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6ferris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41、VLSI 电路测试中的功率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文探讨了VLSI电路测试中的关键问题,重点分析了加权随机模式(WRP)和过渡密度模式(TDP)在提高故障检测效率和降低测试功耗方面的应用。通过实验验证,WRP和TDP能够根据电路特性优化测试向量生成,显著减少测试时间和功耗。同时,介绍了新型测试模式生成器(TPG)和动态扫描时钟控制方案,这些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和设计验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21 07:27:43 · 30 阅读 · 0 评论 -
40、可逆电路与VLSI电路测试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可逆电路与VLSI电路测试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可逆电路因其在降低计算功耗方面的潜力而受到关注,其设计方法从起步阶段的简单函数表示发展到近期基于二进制决策图(BDDs)和可逆硬件描述语言(HDL)的合成方法。然而,可逆电路设计仍面临额外线路过多、技术约束、顺序行为支持、验证与测试等问题。同时,VLSI电路测试中的高功耗问题也亟待解决,通过优化测试模式生成和动态调整扫描时钟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测试功耗并减少测试时间。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可逆电路设计流程、集成化解决方案以及更高效的测试策略。原创 2025-08-20 16:02:23 · 24 阅读 · 0 评论 -
39、前沿科技领域的多项创新成果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前沿科技领域的多项创新成果,包括空间域扩频图像水印的VLSI架构、带CDMA链路的光子片上网络、改进的超薄体硅绝缘体上隧道场效应晶体管、直径2D网格架构的片上网络路由以及可逆电路技术。这些技术在安全、低功耗、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并探讨了它们的设计方法、性能优势及未来挑战。原创 2025-08-19 10:39:26 · 4 阅读 · 0 评论 -
38、电子电路设计的创新技术与优化方案
本文探讨了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多种创新技术与优化方案,包括电压降分析与优化、可逆逻辑乘法器设计、新型逻辑电路设计、蒙哥马利乘法器的FPGA实现以及基于FinFET的SRAM设计。通过实验分析,这些方案在降低功耗、提高性能和增强稳定性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适用于从高性能处理器到低功耗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场景。原创 2025-08-18 13:27:14 · 2 阅读 · 0 评论 -
37、电子电路设计前沿技术:高效复用器、布局优化与信号处理算法
本文探讨了电子电路设计领域的多项前沿技术,包括基于量子点元胞自动机的高效复用器设计、结构化逻辑的集成布局优化流程、LTE标准的新型符号估计算法、虚拟多晶硅对电路性能的影响,以及大型SoC中的电压降感知布局方法。这些技术在提升电路性能、降低功耗和复杂度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并为未来电子系统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原创 2025-08-17 12:36:28 · 2 阅读 · 0 评论 -
36、基于二进制算术运算的片上网络片上系统测试数据压缩与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片上网络内存核心内建自测试设计
本文介绍了两种芯片设计与测试领域的关键技术:基于二进制算术运算的片上网络片上系统测试数据压缩方法,以及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片上网络内存核心内建自测试设计。测试数据压缩技术通过利用无关位实现高压缩比,显著减少了测试数据存储和传输需求;而内存核心测试技术通过两级测试架构和PSO优化算法,有效减少了测试指令传输延迟,提高了测试效率。这两种技术在大规模芯片测试、高内存含量芯片测试等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16 15:06:47 · 27 阅读 · 0 评论 -
35、更快的分层平衡二分划分器与片上网络测试数据压缩方案
本文介绍了一种更快的分层平衡二分划分器算法,用于VLSI布局规划,以及一种高效的片上网络测试数据压缩方案。前者通过GenerateMSCTree算法实现O(nk log n)的时间复杂度,在MCNC和GSRC基准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后者基于水平压缩方法,有效降低测试数据量,在ISCAS’89基准测试中实现了高达93.56%的压缩比。文章还分析了两种方案的综合性能、应用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并通过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其在整个芯片设计与测试流程中的作用。原创 2025-08-15 11:43:25 · 26 阅读 · 0 评论 -
