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wen3-32B大模型开发ESP32+OLED天气时钟实践

一个互联网技术玩家,一个爱聊技术的家伙。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思考,把这些思考总结出来,并分享,和大家一起交流进步。

一、背景介绍

今天的目的是让 Qwen3-32B 本地模型来生成一个 esp32 的小项目,前天看到 Qwen3 系列模型发布后,其性能和功能提升引发开发者关注。本文尝试通过本地部署的Qwen3-32B模型辅助开发ESP32智能设备项目,验证其在物联网开发领域的应用价值。项目原型为经典的天气时钟系统,重点测试大模型在硬件编程与多线程优化方面的辅助能力。

这里使用一个比较小的项目来测试验证:在前面我也有一个esp32+oled 天气时钟,这个是我自己参考网上项目来实现的,花费了不少时间,今天我就想是不是可以使用大模型来辅助,看能不能加快实现过程。

二、模型选型和软硬件环境

  1. 1. 推理平台: LM Studio 0.2.20

  2. 2. 模型版本: Qwen3-32B-Q4_K_M.gguf(量化版本,19.76GB)

  3. 3. 硬件配置:

    1. 1. 主控芯片: ESP32-WROOM-32

    2. 2. 显示模块: 0.96寸I2C接口OLED(SSD1306驱动)

    3. 3. 开发环境: Thonny IDE

  4. 4. 实验接线:
    硬件连接参考OLED显示屏12864屏IIC SSD1306使用。

三、核心需求分解

1. 软硬件系统

  1. 1. 实现NTP时间同步与实时显示

  2. 2. 对接天气API获取动态数据

  3. 3. 构建双线程架构:

    1. 1. 时间显示线程(高频刷新)

    2. 2. 数据获取线程(低频轮询)

  4. 4. 解决资源共享冲突问题

四、大模型提示词

我是用的提示词如下:

使用 esp32+0.96寸OLED显示屏,开发一个天气时钟,使用 python 开发,天气获取和时间获取显示要分成 2 个线程进行。

五、大模型思考过程

Thoughts: Thought for 58.97 seconds

好的,用户现在想要在ESP32上用MicroPython开发一个天气时钟,并且要求将天气获取和时间获取显示分成两个线程处理。之前已经帮助他开发了基于电子墨水屏的日历和OLED的天气时钟,现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为多线程。

首先,用户提到要使用线程,但MicroPython的threading模块功能有限,特别是在ESP32上可能存在的限制需要注意。例如,由于ESP32的硬件资源有限,创建多个线程可能会遇到内存或调度问题。此外,MicroPython的GIL(全局解释器锁)可能影响多线程的并行执行效果。

接下来需要考虑如何将天气获取和时间显示分离到两个任务中,并确保它们能够并发运行。可能使用MicroPython中的_thread模块来实现低级线程,但需要注意同步问题和资源共享。例如,OLED屏幕作为共享资源,需要防止多个线程同时写入导致冲突。

另外,用户之前已经实现了定时刷新天气和时间的逻辑,现在改为多线程后,可能需要调整计时器或循环结构。比如一个线程负责每分钟更新时间显示,另一个线程负责每隔一定时间获取天气数据,并将结果保存到共享变量中供时间线程使用。

同时还需要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线程安全、资源竞争等。可以使用锁机制来保护对OLED屏幕的访问和共享数据结构的操作。此外,需要确保两个任务之间的协作不会导致程序崩溃或显示异常。

另外,用户可能希望代码结构更清晰,模块化程度更高,所以需要将不同功能分解到不同的函数中,并在多线程环境下正确调用它们。例如,一个线程循环获取天气数据并存储结果,另一个线程不断检查当前时间和天气数据,更新屏幕显示。

