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shenjian58的博客

架构师之路 坚持撰写接地气的架构文章

  • 博客(1535)
  • 收藏
  • 关注

原创 程序媛,必须知道的RPC内核细节!(第93讲,万字长文,值得收藏)

2. 第二行:序号4个字节(1表示第一个属性),属性长度4个字节(长度为9),接下来9个字节是属性名(”user_name”),属性值长度4个字节(长度为8),属性值8个字节(值为”shenjian”),共29字节;4. 第四行:序号4个字节(3表示第三个属性),属性长度4个字节(长度为8),接下来8个字节是属性名(”user_name”),属性值长度4个字节(长度为4),属性值4个字节(值为35),共24字节;这是一个非常细节的问题,要是让你来把“对象”转化为字节流,你会怎么做?

2025-09-05 08:17:25 759

原创 告诉我!微服务,究竟拆分到什么粒度才合适?(第92讲,长文收藏)

如果所有的数据访问都通过一个服务层来访问,那么一行代码出故障,就将影响整个服务,所以更合理的做法是在服务层进行拆分。在业务不是特别复杂的时候,这不失为一个快速分层的方案,一旦业务变得复杂,服务层会变得非常重,成为耦合焦点。数据访问服务最初是从DAO/ORM的数据访问需求过来的,所以有些公司也有一个数据库一个服务的玩法。则只有一个统一的服务层,用户信息,好友信息,群组信息,消息信息都通过这个服务层来访问。这样的话,一个服务出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服务,与此同时,数据层也按照业务垂直拆分开了。

2025-09-03 08:16:07 618

转载 小Leader应该精进技术,还是提升管理能力?

你是这个业务的owner,你的思考是什么,你的管理方式是什么,你的价值是什么,你和你的团队成员的成长点在哪里”。当然,咱也不能学诸葛亮一样事无巨细的干活,一定要把对自己业务最关键最核心的事情抓在手里,其他周边事宜可以丢给手下人去干,越周边的事对能力要求越低,容错率高,难度就小,让他们放手去干,你也别吹毛求疵了。年经验的程序员眼里,我们敬重的leader,永远是技术NB,能提供技术上指导的人,永远是能亲自上手的人,编码搭建框架的人。如果带的人不超过二三十个,还是专心整技术,要不然,大家都不服的。

2025-09-02 20:36:23 97

原创 我性格内向,适不适合做管理?(好想一辈子只写代码!)

对于管理风格,我的看法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的人威严强势,有的人温婉柔和,有的人性格内向,没有哪种性格能做管理,哪种性格不能做管理一说。张小龙,李彦宏,周鸿祎,雷军,傅盛... 这么多成功的管理者,企业家都是内向的工程师出生,张小龙还社恐呢,却做出了最流弊的社交平台。,心思细腻,经常鼓励员工,很在意员工的感受,给员工足够多的支持与信任,给人以朋友或教练的感觉,团队氛围很好。学习,实践,提升,掌握了相关的能力之后,我发现,内向的性格和管理能力,关系真的不大。,虽然,周围的同事都不相信。

2025-09-01 08:15:59 368

原创 微信为什么做不到,群消息的时序一致性?(第91讲,收藏)

数据库的主从架构,上游分别发起了op1,op2,op3三个操作,主库master来序列化所有的SQL写操作op3,op1,op2,然后把相同的序列发送给从库slave执行,以保证所有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就是利用“单点序列化”这个思路。为了保证文件的可用性,一份文件要存储多份,在多个上游对同一个文件进行写操作时,也是由一个主chunk-server先序列化写操作,再将序列化后的操作发送给其他chunk-server,来保证冗余文件的数据一致性的。

2025-08-29 08:16:54 1078

原创 Google:BigTable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第90讲,收藏)

BigTable,很多人对它耳熟能详,但其工程架构并没有什么巨大的创新,今天和大家聊聊,Google为什么要发明BigTable,它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如上图所示,仍然是二维table,通过URL+Time来瓶装key,也能够实现,存储同一个URL,在不同Time,的不同content、author。Google Analytics要给站长展示其网站的流量PV,独立用户数UV,典型访问路径等,以帮助站长了解站点情况,优化站点。画外音:我去,相当于,被抓取的URL集合,只会无限增大,趋近无穷。

