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测试
文章平均质量分 88
FanXing_zl
公众号:钒煋;
专业领域:磁悬浮轴承、高速电机、变流器、驱动器设计开发,飞轮储能。建模,控制策略设计,仿真,软件开发,系统调试。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纳米级感知的“静电力场”:电容式位移测量技术深度解密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凭借纳米级分辨率和非接触测量的优势,成为精密位移感知的终极技术。其核心原理基于平行板电容器模型,通过极板间距或面积的微小变化转化为电容值变化,实现亚纳米级精度。该技术具有无与伦比的分辨率、高速响应和材质普适性,但对环境洁净度、温湿度和杂散电容极为敏感。驱动电缆技术的突破有效解决了杂散电容干扰问题,使该技术在半导体制造、精密光学和微纳加工等尖端领域不可替代。应用需严格把控环境条件、精密安装和信号处理,才能在纳米尺度实现稳定可靠的位移测量。原创 2025-07-16 07:14:54 · 766 阅读 · 0 评论 -
电感式位移测量:感知微米世界的“钢铁触觉”
电感式位移测量技术凭借电磁感应原理实现高精度位移检测,主要包括变气隙式、螺管式和差动变压器式三种结构。该技术具有亚微米级分辨率、坚固耐用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机械振动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等领域。选型时需根据量程、精度和测量环境等需求选择合适结构,并注意安装校准以发挥最佳性能。这种经典技术在微米级精密测量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原创 2025-07-16 07:02:03 · 604 阅读 · 0 评论 -
电涡流位移测量技术深度解密
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凭借非接触测量、高精度(可达纳米级)、强环境适应性(耐高温高压油污)等优势,成为工业精密位移检测的核心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高频磁场在金属靶面感应涡流,通过检测线圈阻抗变化转化为位移信号。应用需注意靶材依赖性(需按实际材料标定)、安装精度及抗干扰措施。广泛应用于磁悬浮轴承、航空发动机、精密制造等领域,实现对微米级位移的可靠监测。原创 2025-07-15 21:21:52 · 925 阅读 · 0 评论 -
磁悬浮轴承的“眼睛”:位移测量核心技术深度解析
磁悬浮轴承(AMB)的核心在于其位移测量系统,该系统直接影响轴承的稳定性、精度与动态响应。文章介绍了位移测量系统的关键特点,包括超高精度、宽频带响应、多自由度同步测量及强抗干扰能力。详细分析了电涡流、电容、霍尔效应和光纤位移传感器的优缺点及安装要点,并阐述了信号调理、标度变换、坐标转换和动态补偿等核心数学处理方法。未来趋势包括传感器融合、智能算法应用和集成化发展。精准的位移感知是磁悬浮技术高性能运行的基础,其发展将推动磁悬浮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原创 2025-07-15 19:34:45 · 1213 阅读 · 0 评论 -
ADRC自抗扰控制:工程抗扰“黑科技”,附C代码实战!
自抗扰控制(ADRC)是一种革新性的强鲁棒控制策略,通过主动估计和补偿系统扰动,无需精确数学模型即可实现优异控制性能。本文详细解析ADRC三大核心组件:跟踪微分器(TD)实现指令柔化,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实时估计总扰动,非线性状态反馈(NLSEF)完成动态补偿。针对二阶系统,文章提供完整的参数设计方法和C语言实现框架,包括关键函数fhan和fal的代码实现。ADRC将复杂对象"线性化"为积分器串联系统,显著提升抗扰能力,特别适用于电机控制、飞行器姿态等存在模型不确定性和强干扰的场景。原创 2025-07-14 07:28:28 · 876 阅读 · 0 评论 -
磁悬浮轴承电感测试全攻略:攻克核心技术挑战迈向高精度稳定控制
磁悬浮轴承电感测试技术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电感变化反映转子位移,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控制性能。然而,高频效应、非线性干扰、温度漂移等因素使精确测量面临严峻挑战。当前主流采用锁相放大器、差分电路设计和智能补偿算法等解决方案。未来趋势将向芯片集成化、AI智能化和多物理场协同优化方向发展。攻克电感测试技术瓶颈,是实现磁悬浮系统高性能、高可靠运行的关键,也将推动磁悬浮技术在高端装备领域更广泛应用。原创 2025-07-07 12:04:27 · 1232 阅读 · 0 评论 -
磁悬浮轴承死区补偿算法揭秘:突破非线性控制的关键战场
磁悬浮轴承控制中的微秒级死区效应会引发电流畸变和转子振动加剧,传统补偿方法存在成本高或可靠性问题。文章提出智能补偿算法(自适应调整、观测器、LSTM网络)应对死区非线性,并探讨零电流区振荡、多自由度耦合等工程挑战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融合宽禁带半导体与智能算法的新一代补偿技术是实现纳米级定位精度的关键,前沿探索已延伸至量子计算领域。该研究为高精度磁悬浮控制提供了重要技术路径。原创 2025-07-06 10:10:09 · 761 阅读 · 0 评论 -
系统扫频测试
系统扫频测试通过连续变化输入信号频率来测量系统响应(幅度/相位),广泛应用于射频、声学、振动分析等领域。核心设备包括扫频信号源、测量接收设备(如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校准工具。关键步骤为:系统连接与校准(消除误差)、参数配置(频率范围、扫频方式、RBW等)、执行扫频并分析频率响应曲线。测试需考虑扫频速率、动态范围、阻抗匹配等因素,现代仪器可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测试。校准是确保结果准确的前提,合理参数设置对获取有效数据至关重要。原创 2025-07-05 21:04:01 · 1101 阅读 · 0 评论