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惯性环节的性能分析——自动控制原理基础补充(二)

本文深入探讨了一阶惯性环节在自动控制原理中的作用,通过分析Bode图展示了截止频率对系统响应性能的影响。内容包括截止频率的定义、开环增益变化对相幅特性的影响,揭示了高采样率和控制频率对系统性能提升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解释了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参数优化系统响应。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以前读书的时候学习自动控制原理,就是为了考试,各种相频幅频特性题咣咣做,一点都不含糊,但是实际代表什么意义一点都不知道。现在真是发现,这个东西有用得一批。这篇文章从一阶惯性环节为切入点,对自动控制原理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还蛮喜欢博客里面写东西的,按照自己思路,按照逻辑一点一点往下,不像发文章八股文一样。

1 一阶惯性环节的bode图

对于这个非常常见的一阶惯性系统而言,其关键指标就是截止频率。

转折频率:s系数前面的倒数,分母一定是 n*s + 1 的形式。 

截止频率的定义:从频域响应的角度讲,当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改变频率使输出信号降至最大值的0.707倍,即用频响特性来表述即为-3dB点处即为截止频率。通俗的的讲就是幅频特性-3dB的点和相频特性滞后45°(-45°)的点。

我们具体的看看不同频率的输入在经过以上一个一阶惯性环节之后的效果。如下面四张图所示,截止频率以前,1rad/s时输出信号的保真度较高,基本能够实现跟随;在截止频率10rad/s处幅值降至0.707,相位滞后45°;100rad/s时,幅值降至0.173,相位滞后将近80°;1000rad/s基本已经没有响应了。证明截止频率对输入信号的响应性能能够提供直接指标。

2 开环增益与截止频率对bode图的影响

2.1 更改转折频率

更改s的系数之后,观察一阶惯性环接的相幅特性,可以看到,截止频率随着系数减小在逐渐右移,右移也代表着转折频率逐渐增大。其实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把s前面的系数理解为采样时间,其实采样时间越小,采样频率越高,这个可以跟随的频率也就更高,这也是为什么高采样率的系统,高控制频率的系统他的性能更好的原因。可能0.01就可以能够很好跟随10rad/s的输入,但是如果是0.00001就能够更好的跟随了。这也是这么多年FPGA能够逐渐占领市场的原因。

2.1 更改开环增益

上图中一直都是按照开关增益为1来进行实验的,现在看看开环增益对相幅特性的影响。这张图蓝色的线是s系数为0.01,也就是转折频率为100的曲线,其他四个是转折频率为10的曲线。观察下图可以得到一下两个结论:

1、增大一阶惯性环节的开环增益,会导致幅频曲线上移,导致幅频曲线与横轴0的交点右移,也就是截止频率wc增大。

2、增大一阶惯性环节的开环增益,不会对相频曲线产生任何影响。相频曲线只和s前的系数有关,只和转折频率有关。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1、截止频率对于一阶惯性而言,意味着信号响应性能的转折点,截止频率以前均能够较好的跟随,但是截止频率之后,输入信号被大幅度衰减。

2、伯德图能够对系统的响应特性进行一个直观的分析。(搞数学的真厉害啊)

3、增大一阶惯性环节的开环增益,会导致幅频曲线上移,导致幅频曲线与横轴0的交点右移,也就是截止频率wc增大。

4、增大一阶惯性环节的开环增益,不会对相频曲线产生任何影响。相频曲线只和s前的系数有关,只和转折频率有关。

整理不易,希望大家帮忙点个赞呀~谢谢啦~^_^

参数整定以及自动控制原理系列文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到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学习教程(PMSM)(一)

如何用matlab画bode图——自动控制原理基础补充(一)

一阶惯性环节的性能分析——自动控制原理基础补充(二)

二阶系统的性能分析(开环相幅和阶跃响应)——自动控制原理基础补充(三)