2025-08-27 08:15:35 893

原创 你猜,微信多点登录+消息漫游,是如何实现的?(第89讲,超长文)

画外音: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端只能登录一个实例,例如同一个QQ号,在pc1上登录,再到pc2上登录,后者会把前者踢出,pc1会收到通知“你已在别处登录xxoo”。A2端虽然收到了所有B回复的消息,但消息其实是在A1端发出的,故A2端只知道聊天消息的一半(所有B的回复),缺失了聊天的上下文(所有A1端的发出)。当用户A(phone端)给用户B发送消息时,除了要投递给B的所有多点登录端,还需要投递给A多点登陆的其他端(pc端),如上图中步骤4与步骤5。但如果要支持“换一台机器也能看到历史的聊天消息”,

2025-08-25 08:16:19 1063

原创 心里门儿清,嘴却像被粘住?(程序员,你是不是经常这样?)

过程中难免会有变更,如何理解变更、说清其对技术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场景,且会深度影响项目团队的协作效率和交付质量。一个老旧系统的改造重构项目,面向公司全员,产品需求文档分散且庞杂,但该涵盖的内容都写了。在沟通过程中,不少人缺乏倾听的技巧:没听完对方的表达,就臆测内容、打断对方,急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作为负责人,在与团队成员沟通后,我了解到:前端开发在表达过程中态度强势,过于强调这些调整对前端项目的收益,无视后端的反馈,导致后端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陷入对抗情绪,无法理性表达事实,形成了恶性循环。

2025-08-24 18:31:03 1137

原创 为什么我会觉得,管理岗好虚!(心里好慌...)

就需要我们逐步学习和了解管理者的定位,认知,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像程序员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一样去掌握它们,才能消除内心的失控感。如果我没有认识到这个价值,大概率是我自己的原因。程序员,要掌握编程语言,数据结构,设计方法,我们对它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很熟悉,所以安心。到了一个新的角色,对角色定位,思维模式,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不了解,恐慌和焦虑,是正常的。:结合业务做好架构,高可用,高性能,可扩展,这样的架构师,经理喜欢,有价值;技术人,架构师,经理,只是分工不同,在不同岗位发挥价值,有着不同的能力模型。

2025-08-22 08:15:37 882

原创 跳脱职场小河,拥抱大海:那些早已启航的人在做什么?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想着终有一天会离开职场,就不会以公司的期望作为自己的期望,你会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岗位、方向,并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让公司看到这个岗位和方向的价值,从而能够借助到公司的资源,成就你对自己的规划。多年前,有一些做项目的软件企业,经济环境好,项目多的时候,这些企业最看重的就是项目经理,你会发现很多项目经理都是程序员背景,因为这些企业经常做的就是把技术能力成长较快的研发人员,转型为项目经理。职场是不确定的,不是只有努力和能力这两个影响因素,还有人与人之间的频率,尤其是你和你领导之间的频率。

2025-08-21 20:36:25 802

原创 焦虑到底是什么,我该怎么破?(深度思考,强烈推荐)

我们不能用概念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要通过行动去调整自己的状态。这里说的技巧是指,当我们感到焦虑向别人寻求陪伴的时候,请明确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怎么帮助你,我们希望他做什么说什么。当我们发现自己有某种惯性的焦虑反应的时候,可以试着去找找焦虑的源头,有一个方法,叫做写。每一个焦虑背后有一个我们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是我们对眼前发生事情的观点和评价,也是对未来的主观推断,我们需要抓到让自己焦虑的那个背后黑手。1. 其实,我正在为我当下的焦虑情绪而感到焦虑,因为我没有具体分析我的焦虑,而停留在我很焦虑的表面上;

2025-08-20 20:35:00 782

原创 一篇文章讲清楚,过载保护+负载均衡(第88讲,超长文)

1. 假设ip1,ip2,ip3的处理能力相同,可以设置weight1=1,weight2=1,weight3=1,这样三个service连接被获取到的概率分别就是。这样的话,不但能借助“动态权重”来实施动态自适应的异构服务器负载均衡,还能在客户端层面更优雅的实施过载保护,在某个下游服务器快要响应不过来的时候,给其喘息的机会。1. 用一个动态权重,来标识每个service的处理能力,默认初始处理能力相同,即分配给每个service的概率相等;

2025-08-20 08:15:31 1018

转载 为了保护源代码不被员工泄露,你猜公司都想了哪些招?