34、网络路由器与VLSI布局的高效技术方案
本文介绍了两种分别应用于网络路由器和VLSI布局的高效技术方案。网络路由器领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长前缀匹配技术,通过优化TCAM单元设计,实现了更高的数据包转发速率、更低的功率消耗以及更高效的路由表更新机制;而VLSI布局领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度优先遍历的单调阶梯二分算法,能够在保证分区质量的同时显著提升运行效率。两种技术在各自领域展现了突出的性能优势,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大型数据中心、5G网络核心网、芯片设计及高性能计算系统等。原创 2025-08-14 09:28:14 · 2 阅读 · 0 评论 -
33、语音处理器设计与网络路由器最长前缀匹配技术
本文探讨了语音处理器设计和网络路由器最长前缀匹配技术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在语音处理器设计方面,通过模拟实验分析了通道数量、位精度、频率偏移等因素对语音处理性能的影响,并基于DFT核心实现了FPGA上的硬件架构。在网络路由器领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CAM架构,解决了传统方案中表项排序和优先级编码器的限制,通过三个搜索周期高效实现最长前缀匹配。文章还对比了两种技术的核心方法与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8-13 14:00:47 · 1 阅读 · 0 评论 -
32、碳纳米管互连与边缘检测及语音处理器设计的研究进展
本博客探讨了碳纳米管互连、Sobel边缘检测算法架构设计以及耳蜗植入语音处理器的研究进展。碳纳米管互连在电子领域表现出独特优势,适用于高速芯片和长距离互连;改进的Sobel边缘检测架构在FPGA上实现了更低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提升了边缘检测效率;耳蜗植入语音处理器通过优化参数设计,提高了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适应性。文章总结了这三项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它们在未来智能设备和医疗领域的融合发展趋势。原创 2025-08-12 09:29:27 · 1 阅读 · 0 评论 -
31、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互连中的延迟不确定性分析
随着传统铜基互连面临电迁移、电阻率增加和串扰噪声等挑战,碳纳米管(CNT)因其优异的电学、机械和热性能,成为未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中替代传统互连系统的有潜力候选者。本文重点分析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束、多壁碳纳米管(MWCNT)束以及双MWCNT互连系统中的串扰延迟和延迟不确定性。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并在16nm技术节点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双MWCNT配置在长互连中表现出更小的串扰诱导延迟和延迟不确定性,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随着互连长度的增加,CNT基互连的延迟不确定性相对于铜基互连逐原创 2025-08-11 09:04:15 · 1 阅读 · 0 评论 -
30、四元量子逻辑电路与低功耗可逆电路设计
本博客围绕四元量子逻辑电路与低功耗可逆电路设计展开深入探讨。在四元量子逻辑电路部分,提出了基于最小项和简化规则的四元函数合成方法,并通过新型C2CS门的应用显著降低了2-量子位加法器的量子成本。在低功耗可逆电路部分,设计了新型BJ门以及优化的可逆解码器、J-K触发器、序列计数器和指令寄存器,有效减少了门数量、垃圾输出和量子成本。研究成果为未来量子电路和低功耗电路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8-10 14:22:31 · 3 阅读 · 0 评论 -
29、数字电路与量子逻辑电路技术解析
本博客围绕数字电路与量子逻辑电路技术展开分析,首先介绍了一种新的位并行脉动乘法器架构,并与传统架构在硬件组成、电路复杂度和延迟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展示了其高效性和速度优势。随后,深入探讨了四元量子逻辑电路的合成方法,包括四元代数基础、新型四元逻辑门的设计以及具体的合成实例。通过引入新的投影运算、广义四元门和简化规则,有效降低了电路成本并提升了性能。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架构优化、应用拓展与新技术融合。原创 2025-08-09 11:26:08 · 4 阅读 · 0 评论 -