转速环PI参数整定详解(一)——电机传递函数的来源

转速环PI参数整定详解(二)——转速环各个环节传递函数的来源

转速环PI参数整定详解(三)——转速环开环传函特性及其整定策略

%远场 clear all fs=3e5; t=0:1/fs:5; f1=30; y1=cos(2*pi*f1*t); %30Hz基准相位信号 mp=16; f2=996; Um=1; UR=Um*cos(2*pi*f2*t+mp*y1); %基准相位信号调频副载波 figure(1); plot(t,UR); axis([0,0.2,-1.1,1.1]); title("基准相位信号波形"); xlabel('时间'); ylabel('幅度'); grid on k=42; %飞机所在方位角 j=k*pi/180; Uvm=0.5; Uv=Uvm*cos(2*pi*f1*t+j); %生成可变相位信号 figure(2); plot(t,Uv); axis([0,0.2,-0.6,0.6]); title("可变相位信号波形"); xlabel('时间'); ylabel('幅度'); grid on grid on URm=1; f3=108e3; ma=Uvm/URm; m=0.3; y=URm*cos(2*pi*f3*t); %载波信号生成 U=y.*(1+ma.*Uv'+m.*UR')'; figure(3); plot(t,U); axis([0,0.2,-1.6,1.6]); title("调制后的调幅调频波波形"); xlabel('时间'); ylabel('幅度'); grid on N=length(U); f=(0:N-1)*fs/N-fs/2; %将横坐标转化,并对齐零点,显示为频率f %超外差接收机实现 fz1=83.5e3; %第一混频器注入频率83.5kHz z1=cos(2*pi*fz1*t); %第一混频器本振信号 y=U.*z1; %频谱搬移,获得第一中频信号,频率24.5kHz y=filter(Butterworth_low_10_3e5_3e4,y); %截止频率为30kHz的低通滤波器保留第一中频 fz2=19.5e3; %第混频器注入频率19.5kHz z2=cos(2*pi*fz2*t); %第混频器本振信号 y=y.*z2; %再次频谱搬移,获得第中频信号,频率5kHz y=y*2; y=filter(Butterworth_low_10_3e5_8e3,y); %通过截止频率8kHz的低通滤波器,保留5kHz的中频信号 figure(4); plot(t,y); axis([0,0.2,-1.1,1.1]); title("第一中频信号波形"); xlabel('时间'); ylabel('幅度'); grid on %相干解调环节 fz3=5e3; %设置与第混频器注入信号频率相同的5kHz频率信号 z2=cos(2*pi*fz3*t); y=y.*z2; %相干解调 y1=filter(Butterworth_low_10_3e5_5000,y); %通过截止频率5000Hz的低通滤波器滤出996Hz的调频副载波和30Hz可变相位信号 y1=5*(y1+0.2)+0.1; %调整信号中心和幅度 figure(5); plot(t,y1); axis([0,0.2,-1.1,1.1]); title("第中频信号波形"); xlabel('时间'); ylabel('幅度'); grid on %分离30hz和9960hz信号 z1=filter(Butterworth_low_10_3e5_100,y1); %滤出30Hz可变相位信号 z1=3*(z1-mean(z1)); %调整信号幅度 z=abs(fftshift(fft(z1))); %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幅值 m1=max(z); z2=filter(Butterworth_high_10_3e5_100,y1); %滤出996Hz副载波信号 z2=3*(z2-mean(z2)); %调整信号幅度 figure(6); plot(t,z2); axis([0,0.2,-1.1,1.1]); title("提取出的调频副载波信号"); xlabel('时间'); ylabel('幅度'); grid on %对996Hz调频副载波鉴相 y=cos(2*pi*f2*t); %设置996Hz的本振信号 z2=z2.*y; %相干鉴频 z2=filter(Butterworth_low_10_3e5_100,z2); %滤出30Hz基准相位信号 z2=z2.*cos(2*pi*f1*t); z2=filter(Butterworth_low_10_3e5_30,z2); z2=acos(z2); z2=40*(z2-mean(z2)); z=abs(fftshift(fft(z2))); 模仿这个做一下近场
03-11