小公司就更没什么了,你代码再牛逼毕竟承载的业务就那么大,全套复制出去别人也不一定看得上,写得再好好得过知名的开源项目么?普通的研发,接触到的代码本来就很表层,而且范围通常也不会很广,仅限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你复制出去有什么用?每一台接入的终端,都需要接入认证。大多数公司的代码,其实对于外界来说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是管理者误以为有价值,才浪费资源去防止泄漏。当然,比方说像陈冠希这样,那是需要严格防止泄漏代码的,那么上虚拟化是业界最成熟的方式。下策,学银行,每天下班,老板把源码锁进保险箱,别笑,真有这么干的。

2025-08-19 20:35:51 369

原创 一篇文章讲清楚,接入层架构演进?(第87讲,超长文)

好吧,不管是使用lvs还是f5,这些都是scale up的方案,根本上,lvs/f5还是会有性能上限,假设每秒能处理10w的请求,一天也只能处理80亿的请求(10w秒吞吐量*8w秒),那万一系统的日PV超过80亿怎么办呢?facebook,google,baidu的PV是不是超过80亿呢,它们的域名只对应一个ip么,终点又是起点,还是得通过DNS轮询来进行扩容。假设tomcat的吞吐量是1000次每秒,当系统总吞吐量达到3000时,如何扩容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DNS轮询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方案。

2025-08-18 08:15:50 1390

原创 社群104天,阶段性总结(为牛人点赞!)

加入社群106天,阅读200.26万字,读完9本书,运动里程752.53公里,体重减少5斤,输出88个非打卡主题,累计输出11.68万字。3. 已读完的书:《个人IP变现》《起号》《突破》《拐点》《变量7》《全球科技通史》《决胜大模型》《大模型极简开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4. 减重不是目的,但104天下来,体重减了5斤,第一期的打卡活动,户外行走居多,第二期开始按课程进行跑步训练。3. 继续输出打卡,达到连续输出125天的目标,每天至少100字,可以输出思考、总结、反思、阅读笔记等。

2025-08-16 20:36:06 1181

原创 我就是用这个工具,实现自己职场的快速提升的!(我最内核的思维模式)

发现没有,通过元认知深度思考,很多问题,自己就分析解决,并转化为行动了。行动:和老板沟通一次,了解老板对我“成绩”的看法,了解老板对我的具体要求,以及给我的具体建议,针对性改善,对于误解的部分,进行澄清。社群里,微信群里,有很多讨论,提问,观点…提问者大概率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瓶颈,想要突破,所以在社群里提问(觉察到问题,是非常好的开始)。我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也经常四处提问,渴望得到“灵丹妙药”,来立刻解决自己的遇到的问题。上面那个哄娃吃饭,“还不过来吃,我数三个数,1,2,3…

2025-08-15 08:36:08 1173

原创 就这样,我错过了职业生涯中三次最重要的机会(怪我自己,没把握住!)