28、位并行脉动乘法器的VLSI架构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高效的位并行脉动乘法器VLSI架构,适用于由不可约三项式和五项式生成的GF(2m)有限域上的双基乘法。通过分析多项式基(PB)和对偶基的表示形式,探讨了对偶基乘法器在硬件效率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针对三项式和五项式的具体架构实现。文章比较了不同架构下的硬件资源需求和时间延迟,表明所提出的架构在时空复杂度方面具有竞争力。此外,还分析了其在通信和密码学领域的应用场景,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原创 2025-08-08 10:10:12 · 1 阅读 · 0 评论 -
27、高速统一椭圆曲线密码系统与PRBS发生器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高速统一椭圆曲线密码系统(BHC)、4 × 20 Gb/s 29 - 1 PRBS发生器以及基于双基的位并行脉动乘法器的VLSI架构。BHC在FPGA上的实现提供了高效的标量乘法运算,显著提升了ECC加密性能;PRBS发生器采用创新的多通道复用和电路设计技术,实现了高速DAC测试的高效低功耗方案;而针对GF(2m)的VLSI乘法器架构则优化了组件需求和延迟,适用于RS编解码器和公钥密码学。这些技术在数字安全、通信测试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07 16:07:44 · 3 阅读 · 0 评论 -
26、高速可寻址内存架构与椭圆曲线密码系统设计
本文介绍了两种关键技术设计:高速可寻址内存(CAM)架构与基于二进制Huff曲线的椭圆曲线密码系统。4位CAM采用CNTFET器件和电流竞争MLSA机制,在延迟和功耗方面显著优化;椭圆曲线系统基于统一加法法则的BHC曲线,结合混合Karatsuba乘法器和Quad Itoh-Tsujii算法,实现抗侧信道攻击的高速标量乘法。两种设计在数据搜索和信息安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尤其在网络安全、金融交易和物联网通信中展现高性能优势。原创 2025-08-06 15:38:58 · 3 阅读 · 0 评论 -
25、抗单粒子翻转(SEU)的稳健锁存器设计与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内容可寻址存储器架构设计
本文探讨了两种应对现代电子设备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抗单粒子翻转(SEU)的稳健锁存器设计和基于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CNTFET)的内容可寻址存储器(CAM)架构设计。稳健锁存器设计通过电路优化提高了对软错误的容忍度,适用于航空航天等高辐射环境,同时在面积和性能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CNTFET CAM架构则提供了一种替代传统CMOS技术的高性能、低功耗方案,有望解决纳米尺度下的技术瓶颈。两种设计展示了在各自领域的前沿进展和广阔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05 15:20:10 · 0 阅读 · 0 评论 -
24、芯片设计验证与容错技术:内存控制器、加法器及锁存器的创新方案
本文探讨了芯片设计中的验证与容错技术,重点介绍了内存控制器验证环境的可重用性与扩展性、可重构的条件和加法器(CSA)设计,以及抗单粒子翻转(SEU)的锁存器创新方案。这些技术显著提高了芯片的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并为未来芯片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原创 2025-08-04 16:49:22 · 25 阅读 · 0 评论 -
23、测试数据体积与内存控制器验证的优化方案
本文探讨了在电子设计领域中,如何通过改进的AVR代码(MAVR)以及重排序方案有效减少测试数据体积,并降低测试过程中的平均和峰值功率。同时,提出了一种可复用和可扩展的内存控制器验证环境,该环境基于VMM基类开发,利用断言检查、序列覆盖和错误响应处理等机制实现高效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压缩方案在多个基准电路上显著提高了压缩效率,而验证环境则能够适应不同架构和复杂度的内存控制器需求,为电子设计的测试和验证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原创 2025-08-03 11:56:33 · 25 阅读 · 0 评论 -
22、恶意硬件逻辑与测试数据处理技术解析
本博文探讨了电子电路领域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异步计数器型顺序特洛伊木马对电路可靠性的影响,以及测试数据压缩与降低测试功率的新方案。文章分析了特洛伊木马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平均故障时间(MTTF)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结合加权转换重新排序与改进AVR编码的高效测试数据处理技术。此外,还比较了不同排序算法的优劣,并展望了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提高电路安全性与测试效率。原创 2025-08-02 13:49:02 · 2 阅读 · 0 评论 -