最后,测试和调试也是关键步骤。由于涉及并发操作,可能出现难以复现的竞态条件或死锁问题,需要仔细验证代码逻辑是否正确处理了这些情况。

六、大模型输出

1. 设计思路

  1. 1. 线程 1:时间更新线程

    1. 1. 负责每秒/分钟更新当前时间和显示到 OLED。

  2. 2. 线程 2:天气获取线程

    1. 1. 每隔一定时间(如 5 分钟)调用 API 获取天气信息,并将结果写入共享内存。

  3. 3. 资源共享管理

    1. 1. 使用 thread.allocate_lock() 管理对 OLED 的访问,避免并发冲突。

    2. 2. 共享变量存储天气数据,供两个线程使用。

2. 开发步骤

  1. 1. 初始化硬件和网络

import network, ntptime, time
from machine import I2C, Pin
import ssd1306

# Wi-Fi 连接
defconnect_wifi():
    wlan = network.WLAN(network.STA_IF)
    wlan.active(True)
    ifnot wlan.isconnected():
        print("Connecting to WiFi...")
        wlan.connect("WiFi名称", "WiFi密码")
        whilenot wlan.isconnected():
            pass
    print("Connected:", wlan.ifconfig())

# 初始化 OLED 屏幕 (I2C 默认地址 0x3c)
i2c = I2C(0, scl=Pin(22), sda=Pin(21))  # 根据你的引脚定义修改
oled = ssd1306.SSD1306_I2C(128, 64, i2c)

# 同步时间(UTC)
connect_wifi()
ntptime.settime()  # 同步 UTC 时间
  1. 2. 多线程逻辑分离

线程共享状态(全局变量 + 锁)

from _thread import allocate_lock, start_new_thread
import urequests, ujson

# 共享变量:存储天气数据
weather_data = {"temp": None, "description": "Updating..."}
weather_lock = allocate_lock()  # 控制对共享变量的访问

# OLED 显示锁(防止两个线程同时更新)
oled_lock = allocate_lock()

线程 A:每分钟更新一次当前时间显示

fdef update_time_display():
    whileTrue:
        with oled_lock:  # 加锁确保只一个线程写 OLED
            oled.fill(0)
            
            # 获取本地时间 (UTC+8)
            _, month, day, _, hour, minute, second, _ = time.localtime(time.time() + 8 * 3600)
            current_time = f"{hour:02d}:{minute:02d}"
            oled.text(current_time, 45, 10)

            # 显示天气信息(从共享变量中读取)
            with weather_lock:
                temp_text = "N/A"if weather_data["temp"] isNoneelsef"{weather_data['temp']} C"
                desc_text = weather_data["description"]
            oled.text(f"Temp: {temp_text}", 0, 40)
            oled.text(desc_text, 0, 55)
            
            oled.show()

        time.sleep(1)  # 每秒更新一次

线程 B:每分钟调用 API 更新天气信息

def fetch_weather():
    api_key = "你的OpenWeatherMapAPIKey"
    city_id = 1816670# 替换为城市 ID

    whileTrue:
        url = f"http://api.openweathermap.org/data/2.5/weather?id={city_id}&appid={api_key}"

        try:
            with weather_lock:  # 加锁确保共享变量操作安全
                response = urequests.get(url)
                data = ujson.loads(response.text)
                
                temperature = round(data["main"]["temp"] - 273.15, 1)
                description = data["weather"][0]["description"].title()
                weather_data["temp"] = temperature
                weather_data["description"] = description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etch error:", e)

        time.sleep(60)  # 每分钟更新一次天气
  1. 3. 启动两个线程(主程序入口)

if __name__ == "__main__":
    start_new_thread(update_time_display, ())  # 线程 A:时间显示主线程
    fetch_weather()                            # 主线程运行 B:天气获取

    while True:
        time.sleep(1)  # 防止主进程退出,让子线程持续执行

3. 调试与注意事项

线程安全建议

  1. 1. 所有对 OLED 屏幕和共享变量的访问必须使用锁(oled_lock, weather_lock)。

  2. 2. 两个线程间的数据流向:

    1. 1. 天气线程 → 共享数据 → 时间线程 → OLED 显示。

限制与建议

项目

建议

硬件资源

ESP32 内存有限,避免创建太多线程或使用大变量。

API 频率

OpenWeatherMap 免费版每分钟最多调用 60 次,建议设置 sleep(30) 至少。

OLED 显示刷新率

不要过于频繁更新(如每秒刷新),可降低为每分钟一次。

4. 最终效果

  1. 1. 线程 A:持续在屏幕上显示当前时间。

  2. 2. 线程 B:定期从 OpenWeatherMap API 获取天气数据,并写入共享变量中。

  3. 3. 两个任务并发运行,互不干扰。

如果需要进一步扩展(如添加图标、报警闹钟等),可以基于此多线程结构进行功能模块化。

七、修改代码部分

# 时间获取代码需要修改,修改如下,这里时间的映射关系有问题,需要稍微调整一下。
year, month, day, hour, minute, second, _, _ = time.localtime(time.time() + 8 * 3600)
current_time = f"{month:02d}:{day:02d}-{hour:02d}:{minute:02d}:{second:02d}"