那时,我们大学有位教授在武汉创办了公司,导师认可我的能力,给我开出的薪资和深圳差不多,都在 4000 元左右,所以我最终决定留在武汉,没去深圳。那些进入腾讯和华为的同学,借着深圳大发展的东风,有的负责 QQ 音乐项目,有的在华为担任不同岗位,至今仍活跃在各自领域,还在深圳买了房。凭借华为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他收获颇丰,职级提升很快,年薪百万,巅峰时能达到两百万,职业发展十分顺利,取得了不俗成就。我在日本外包公司有个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同事,后来去了东京,进入东软在日本的子公司,如今已是东软日本的第三号人物。

2025-08-14 20:35:47 1283

原创 凭什么,晋升的居然不是我?(本月直播)

我想知道,技术晋升述职答辩,评委都关注什么?为了能够更深入的讨论一些大家遇到的问题,计划增加一些公域直播,在社群内发布主题,带上特殊标签,对问题or困惑进行描述即可。“同一个项目,我是架构师,凭什么,晋升的居然不是我?2. 来源与大家遇到的,关注的问题or困惑;40岁,创业2个月了,人生总得做点啥...选择一些大家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来探讨互动。40岁,创业2个月了,人生总得做点啥...,特殊标签定为 #职场晋升2025。

2025-08-14 18:20:00 719

原创 为什么说,MapReduce,颠覆了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第86讲)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不管是跨进程的分层架构,还是进程内的MVC分层,都是一个“数据移动”,然后“被处理”和“被呈现”的过程。(3) reduce函数,由于有M个输入数据源(M个map的输出都有一部分数据可能对应到一个reduce的输入数据),所以,:数据从数据库和缓存里,转移到service层,到web-server层,到client层;:业务服务,数据服务,基础服务,对上游提供友好的RPC接口;:接收输入数据,产出“分”的数据,集群部署M=1W个实例;

2025-08-13 08:15:59 1115

转载 中国最顶级的数据库技术大会,是哪一个?(送福利)

两大主场,17个分会场,一定能找到你感兴趣的专题。时间:8月21日-23日(三天),比较TOP的公司都会参会分享。近百个主题,一定有你感兴趣的!三天大会,开场在即,巨折优惠。扫码,点“立即购票”,巨折优惠。整体日程与专题如何?

2025-08-11 18:20:00 523

原创 MapReduce经典设计,给了我们哪些架构启示?(第85讲,超长文)

Google网页抓取,分析,倒排的多个应用场景,当时的技术体系,解决不了Google大数据量高并发量的需求,Google被迫进行技术创新,思考出了这个模型。上述词频统计的分区函数,就不是负载均衡的,有些reduce实例处理的单词多,有些reduce处理的单词少,这样就可能出现,所有reduce实例都处理结束,分治法,是将一个大规模的问题,分解成多个小规模的问题(分),多个小规模问题解决,再统筹小问题的解(合),就能够解决大规模的问题。最早在单机的体系下计算,输入数据量巨大的时候,处理很慢。

2025-08-11 08:15:35 1060

原创 我选的这条路,到底有没有前途?

受大龄焦虑和合同可能不续签的现实影响,我开始更在意岗位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是否具备不被轻易替代的缓冲力。曾经很在意是不是“大厂”,想看看那些我没经历过的团队是怎么做事的。相比之前把“薪资最大化”放在第一位,现在的我更关注——能否积累出确定性的能力,让自己不被时代淘汰。3. 尝试启动“小规模变现”路径,比如工具产品、训练营、咨询服务等,验证“一人公司”模型的可行性。逐渐发现,所谓“有前途”的岗位,归根结底是能否让我在三五年后变得更自由、更不受限。2. 建立“可独立输出价值”的能力模型,打造我的“一人公司”;

2025-08-10 20:35:49 966

转载 想知道那些编程大佬是不是代码都能记住,不用查就能啪啪啪打出来呢?

大家可以想象下,如果是语法不会,一个入门的人看书,估计一个月就会,如果基础问题不会解决,用半年时间看些实际问题,也能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但如果说搭建(高并发)框架,或者排查此类问题,或者根据业务调整框架的参数,这些没个。3、一定得在工作中,通过看日志,通过复盘大神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点点了解组件的底层,以及可能出问题的点,这个过程很枯燥,也很累,但熬过去了,能力就提升了。5年经验,未必能成,所以大佬的价值就在这里,他们的技能,别人没法轻易掌握。2、到小公司,技术上就你是主管,可以很轻松地拿性价比很高的工资。

2025-08-09 20:36:04 455

原创 程序员的35+焦虑,为何在我看来,是一个伪命题?(你焦虑吗?)

