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研究生(1995-1998)
(本专题是一个系列连载,记录了一个老华为人的奋斗史,仅供各位在疫情期间自立自勉!)
--------------------------分割线---------------------------------
研究生开学,给保送的十八位同学每人发了一本英语词典。词典丢了,但我把词典里写了字(一九九五年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纪念,武汉工业大学研究生处)和盖了章的那一页保存了下来,小小的毛笔字写的非常漂亮。
本科学习的是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变成了固体力学专业,导师是我们的系主任(后变为了院长)。导师是新三届的考生,比我大24岁,写的专著里全部是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公式,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导师的厉害。
我们这一级,全校一共有120多个研究生。大部分都住在一层楼里,30几个房间,每个房间住三个人。一层楼里,各个专业的都有。我们宿舍住了一个工作了八年再考取研究生的同学,他做工业设计的,给我们这帮工科生搞了点艺术启蒙。
研究生每个月有227元的固定补助,导师会再给一些,勉强维持基本生活。但是贫穷依旧,想买东西肯定是不可能的。当时,有个被分配到武汉某个设计院的同学,工资只有三百多,不到四百。我们周末去他那里,我们也只是搞点简单的东西吃。
1996年的时候,计算机开始普及。我发现我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于是就跟着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们上了几门课程,也和计算机系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