,并通过接口的依赖反转提高服务的灵活性和可测试性。最终提供了完整的导出 API 示例,帮助用户快速搭建和启动服务。文章旨在帮助开发者掌握 gRPC 的核心用法,并构建具备可维护性、安全性、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的分布式服务。原创 2025-08-25 15:38:35 · 14 阅读 · 0 评论 -
3、深入探讨Protobuf编译与日志包构建
本文深入探讨了Protobuf编译为Go代码的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日志系统。文章涵盖了Protobuf的编译步骤、生成代码的使用方式、日志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以及日志系统的具体实现,包括存储文件、索引文件、段和日志的构建。通过示例代码和测试用例,帮助开发者全面了解并实践Protobuf与日志系统的开发和优化。原创 2025-08-24 12:30:37 · 12 阅读 · 0 评论 -
2、构建 JSON over HTTP 服务器与使用 Protocol Buffers 结构化数据
本文介绍了如何构建一个JSON over HTTP服务器,并结合Protocol Buffers(Protobuf)进行数据结构化处理。内容包括使用Go语言实现HTTP服务器的端点、测试API、安装Protobuf编译器、定义Protobuf消息、编译生成Go代码,以及将Protobuf集成到服务器中以提升性能和数据一致性。文章还总结了Protobuf的优势,并展示了完整的实现流程。原创 2025-08-23 12:08:15 · 16 阅读 · 0 评论 -
1、开启Go分布式服务开发之旅
本文介绍了使用Go语言构建分布式服务的完整学习路径。从Go语言的优势入手,分析了分布式系统学习的两大困境,并提出以构建JSON over HTTP提交日志服务作为起点的解决方案。文章详细阐述了项目设置、提交日志原型开发、分层构建思路,并分四个主要阶段讲解了从入门到部署的全过程。涵盖网络通信、服务安全、可观测性、服务发现、共识算法以及本地和云端的Kubernetes部署方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分布式服务开发指南。原创 2025-08-22 10:27:54 · 14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