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哈叔的职场微课堂(ID:haerg7)
在2017年的时候,一位85后读者曾和我探讨过一个问题:什么决定了一个职场人的层次和前途?
这位读者是名校毕业,当时已在公司服务了六年,而她的部门主管却是一个92年的姑娘,来公司不过才三年时间。
她笑称,小姑娘刚来的时候,有不懂的会问她,现在反倒颠了个,姑娘成了她的顶头上司。
为什么有些人能迅速打开局面,成长很快,发展势头很猛,而有些人却始终停留在原地呢?
我们聊了很多,最后的总结是:态度决定高度。
一个层次低的人,难以成长的人,通常会将三句话挂在嘴边:
1. 这我不会做;
2. 这为什么要我做;
3. 这不关我的事。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28岁,月薪3万左右,年终奖金高达六位数。
聊到这个问题时,她表示无比认同,从刚毕业时的月薪3000多到现在月薪30000,这一路走来,她深知「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所以,今天再次聊一聊这三句话,希望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 、这我不会做
在工作中,很多职场人会将「我没做过」、「我不会做」、「没人教过我」等诸如此类的话挂在嘴边,婉拒上司安排下来的工作,或为自己的工作失责叫屈。
而且,说这些话的时候,往往特别地理直气壮。
我认为,有这种习惯的人,是很难快速成长的,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注定会很有限。
很多事,如果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就能找到答案。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管理者,给下属交代了一件事,得到的问答是,哎呀,这个我不会啊,之前没做过。
你会是什么心情?又会如何看待这位下属?
我想,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这样的下属吧。
同样的情况,如果回答再多一个转折,结果往往会完全不一样。
你可以坦诚自己不会,之前没有做过,但你一定要拿出态度来,我可以去学,给我一点时间,我可以搞定的。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结局往往也会不一样:前者容易被忽视,后者更容易受到青睐。
愚者错过机会,弱者等待机会,而强者把握机会。
还有一点,大多数的工作,其实都轮不到拼天赋,靠努力程度就能分出一二三四的层次出来。
只要你肯付出精力和时间,都是可以学会,能够做好的。
所以,别再说「我不会」、「没做过」之类的话,有时候也要逼一逼自己,别过得太安逸了。
02、这为什么要我做?
我不建议做一个老好人,但更不建议做一个懒人。
因为都无法令人成长,前者会被各种琐事牵绊,忙得没时间成长,后者是闲得没机会成长。
很多职场人会将「为什么要我做,这又不是我的事」诸如此类的话挂在嘴边。
在职场上,这样的人是很多的。
工作多一点,就满腹怨言,一肚子不高兴,向身边人吐槽不断。
有这种习惯的人,基本不会混出什么名堂来,一是因为这种性格容易令人生厌;二是因为这样很难成长。
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人喜欢一个让他做点事就满腹牢骚的人。
如果你实在做不了,或者不想做,那就直接讲出来,不要在背后瞎逼逼,不要一脸怨气,既没有一丁点作用,还惹人烦,吃力不讨好。
另外,如果你真的想快速成长,多做一点事,多接触一些东西,是绝对有好处的。
所以,不要在上司安排任务下来时,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要么找合理的理由拒绝不做,要做就欣然接受,别付出了辛劳,却又不讨喜,这是最不划算的事。
也不要在背后随意向同事吐槽和抱怨,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职场上更是如此,请谨言慎行。
03、这不关的事,不能怪我
在职场上,有一种人我是比较讨厌,什么样的人呢?
遇事就甩锅的人。
有功劳,就站出来;出问题的时候,就往后退,常将「这事不赖我」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将自己撇的一干二净。
职场上,这样的人也是很多的。
这既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也体现了其人品,而这样的人,大多混得都不太好。
从老板的角度讲,遇事就急于撇清自己,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的下属,没有责任感,难堪大任。
从同事的角度讲,没有人愿意和一个为了自保而推卸责任,牺牲别人的人一起共事,太没安全感。
这年头,没几个人是傻子,被坑过一次,往往就不会再二次入坑,人品不好的人,在职场上是走不远的。
很多时候,勇于承担比急于推卸,给人的印象会好很多,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多。
所以,不要再说「这不关事」之类的话了,这真得挺讨人厌的,也会严重限制你的发展,成为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态度决定层次和高度,那些成长很快,上升很快的人,几乎都赢在工作态度上,没有几个是敷衍了事,怨言不断的。
有时候,成功并没有那么复杂,你只要用心做人做事,就会比大多数人做得好。
各位可以在文章下方的「写留言」处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作者简介:哈叔,喜欢用历史解构职场,文字接地气,通俗易懂,简练精辟。新浪微博:哈叔微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