# 天气获取函数需要修改,我是用了心知天气的 API:https://www.seniverse.com/
# 主要修改的是问题和描述获取方式
print(data)
temperature = data["results"][0]["now"]["temperature"]
description = data["results"][0]["now"]["text"]

# main函数修改,这部分其实不修改也是可以的,主要是把初始化的一些代码规整了进来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同步时间(UTC)
    connect_wifi()
    ntptime.settime()  # 同步 UTC 时间
    
    start_new_thread(update_time_display, ())  # 线程 A:时间显示主线程
    fetch_weather()                            # 主线程运行 B:天气获取

    whileTrue:
        time.sleep(1)  # 防止主进程退出,让子线程持续执行

八、总结

从整体的实现思路、实现过程和最终给出的代码来看,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集成测试之后,发现有几个地方需要简单修改的,但是整体看代码还是可以的。

首先实现思路是没有大问题的,要考虑的线程安全等问题都考虑的还是比较好的,这些问题,在我之前写的测试程序中都没有考虑到位的,但是他这里考虑的还是比较全面的。

实现的代码逻辑上来看也没有什么问题。思考+实现输出大概不到 2 分钟。还是非常给力的。

综述,在物联网开发中,大模型不仅能缩短原型开发周期,其生成的系统架构方案对资源受限设备的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开发者应着重关注模型输出的资源管理策略,这将直接影响嵌入式系统的长期运行稳定性。


### 配置 Qwen3-32B 模型与 LightRAG 的参数及使用方法 在配置 Qwen3-32B 模型与 LightRAG 时,需要对模型接入配置文件 `model_settings.yaml` 进行修改。以下是具体的配置说明: #### 修改默认 LLM 名称 将 `DEFAULT_LLM_MODEL` 设置为 Qwen3-32B 模型的名称: ```yaml DEFAULT_LLM_MODEL: qwen3-32b-chat ``` 此设置定义了默认使用的大型语言模型[^1]。 #### 修改默认 Embedding 名称 如果需要使用特定的 Embedding 模型,可以将其设置为与 Qwen3-32B 兼容的版本。例如: ```yaml DEFAULT_EMBEDDING_MODEL: bge-large-zh-v1.5 ``` 确保所选的 Embedding 模型与 Qwen3-32B 的语义空间一致[^1]。 #### 更新 LLM 模型配置 在 `LLM_MODEL_CONFIG` 中,将 `llm_model` 和 `action_model` 的键值更新为 Qwen3-32B 的相关配置。例如: ```yaml LLM_MODEL_CONFIG: qwen3-32b-chat: llm_model: qwen3-32b-chat action_model: qwen3-32b-action ``` 此部分配置用于指定模型的具体实现及其关联的动作模型[^1]。 #### 修改模型平台信息 在 `MODEL_PLATFORMS` 中添加或更新 Qwen3-32B 的平台信息。例如: ```yaml MODEL_PLATFORMS: qwen3-32b: platform: custom api_key: YOUR_API_KEY api_secret: YOUR_API_SECRET endpoint: https://qwen3-32b.api.example.com ``` 确保 `platform` 字段正确标识模型的部署环境,并提供必要的 API 密钥和访问端点[^1]。 #### 使用 LightRAG 调用 Qwen3-32B 在 LightRAG 的推理框架中,通过加载上述配置文件并调用 Qwen3-32B 模型进行推理。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片段: ```python from light_rag import RAGFramework # 初始化 LightRAG 框架 rag = RAGFramework(config_file="model_settings.yaml") # 调用 Qwen3-32B 模型进行推理 response = rag.generate(prompt="请解释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 model="qwen3-32b-chat") print(response) ``` #### 注意事项 - 确保 `model_settings.yaml` 文件中的所有字段均按照实际需求正确配置。 - 如果 Qwen3-32B 需要特定的硬件资源(如 GPU 或 TPU),请在部署环境中提前配置好相应的计算资源。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