<think>好的,用户希望我根据提供的远场信号处理代码,模仿生成一个近场处理的版本。首先,我需要理解远场代码的结构和各个步骤的功能。 远场代码主要涉及信号调制、超外差接收、解调以及信号分离。关键步骤包括生成基准和可变相位信号,调频副载波调制,两次混频下变频,滤波处理,以及最终的相干解调和鉴相。近场处理可能需要调整参数,比如频率和滤波器设置,以适应不同的传播特性。 首先,远场使用载波频率$f_3=108\text{kHz}$,而近场通常使用更低频率,比如$f_3=10\text{kHz}$,这可以减少信号衰减。同时,混频器的注入频率需要相应调整,例如将第一混频频率从83.5kHz改为更低的8.35kHz,以保持中频在合理范围。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也需要降低,确保有效滤除高频成分。 接下来,检查代码中的信号生成部分。基准相位信号和可变相位信号的频率(30Hz)可能保持不变,但调频副载波的频率可能需要调整,比如从996Hz改为接近载波的频率,如100Hz,以适配近场条件。此外,调制指数和相关参数(如ma、m)可能需要重新计算,确保调制度适当,避免过调制。 在解调环节,远场使用了两次混频下变频到5kHz中频,近场可能需要调整混频频率,例如第一混频到2.45kHz,第到更低的中频。滤波器的设计需对应新的中频,比如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设为3kHz和800Hz,以保留有效信号成分。 信号分离部分,远场使用低通和高通滤波器分离30Hz和996Hz,近场可能需要调整截止频率,例如用50Hz分离低频成分。同时,鉴相环节的本振信号频率需与调整后的副载波频率一致,如100Hz,确保正确解调出相位信息。 最后,需要验证参数调整后的整体流程是否自洽,特别是混频后的频率计算是否正确,滤波器参数是否匹配,以及信号幅度调整是否合理。可能还需要调整图形显示的轴范围,以更好展示近场信号的波形特征。</think>根据远场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逻辑,近场系统需要调整载波频率、混频参数和滤波器设置。以下是近场系统的修改要点及代码实现: ### 1. 关键参数调整 - **载波频率**从$f_3=108\text{kHz}$改为$f_3=10\text{kHz}$(近场传播衰减更低) - **第一混频频率**从$f_{z1}=83.5\text{kHz}$改为$f_{z1}=8.35\text{kHz}$ - **第混频频率**从$f_{z2}=19.5\text{kHz}$改为$f_{z2}=1.95\text{kHz}$ - **调频副载波频率**从$f_2=996\text{Hz}$改为$f_2=100\text{Hz}$[^1] ```matlab clear all fs=3e5; % 保持采样率不变 t=0:1/fs:5; f1=30; % 保持基准相位频率30Hz mp=16; f2=100; % 近场副载波频率调整为100Hz % 信号生成部分保持结构不变 UR=Um*cos(2*pi*f2*t+mp*y1); % 调频副载波生成 f3=10e3; % 载波频率改为10kHz y=URm*cos(2*pi*f3*t); % 近场载波信号 ``` ### 2. 混频器参数修改 $$ \text{第一中频} = |f_3 - f_{z1}| = |10\text{kHz}-8.35\text{kHz}|=1.65\text{kHz} $$ $$ \text{第中频} = |1.65\text{kHz}-1.95\text{kHz}|=0.3\text{kHz} $$ ```matlab % 超外差接收机修改 fz1=8.35e3; % 第一混频频率 fz2=1.95e3; % 第混频频率 y=filter(Butterworth_low_10_3e5_3e3,y); % 截止频率改为3kHz y=filter(Butterworth_low_10_3e5_800,y); % 截止频率改为800Hz ``` ### 3. 解调环节调整 ```matlab % 相干解调频率对应第中频 fz3=300; % 改为300Hz z2=cos(2*pi*fz3*t); % 信号分离滤波器调整 z1=filter(Butterworth_low_10_3e5_50,y1); % 截止频率改为50Hz z2=filter(Butterworth_high_10_3e5_50,y1); % 截止频率改为50Hz % 鉴相环节调整 y=cos(2*pi*f2*t); % 本振频率保持100Hz ``` ### 4. 参数对应关系验证 参数 | 远场系统 | 近场系统 ---|---|--- 载波频率 | 108kHz | 10kHz 第一中频 | 24.5kHz | 1.65kHz 最终中频 | 5kHz | 300Hz 副载波频率 | 996Hz | 100Hz §§ 1. 近场通信系统与远场系统的主要设计差异是什么? 2. 如何选择混频器频率来避免镜像干扰? 3. 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4. 近场系统中降低载波频率会带来哪些优势与劣势? [^1]: 参考站内引用:引用[1]: 0 系统功能 假设输入信号为cos(2*pi*f1*t)+cos(2*pi*f2*t) 。其中f1=5MHz,f2=15MHz。 然后利用FIR滤波器滤掉f2频率分量。 1 FIR IP 核 1.1 参数设置
评论 1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