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 AI 工作流
1.1 什么是工作流?
工作流(Workflow)是指为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而按照特定顺序执行的一系列活动或步骤,强调在计算机环境下实现自动化。
工作流就像一条流水线,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多个简单的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流程。
示例:包子铺的工作流
包子铺的工作流是标准化、重复性的过程,能很好地展示工作流的特点:
准备原料:采购和准备食材。
和面:制作面团。
制作馅料:准备包子的馅。
制作包子皮:擀面皮。
包制包子:将馅料放入包子皮中。
蒸包子:蒸制包子。
包装和销售:包装并销售包子。
每个步骤都需要按顺序进行,并重复执行,确保每个包子都符合质量标准。工作流的目标是通过规范化每个步骤,确保高效、稳定地完成整个过程。
输入和输出的概念 【较为重要】
在工作流中,上一步的输出通常是下一步的输入。例如,在“和面”步骤,面团来自于“准备原料”的输出,完成的面团则是下一步“擀包子皮”的输入。
当你设计好“包子铺”工作流后,只需启动工作流,每个步骤将自动依序运行,直到包子全部制作完成。这样你可以将一个好的想法,通过工作流自动化地执行。
1.2 为什么要用工作流?
在 AI 领域, AI 智能体(AI Agent)的概念很火,许多同学也尝试搭建了智能体。那么智能体和工作流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工作流而非智能体呢?
智能体和工作流的区别
智能体(AI Agent)
- 是什么:智能体是自动化“助手”,用于执行特定任务。比如设置一个闹钟,它会在指定时间提醒你。
- 能做什么:智能体擅长处理具体、重复性的任务,如客服聊天、推荐商品、处理订单等。
- 缺点:只能按预设规则和任务执行,如果遇到未知情况,它会无法处理。
工作流(Workflow)
- 是什么:工作流是任务的完整流程,每个步骤明确要求操作内容,相当于一本操作指南。
- 能做什么:可以管理一个完整的过程,如从客户下单、付款到发货和售后服务,涵盖所有环节。
- 优点:更灵活,可调整流程应对变化,而无需固定初始步骤。
区别总结
- 智能体是特定任务的“助手”,用于局部执行任务。
- 工作流是“计划”或“路线图”,用于全面控制流程。
简单说,工作流是全局的,智能体是局部的。
在业务中,通常需要的是工作流而非单个智能体,因为整个业务流程设计至关重要。例如,在烹饪中,关键不在于使用多贵的锅,而是按步骤完成每道工序。
因此,工作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它帮助优化思路、提升效率。设计好工作流才能大幅提升整体业务效率。
1.3 什么样的业务适合工作流?
适合工作流化的业务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 重复性工作多:业务中的任务或流程高度重复。
- 业务流程固定:步骤相对固定,且具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示例:自媒体工作者的工作流
自媒体工作者的日常任务包括更新内容、获取播放量、获得关注和客户线索。常见的工作流步骤如下:
- 内容策划(市场调研 + 创意构思)
- 内容创作(素材收集 + 内容制作)
- 内容编辑(初步编辑 + 设计排版)
- 内容审核
- 内容发布
- 互动
- 效果分析和优化
通过 AI 将这些步骤标准化,并利用工具自动执行,可以显著提高效率。这让自媒体工作者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高质量创作或探索新的变现方式,而非繁琐的日常操作。
1.4 狭义工作流 VS 广义工作流
狭义工作流:解决单一环节或任务的自动化。
广义工作流:涵盖整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示例对比:
- 电商
-
- 狭义:自动改写商品标题或详情。
- 广义:从商品发布、上架到客服、发货全流程的自动化管理。
- 自媒体
-
- 狭义:生成一篇公众号文章。
- 广义:从账号登录、内容撰写、排版到发布和留言回复的全流程自动化。
广义工作流等同于业务流的自动化,通常还会涉及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知识库和 Python 等工具。
1.5 常见的 Workflow 与 Agent 开发平台
1.5.1 Workflow 开发平台
这些平台关注于定义任务流程,通常以流程管理、任务调度和任务依赖为主,用于自动化日常工作流和业务流程。
Airtable
- 特点:基于数据库的工作流管理,提供灵活表格和自定义视图。
- 用途:项目管理、内容创作、产品管理等数据密集型工作流。
- 链接:The platform to build next‒gen apps - Airtable
The platform to build next‒gen apps - Airtable
Zapier
- 特点:跨 SaaS 应用的自动化工作流,支持大量第三方应用集成。它允许用户无需编写代码即可轻松连接各种应用程序,并实现自动化工作流程
- 用途:自动化管理不同应用的任务,如邮件通知、社交媒体发布。支持通过触发器和动作实现跨平台工作流,适用于中小企业和非技术人员。
-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