21、OpAmp与CBSC滤波器对比及恶意硬件逻辑对电路可靠性的影响
本文深入探讨了OpAmp滤波器与CBSC滤波器在功耗、面积、线性度及频率响应等方面的性能差异,并分析了恶意硬件逻辑对电路可靠性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滤波器的优缺点,为设计者提供了选择适合应用场景的滤波器的决策依据。同时,文章讨论了恶意硬件逻辑的隐蔽性和检测挑战,提出了未来在电路可靠性保障方面的研究方向和解决方案。原创 2025-08-01 10:59:29 · 1 阅读 · 0 评论 -
20、电路功耗估计与滤波器设计技术研究
本文探讨了动态功耗估计与开关电容滤波器设计的电路技术。在动态功耗估计方面,首次将问题建模为二进制整数线性规划(BILP),并利用CPLEX求解器进行实验,展示了不同电路的翻转特性及计算时间差异。在滤波器设计方面,对比了运算放大器(OpAmp)与比较器基于开关电容(CBSC)两种技术的架构、设计流程及性能,突出了CBSC在功耗、稳定性及设计灵活性方面的显著优势。研究为低功耗、高性能电路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原创 2025-07-31 15:12:47 · 2 阅读 · 0 评论 -
19、高速、低抖动、快速采集的相位频率检测器及ILP在组合电路输入向量控制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速、低抖动、快速采集的新型相位频率检测器(PFD),解决了传统PFD存在的非理想效应问题,如丢失边沿、相位模糊和亚稳态,同时在性能和功率效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文章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线性规划(ILP)的组合电路输入向量控制方法,用于最大化电路切换活动,从而更准确地估计最坏情况下的动态功率耗散。通过在ISCAS-85基准电路上的实验验证,该方法在小电路中实现了80%-100%的切换率,在大电路中也能在合理时间内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文章最后总结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并展望了它们在电路设计和功率原创 2025-07-30 09:38:55 · 2 阅读 · 0 评论 -
18、低电压、低功耗VT提取器与高速低抖动PFD电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低电压、低功耗VT提取器电路和高速低抖动相位频率检测器(PFD)的设计原理及优化方法。VT提取器通过偏移发生器和电流反馈补偿二阶效应,实现在低电源电压下的高精度工作;而改进的PFD电路通过消除非理想效应,显著降低了抖动并缩短了捕获时间。这些技术对低功耗、高性能电子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原创 2025-07-29 12:36:39 · 3 阅读 · 0 评论 -
17、工作负载驱动的电源域分区与阈值电压提取电路研究
本文探讨了工作负载驱动的电源域分区算法和低电压、低功耗阈值电压提取电路的改进。针对电源域分区问题,研究了贪心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性能,发现贪心算法在多数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接近最优解,而遗传算法适合一次性设计场景。同时,对阈值电压提取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其在低电压下的精度和鲁棒性。实验和仿真结果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为电子系统设计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7-28 09:59:01 · 3 阅读 · 0 评论 -
16、超低功耗亚阈值 SRAM 单元设计与工作负载驱动的电源域分区
本文探讨了超低功耗亚阈值SRAM单元设计和工作负载驱动的电源域分区问题。在SRAM单元设计方面,提出了一种创新的9T SRAM单元结构,有效解决了低电压下标准6T或8T SRAM的稳定性与写入裕度问题,提高了在不同工艺角下的读取稳定性和抗噪声能力。在电源域分区方面,通过对组件集合和工作负载模式的形式化定义,提出了基于贪心算法的自动化分区方法,以最小化总功耗并实现高效的电源管理。研究为超低功耗系统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并展望了未来进一步优化和系统级应用的方向。原创 2025-07-27 13:48:44 · 1 阅读 · 0 评论 -
15、低功耗电子设备设计:MEMS 谐振器与 SRAM 单元的优化策略