价值交付相同的前提下,企业如果保留冲劲弱+薪水高的员工,淘汰冲劲强+薪水低的员工,才是最大的不公平。案例:“我年龄太大了,思维和精力赶不上年轻人了,我不适合学AI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想?2. 我是被迫的,这样我就可以在道德上免责,减轻自己的愧疚感,逃避现实的压力;我要面对的,不是自己年龄增长的问题,而是技能,冲劲,薪酬预期的问题。对于我的年龄焦虑,我尝试的站在企业,站在公司的视角思考这个问题,4. 我要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年龄增长,而是技能、冲劲、收入预期;3. 不学习是我的目的,不学习就是我的主动选择;

2025-08-08 20:36:23 860

原创 GFS经典设计,给了我们哪些架构启示?(第84讲)

画外音:当有chunk-server挂掉,master能检测到,并且知道哪些文件存储在chunk-server上,就可以启动新的实例,并复制相关文件。2. master会轮询探测chunk-server的存活性,保证有chunk-server失效时,chunk-server的状态是准确的;画外音:MySQL的主库是写瓶颈,GFS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每个文件的主chunk-server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实例的写请求也是均衡的。这样的好处是,读操作只要一个chunk读取成功,就能返回读成功(读吞吐会提升)。

2025-08-06 08:36:09 1307

转载 为什么程序员总是发现不了自己的Bug?

有的更甚,正常跑,99.99% 都没事,只有很特殊的那 0.01% 的例子里才会产生 bug。比如我要10个苹果,一般来说,程序都会给我10个苹果,但是在星期二下午四点,如果恰好下中雨的话,向它要苹果,它会给我10个榴莲。比如之前的例子,如果需求不是“给我10个苹果”,而是“给我一些能吃的东西”,那么吐出3个梨子和10个榴莲的程序就不算 bug。又要对付复杂精细的需求,又要没有 bug,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甲方反馈:能喝到了,只能喝一点点,然后就再也喝不到了。甲方反馈:喝不到水,能看到水,但是喝不到。

2025-08-05 20:36:26 426

原创 负载均衡,架构师到底需不需要了解这玩意?(第83讲)

DNS-server对于一个域名配置了多个解析ip,每次DNS解析请求来访问DNS-server,会轮询返回这些ip,保证每个ip的解析概率是相同的。画外音:站点层可以存储session,但强烈不建议这么做,站点层无状态是分布式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session最好放到数据层存储。:按照访问用户的ip哈希值来路由web-server,只要用户的ip分布是均匀的,请求理论上也是均匀的,,一般来说,新注册的用户会比老用户更活跃,大range的服务请求压力会更大。

2025-08-04 08:35:37 961

原创 技术不是最强,资历不是最老,怕下属不服我,怎么办?

然而,遇到复杂问题,尤其是技术选型和决策的关键时刻,他们往往需要我的指导才能做出最终决策。我逐渐意识到,我的优势在于既能理解这些技术强者的思维方式与报告,又能从更全面的视角审视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定义,往往是管理者体现自身价值与能力的方式。然而,技术背后的思维逻辑和多元化视角,反而是大多数人欠缺的。我担任团队管理者多年,不太记得刚上任时是否担心被下属取代,但如今我十分确定,并不担心被团队里技术更强的人替代。相反,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我会常进行实时复盘,提醒大家跳出技术思维,培养多元化思维习惯,并帮他们总结。

2025-08-03 20:35:48 688

转载 互联网已经将绝大部分信息差抹除了,为何大部分人依旧无法获得大幅突破?

