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既然你已经掌握了Web漏洞挖掘,接下来可以专注于二进制程序、移动端(Android/iOS)和物联网(IoT)漏洞的深挖。这三个领域技术门槛较高,但漏洞价值也更大(尤其是0day)。以下是针对这三个方向的系统指南:
一、二进制漏洞挖掘
1. 基础知识
• 必备技能:
• 熟悉x86/ARM/MIPS汇编语言。
• 理解程序内存布局(栈、堆、BSS段等)。
• 掌握常见漏洞类型:栈溢出、堆溢出(UAF、Double Free)、整数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漏洞。
• 学习路径:
• 阅读《逆向工程权威指南》《漏洞战争》。
• 学习CTF Pwn题目(平台:pwnable.tw、CTFtime)。
2. 工具链
• 静态分析:
• IDA Pro/Ghidra(反汇编与伪代码分析)。
• Binary Ninja(快速定位危险函数)。
• 动态调试:
• GDB(Linux) + Pwndbg插件。
• WinDbg(Windows内核漏洞)。
• Frida(动态Hook关键函数)。
• 辅助工具:
• checksec:检查二进制保护机制(如ASLR、NX)。
• ROPgadget:生成ROP链绕过DEP。
3. 目标选择
• 开源软件:如FFmpeg、ImageMagick(历史漏洞多)。
• 闭源软件:聚焦企业级软件(如杀毒软件、VPN客户端)。
• 操作系统组件:Windows/Linux内核驱动(需符号文件)。
4. 实战技巧
• 代码审计:
• 定位危险函数:strcpy
、sprintf
、memcpy
等。
• 跟踪用户输入传递路径(从网络/文件到内存)。
• Fuzzing:
• 使用AFL/**AFL++**进行模糊测试。
• 针对文件解析器(如PDF、JPEG)或网络协议。
• 漏洞利用:
• 绕过ASLR:利用内存泄漏漏洞获取基地址。
• 构造ROP链实现任意代码执行。
5. 资源推荐
• 书籍:《漏洞战争》《Practical Binary Analysis》
• 靶场:Exploit Exercises(Protostar、Fusion)
• 社区:看雪学院、Reddit/r/ReverseEngineering
二、移动端漏洞挖掘(Android/iOS)
1. Android漏洞
• 攻击面:
• 组件暴露(Activity、Broadcast Receiver)。
• 不安全的数据存储(SharedPreferences、SQLite)。
• 动态加载DEX/So文件。
• 工具链:
• 逆向工具:Jadx、JEB、Ghidra。
• 动态调试:Frida、Xposed框架。
• 流量分析:Burp Suite + 证书绑定绕过(JustTrustMe)。
• 漏洞类型:
• 反序列化漏洞(Parcelable/ObjectInputStream)。
• WebView漏洞(JS接口暴露、XSS)。
• 权限绕过(如android:exported="true"
配置错误)。
• 实战案例:
• 分析热门应用(如社交、金融类APP),寻找硬编码密钥。
• 逆向系统应用(如手机厂商预装APP),挖掘本地提权漏洞。
2. iOS漏洞
• 越狱环境:Checkra1n/Unc0ver越狱后获取Root权限。
• 工具链:
• 静态分析:Hopper、IDA Pro。
• 动态调试:LLDB、Cycript。
• 运行时分析:Objection(Frida封装)。
• 漏洞类型:
• 钥匙链(Keychain)数据泄露。
• URL Scheme劫持(如twitter://
未校验来源)。
• 沙盒绕过(利用CVE-2023-XXX实现容器逃逸)。
• 目标选择:
• 关注企业应用(如银行、加密货币钱包)。
• 越狱插件(Cydia Substrate)中的漏洞。
3. 资源推荐
• 书籍:《Android安全攻防权威指南》《iOS应用逆向与安全》
• 课程:Pentester Academy移动安全课程
• 漏洞报告参考:Google Project Zero、Zimperium博客
三、物联网(IoT)漏洞挖掘
1. 攻击面
• 固件漏洞:后门账户、硬编码密钥、内存破坏。
• 网络协议:未加密通信(如HTTP、Telnet)、默认凭证。
• 硬件接口:UART、JTAG调试接口暴露。
2. 工具链
• 固件分析:
• Binwalk:提取固件中的文件系统。
• QEMU:模拟运行固件(需解决依赖问题)。
• Firmadyne:自动化固件模拟。
• 硬件调试:
• 逻辑分析仪(Saleae):抓取UART/I2C通信。
• JTAGulator:自动识别硬件调试接口。
• 协议分析:
• Wireshark:抓取设备与云端通信。
• RouterSploit:自动化路由器漏洞利用。
3. 目标选择
• 消费级设备:智能摄像头、路由器(如TP-Link、D-Link)。
• 工业设备:PLC、SCADA系统(需专业知识)。
• 新兴领域:智能汽车(CAN总线攻击)、医疗设备。
4. 实战技巧
• 固件获取:
• 从官网下载(如firmware.bin
)。
• 拆解设备,通过闪存芯片读取(需编程器)。
• 逆向分析:
• 提取文件系统中的Web后台(如/bin/www
)。
• 分析守护进程(如/usr/sbin/httpd
)中的命令注入漏洞。
• 漏洞利用:
• 通过UART获取Shell,提权后提取固件。
• 利用默认密码登录Telnet,上传恶意固件。
5. 资源推荐
• 书籍:《硬件安全攻防大揭秘》《物联网渗透测试》
• 靶场:https://www.hackthebox.com/(IoT模块)
• 漏洞数据库:https://www.iot-inspector.com/
四、漏洞变现途径
- 漏洞赏金计划:
• ZDI计划(Zero Day Initiative):高价收购0day(尤其企业软件和IoT)。
• 厂商专项计划:如特斯拉、三星的漏洞奖励。 - 私下报告:
• 联系设备厂商或安全公司(如趋势科技、FireEye)。 - CVE编号:
• 通过CNA(CVE Numbering Authority)机构申请,提升漏洞影响力。
五、高效挖洞策略
- 批量自动化:
• 编写脚本批量扫描设备(如Shodan搜索暴露的Telnet端口)。
• 使用Nuclei模板扫描常见IoT漏洞。 - 关注供应链:
• 分析第三方SDK/库(如摄像头设备的通用SDK)。 - 追踪历史漏洞:
• 研究CVE的补丁差异(如Git提交记录),寻找绕过方法。
六、注意事项
• 法律合规:所有测试需获得设备所有者授权(如购买设备自行测试)。
• 风险规避:避免测试医疗设备、汽车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目标。
• 技术保密:未修复的0day避免公开讨论,防止被滥用。
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专注于高价值领域,逐步积累漏洞挖掘经验。建议从开源软件/固件入手,再转向闭源商业目标。保持对新技术(如5G、AI芯片)的关注,早期入场往往机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