本文探讨了低功耗电子设备设计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宽带MEMS谐振器和超低功耗亚阈值SRAM单元的优化策略。MEMS谐振器通过优化内部质量块配置,实现了高效的振动能量收集,适用于低频环境。而针对SRAM单元,文章提出了一种9T位单元设计,显著提高了读取稳定性和降低了漏电电流,适用于亚阈值工作区域。这些技术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传感器和智能医疗设备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原创 2025-07-26 15:04:57 · 1 阅读 · 0 评论 -
14、三元数系统算术算法与SOI MEMS过采样加速度计设计
本文探讨了三元数系统中的算术算法,特别是除法运算的详细过程,并介绍了其在密码学、VLSI电路电源管理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SOI MEMS过采样加速度计的设计原理与优化方向,包括设备结构、电容传感机制以及信号调理技术。此外,还展望了该加速度计在医疗、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总结了相关技术的研究价值与发展潜力。原创 2025-07-25 10:09:35 · 2 阅读 · 0 评论 -
13、高效实现与三进制数系统算术算法
本文探讨了在Virtex平台上实现高效高速计算的设计,以及三进制数系统的算术算法及其应用。通过对比不同设计类型在面积-时间积上的表现,分析了三进制数系统相较于传统二进制系统的优势,并详细介绍了三进制数的移位、加减法、乘法和除法算法及其性能特点。原创 2025-07-24 15:51:47 · 3 阅读 · 0 评论 -
12、FPGA 上灵活特征 2 乘法器的高效高速实现
本文研究了在FPGA上实现灵活特征2域乘法器的高效架构设计。通过分析学校课本乘法、Karatsuba乘法和无重叠Karatsuba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顺序无重叠Karatsuba乘法器架构。该架构由输入缓冲、分割模块、组合乘法器和组合模块组成,支持可变大小的操作数,并在面积优化和计算延迟控制之间取得平衡。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算法组合在性能上存在差异,其中无重叠Karatsuba算法在处理大位数乘法时具有时间优势,而正常Karatsuba算法在面积-时间积方面表现较好。研究结果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计选择提供了原创 2025-07-23 11:37:58 · 1 阅读 · 0 评论 -
11、高效缓存一致性验证测试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细胞自动机(CA)的高效测试设计,用于芯片多处理器(CMPs)系统中的缓存一致性验证。通过利用细胞自动机的规则和状态转移特性,该设计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缓存中的数据不一致性,确保系统性能和数据准确性。文章详细阐述了细胞自动机的基础概念、测试设计的流程、规则选择以及硬件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不同规模多处理器系统中的有效性。该设计具有并行性高、功耗低、可扩展性强等优势,为未来大规模多处理器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原创 2025-07-22 11:55:05 · 21 阅读 · 0 评论 -
10、高速十进制吠陀乘法器的设计与多核处理器缓存一致性测试方案
本文介绍了两种关键技术方案:一是基于吠陀数学的高速十进制乘法器设计,通过优化BCD编码和减少进位传播,显著提升了乘法运算速度并降低了功耗;二是基于细胞自动机(SACA)的多核处理器缓存一致性测试方案,有效提高了缓存不一致性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降低了系统开销。这两种方案分别在计算机算术运算和多核缓存管理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原创 2025-07-21 09:33:34 · 20 阅读 · 0 评论 -
9、并行行为的PRES+模型翻译验证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无定时PRES+模型转换为有限状态机与数据路径(FSMD)模型的翻译算法,并利用现有的FSMD等价性检查方法对并行行为进行功能等价性验证。PRES+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嵌入式系统中的并行行为,而FSMD模型则适合于顺序行为的验证。通过设计翻译算法,将PRES+模型中的位置与变量进行映射,生成对应的FSMD模型,从而实现对并行行为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良好,翻译和验证时间均较为高效,为嵌入式系统的行为验证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原创 2025-07-20 13:13:39 · 22 阅读 · 0 评论 -
8、3D堆叠集成电路的键合后堆叠测试及并行行为PRES+模型的翻译验证