60%,片面的占20%,正确但碎片化无用的占10%左右,真正有效的,系统化的不到1% 但那少的可怜真正可以让你进步的信息,在你有一定的水平之前,你是判断不出来的。我有七八年的时间是在网上学声乐的,免费的,收费的信息,只要能获取到的我大多数都去获取了,但这七八年的时间和金钱基本上就是浪费了,甚至还耽误了纠错的时间,巩固了错误的习惯。拿唱歌举例,在互联网上,你在网上能找到的,系统性的,免费的,科学的声乐教学,几乎是没有的。最终的结局大概率就是学了好多年,自以为自己很懂,实际上在专业的人眼里啥也不是。

2025-08-02 20:35:54 366

转载 公司有起色后,为什么都是技术合伙人被踢出局?(3KW+阅读)

就好比我们要开一个饲料加工厂,需要的机器设备,直接去采购的话要10万元,自己研发自己DIY的话,也只值10万元,勿过度沉迷在机器研发上,只要机器不罢工,饲料厂的效益,主要还是看你的原材料成本,你的销售渠道。不找外包,自己招程序员的话,这个APP至少需要两个程序员,找5年经验的程序员,至少也得开15K的工资吧,那么一个月的成本就是3万,10个月就30万了,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也是扛不住的。马化腾之所以能牢牢掌控腾讯,原因之一:有一些涉及腾讯的,非常重要的东西,是以马化腾私人名义注册的公司,授权给腾讯使用。

2025-08-01 18:36:04 373

原创 我的心态,心情,行动,都是我自己所说了算!

既然我们能改变,既然我们有选择,那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做出哪些让我们事后懊悔,让自己愧疚,觉得自己没用的所谓“不明智”选择呢?于是,有了我进一步的觉察与蜕变:我的每一步,其实都是我的主动选择。2. 我一直掌握着主动权,我的心态,心情,行动,都是我自己所说了算;我找了一个“我没有时间,我工作忙”的理由,完成自己的逻辑闭环。所以我找了一个“我不善于沟通”的理由,完成自己的逻辑闭环。1. 我不但有选择,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已经是我的主动选择;我找了一个“我年龄太大了”的理由,完成自己的逻辑闭环。

2025-07-31 20:36:05 698

转载 19:00直播,欢迎来玩...

2. AI时代,程序员如何提升自己的行业竞争力?主题:AI 抢饭碗?快来看新时代职业规划指南。1. 和主持人对谈,主持人会规划一系列问题;3. AI时代,架构师应该掌握哪些能力?4. AI时代,如何提升我们的编码能力?1. AI时代,职场中怎样才能升职呢?时间:7.31日(今晚),19:00。欢迎大家来玩,19:00准时开始。地点:在线直播(腾讯组织的)3. 回答弹幕中的问题;2. 和部分观众连麦;

2025-07-31 16:19:59 366

转载 朋友出书了,多模态的...

作者团队,不空谈理论,而是将实际工作中所需、所用的关键技术、最佳实践与踩坑经验融入书中,内容深度契合工程实际落地需求。等大模型的崛起,在全球引发结构性震动,其核心能力之一正是对多模态信息的理解与生成。个综合实战案例(直播视频分析、医疗领域应用),提供完整案例代码,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特征级、决策级、模型级及混合级四大融合策略与方法,直击多模态核心。》(全彩印刷),现已震撼上市,从理论到代码,推荐给你。全彩印刷,质量上乘,新书上架,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入手。其六,代码丰盈,即学即用。

2025-07-30 21:35:00 370

原创 流量涨了10倍,我该加多少机器(第82讲:容量评估)

假设,58同城要做一个APP-push的运营活动,计划在30分钟内完成5000w用户的push推送,预计push消息点击率10%,如何评估push落地页系统的总访问量?画外音:一般来说,1%的流量到数据库,数据库500QPS还是能轻松抗住的,cache的话QPS能抗住,需要评估cache的带宽,假设不是瓶颈。好了,上述步骤1-4已经得到了峰值QPS是5000,单机QPS是1000,假设线上部署了2台服务,就能自信自如的回答技术老大提出的问题了。额,我仍是日更,平台更新了推送规则,即使关注也收不到推送。

2025-07-30 08:35:50 1068

原创 我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很多人都这么想)