本博文探讨了3D堆叠集成电路(3D SIC)的键合后堆叠测试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通过优化测试访问机制(TAM)设计和测试调度以减少测试时间的算法,并分析了TSVmax和Wmax对测试时间的影响。同时,博文还介绍了并行行为PRES+模型到FSMD模型的翻译验证方法,为嵌入式系统和VLSI电路的行为等价检查提供了有效支持,提升了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效率。原创 2025-07-19 12:54:20 · 20 阅读 · 0 评论 -
7、半导体器件测试技术:从FinFET到3D堆叠IC
本文探讨了半导体器件测试技术的最新发展,重点分析了双k间隔层非交叠FinFET在控制短沟道效应和提升模拟性能方面的优势。同时,介绍了改进扫描触发器的门控技术在降低VLSI芯片测试功耗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3D堆叠IC键合后堆叠测试的流程和优化方案。通过综合分析这三种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和相互影响,展示了它们在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中的重要作用。文章还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具体应用场景的建议,为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芯片的研发与测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18 12:15:33 · 24 阅读 · 0 评论 -
6、电子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LFSR交织器、RLC编码器及Dual - k Spacer FinFET
本文探讨了三种电子电路设计与性能分析的关键技术:用于Turbo解码的LFSR交织器、RLC建模互连中的低复杂度编码器以及基于双k间隔层的欠重叠FinFET器件。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LFSR交织器在低功耗和面积上的优势、RLC编码器在降低串扰和延迟方面的显著效果,以及双k间隔层FinFET在模拟性能和短沟道效应控制上的提升。这些技术在无线通信、高速芯片设计及便携式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为未来电子电路的集成化与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原创 2025-07-17 12:04:18 · 1 阅读 · 0 评论 -
5、低功耗FSM合成与LFSR交织器设计
本博客探讨了两种关键技术:低功耗有限状态机(FSM)合成与基于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的交织器设计。在FSM合成中,提出了一种结合组合分区和状态编码的功率门控技术,以降低动态功耗,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在无线通信领域,详细介绍了LFSR交织器的设计原理与架构,并与QPP和ARP交织器进行了全面比较。实验结果表明,LFSR交织器在硬件复杂度、工作频率、功耗和面积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适用于DVB-SH、LTE等通信标准。未来展望包括技术优化及在多领域中的扩展应用。原创 2025-07-16 10:48:34 · 0 阅读 · 0 评论 -
4、幂控有限状态机的功率建模及其低功耗实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有限状态机(FSM)分区与状态编码方法,结合改进的功率模型,实现了功率门控FSM的低功耗设计。通过考虑交叉过渡期间的功耗以及不同边界深度对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边界深度为1时平均动态功率节省可达51.23%。此外,基于状态概率的功率建模和遗传算法的应用,提高了功率计算的准确性并有效引导了低功耗方案的搜索。原创 2025-07-15 11:33:03 · 1 阅读 · 0 评论 -
3、推挽动态泄漏电路设计与有限状态机低功耗实现
本文探讨了两种电子系统低功耗设计的关键技术:一是推挽动态泄漏电路设计,通过改进电压调节器的瞬态响应性能,实现快速负载电流变化下的稳定输出;二是有限状态机(FSM)的低功耗实现方法,结合新的概率功率模型和遗传算法优化状态划分与编码,有效降低动态功耗。两种技术均在实验中验证了其优越性能,为嵌入式系统和数字电路的高效低功耗设计提供了可行方案。原创 2025-07-14 09:06:50 · 1 阅读 · 0 评论 -
2、高效高频低功耗电流域模拟乘法器及推挽动态泄漏电路设计
本文介绍了两种新型电路设计:高效高频低功耗电流域模拟乘法器和用于低功耗电压调节器的推挽动态泄漏电路。模拟乘法器基于饱和MOS晶体管的平方律特性,采用对称结构设计,仅使用10个MOS管,在1V电源电压下工作,功耗仅为59.5μW,带宽高达2.07GHz,适用于频率转换、调制等信号处理场景。推挽动态泄漏电路通过引入动态源路径和汇路径,显著提升了电压调节器的瞬态响应性能,稳定时间小于200ns,输出电压波动显著降低,适用于手持设备和高速数字电路的电源管理。两种设计分别在信号处理和电源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13 14:01:17 · 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