后来要求自己写好文档,在开发过程中将自己想到的任意点全部记录在文档中,并且在测试上线前都会过一遍文档,把之前记录的问题全部解决,并且在第二遍第三遍过文档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两年前工作一团乱麻,处理事情上思路不清晰,可能会遗漏一些关键的点,存在造成重大事故的风险,同时自己也提心吊胆心里没底。不是这样的,我是一个上进的人,这么多年的努力不应该就只是这样吧,应该更好一点,可以做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事情。因为记录文档,在开发测试上线过程中思路更清晰,倒逼自己不偷懒,不抱有侥幸心理。

2025-07-29 20:36:20 703

原创 微服务架构的6大好处,这一篇就够用了(第81讲,长文收藏)

业务线A的table-user与table-A耦合在了一起,业务线B的table-user与table-B耦合在了一起,业务线C的table-user与table-C耦合在了一起,结果就是:table-user,table-A,table-B,table-C都耦合在了一起。随着并发量的越来越高,用户数据的访问数据库成了瓶颈,需要加入缓存来降低数据库的读压力,于是架构中引入了缓存,如果没有统一的服务层,朋友,或许你问错了问题,“怎么做”之前,先得了解“为什么做”,“大家都在做”,并不是我们也要做的理由。

2025-07-28 08:35:47 864

原创 我性格内向,到底适不适合管理?

如果说不匹配的,可能自己想要的,和老板认为的你该发挥的作用范围,有些不匹配,我会在找到比较合理办法,做了比较充分的学习准备的时候再去汇报和争取。我想多半是因为,此时你站的角度高度不一样,手中的权利也不一样,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是为更高层面的结果负责。愿意出头,愿意上进,碰到问题愿意站出来承担,愿意想尽办法解决的,敏感捕捉问题,善于团结他人,有方法有规划等都是对管理有正作用的特质。先观察表现,能力强不听话,先讲道理,讲目标,给配合,多次沟通,最后再看表现,改好则留,不好则换,不能占着位置不作为。

2025-07-27 20:36:25 800

原创 很多人的口头禅:我也没办法呀...(我们到底有没有选择)

3. 你给了你成为受害者的理由,掩饰了你的自卑,帮助你获取了同情,减轻了你的压力啊;1. 接纳喜欢逃避的自己,接受喜欢找理由的自己,他只是想保护我们;但似乎“我没得选”“我是被迫的”“我也是受害者”,都经不起推敲。2. 和业务聊,和产品聊,和下属聊,和老板聊,突破自己;2. 你看,我为了家庭,努力工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2. 你是完美主义,你害怕犯错,所以我帮你规避失败;1. 我脂肪肝,我高血脂,我尿酸高,我多不容易;1. 我在帮你呀,你做不到,所以我帮你提前放弃;

2025-07-26 20:35:40 1063

原创 40岁,一个人创业,自己下场(7月直播)

加入3天内可以无理由自助退款,大伙可以利用这个bug/feature,白嫖社群的直播,白嫖社群的资源3天。,执行力模块,算是作为对“最小化行动法”的补充吧,以帮助大家职场更快的进步。关于执行力,真的不是毅力的问题,而是工具和方法... 咱们直播间面聊,画外音:当然,如果发现星球内有宝藏,欢迎留步,未来10年一起进步。完成作业,参与打卡,领取福利,发布主题,进行1v1提问...2. 决策,启动,持续,应变,哪一项最难?有朋友问我,我没有加入社群,如何体验直播?为什么我之前知道,但做不到,行动力差?

2025-07-25 18:20:00 685

转载 AI,会导致大量失业,还是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什么两种观点截然相反)

在第一个例子里面,原来一年十个工人只能纺一锭纱,现在换成机器了,一台机器有一个人操作就够了,也能纺一锭纱,人们的思维模式是假定需求不变,这下完了,有九个人失业了,但是结果是,技术进步让纱变便宜了,寻常百姓也可以穿好多衣服了,原来全社会就需要一锭纱,现在我们花一样的价钱,雇十个人纺十锭,你说一样价钱多给你九锭你不要?我发现大家(包括我自己)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设定太多的基本假设,假定一切是不变的情况下,突然提高某一个指标,然后得出一些结论,这是实验室的方法,但绝不是思考社会问题的路线。

2025-07-25 08:26:03 321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